選單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這和醫聖張仲景有關。

文|雲舒庭今天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民間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時節,全國各地有不同的習俗,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一般是祭祖,而我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那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呢?東漢時張仲景在長沙作醫官,他為當地的百姓們解決了不少疑難雜症,他的醫德和醫術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因為年紀大了,他還是告老還鄉,回到了鄧州涅陽。回鄉的路途中,他看到很多人耳朵潰爛了,還有的人沒了耳朵,找人仔細一問,才知道北方雪大,天氣冷,有時大雪可以把民房壓塌,天氣太寒冷,老百姓又沒錢取暖,所以有些人的耳朵就凍壞了。張仲景一直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此景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回到家中就開始研製藥膳,主要是羊肉湯,加上一些當歸、肉桂等中藥,加上蔥姜等調料,用面片包成一個個疙瘩,煮熟後連湯一起趁熱吃,幾回之後必有好轉。可生病的鄉親們雖然信任張大醫生,但因為貧窮沒錢買這種“藥”。張仲景看明此事,過了幾天之後,就在自己家的庭院裡,搭起了大棚。原來他要施捨湯藥,為大家治療凍傷的手腳和耳朵。病人們吃了三天,凍爛的部位果然有好轉。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縣鄉里的病人都來吃藥膳。張醫生為此藥起名為“膠耳”,後來他又在交通更便利的地方,為更多的人施捨膠耳湯。張仲景是在冬至這一天開始施捨袪寒膠耳湯的,又因為“膠耳”與“餃兒”諧音,所以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冬至這一天包餃子吃,一直傳承到今天。張仲景是我國的醫聖,是“建安三神醫”之一,和華陀齊名,在中國醫學史上,有很大的貢獻,尤其是他所著的《傷寒雜病論》。醫者父母心,他妙手仁心,應該得到我們的尊敬。#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