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在村頭擺上茶攤邀過客講故事 蒲松齡的《聊齋》是這樣寫成的嗎

《聊齋》和其中的許多故事極受人們喜愛,數百年來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正如那首歌中唱的“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其實,《聊齋》是簡稱,書的全名叫《聊齋志異》,民間還有個俗名叫《鬼狐傳》。

在村頭擺上茶攤邀過客講故事 蒲松齡的《聊齋》是這樣寫成的嗎

《聊齋志異》是清初秀才蒲松齡老先生寫的短篇小說集,在藝術上代表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雖然《聊齋》沒有進入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列,但仍難掩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

不妨班門弄斧科普一下書名,《聊齋志異》中,”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稱書,“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有旺盛生命力的小說,其作者自然備受關注。《聊齋》的作者蒲松齡,字留仙,出生於明末崇禎十三年四月(1640年6月)。其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是現今山東淄博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

在明末清初的亂世中,蒲松齡出生在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根據史料介紹,他少年時期受到過較好的私塾教育,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被山東學政施閏章讚譽為“名藉藉諸生間”。

但這“一鳴驚人”之後,蒲松齡則原地踏步不前,雖滿腹實學,鄉試屢屢不中,至46歲時方被補為廩膳生,71歲時被補為貢生。

這期間,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私塾老師,舌耕筆耘了四十多年,直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撤帳歸家。

所謂幕賓,又叫幕友、幕客,清朝時期被改稱師爺。幕賓非官非吏,無品無位,只是受聘於幕主官員的佐治員工。

在村頭擺上茶攤邀過客講故事 蒲松齡的《聊齋》是這樣寫成的嗎

康熙十八年(1679年),蒲松齡創作的狐鬼小說初步結集,定名《聊齋志異》,此後又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書中的短篇小說題材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透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諷刺、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底層人民的願望。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同鄉好友王士禎十分推重蒲松齡,認為他是個奇才,併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直至蒲松齡死後五十多年的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聊齋志異》才由趙起杲等人刊刻行世。

據記載,從1848年美國人衛三畏首次將其中的《種梨》《罵鴨》翻譯成英文發行,至今《聊齋志異》已有英法德捷克等十八種文字的三十個譯本在世界流行,並且此書對日本文學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我國有關《聊齋》的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2010年香港藝人還拍了電視劇《蒲松齡》。

《聊齋志異》顧名思義,是記敘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不滿社會黑暗現實的反抗故事;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等。

關於《聊齋志異》是怎麼寫成的,許多人都可能聽過傳得很廣的一個說法,說是蒲松齡為了寫《聊齋志異》,就在他的家鄉柳泉旁邊擺茶攤,請過路人講奇異的故事,講完了回家加工整理,寫成了《聊齋志異》。

但很多文學名家和研究人員認為這不可能。他們分析,蒲松齡的生活一直很窘迫,四十多年在外邊當私塾老師,家裡有時候連鍋都揭不開,怎麼可能有閒空優雅地擺茶攤,讓人給他講故事,然後寫小說?不過,蒲松齡不管聽到什麼傳說,聽到什麼稀奇的事,他都收集來寫小說,這是肯定的。也或許他曾有過一兩次在村頭喝茶、聽路人講故事的經歷而已。

在村頭擺上茶攤邀過客講故事 蒲松齡的《聊齋》是這樣寫成的嗎

蒲松齡一生貧困潦倒的生活,反而對他創作《聊齋志異》起到了特殊幫助。他個人科舉不暢的悲劇,使他對封建社會科考制度有了更深切的體驗,促使他把滿腔憤懣傾注於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為《聊齋》的內容之一,並塑造出許多個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仔細想象,三十多年的鄉村教書先生生活,對蒲松齡的創作也極為有利。一來東家畢際友的石隱園裡有林泉之勝可以陶冶心性,豐富的藏書可供學習參考;二來又使他有較為充裕的時間蒐集民間傳說,整理加工成小說。

此外,蒲松齡由北方去南方的一段幕賓生活,也為他創作《聊齋志異》積蓄了了一定素材。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賓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妓,這為他在《聊齋》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礎。

有史料介紹,蒲松齡還有一個創作取材途徑,就是到古書裡邊找素材。《聊齋志異》裡大概有一百篇小說,應是改寫自古人作品。

有的古人作品僅寥寥數句,非常簡單。比如六朝小說和唐傳奇當中,記了三個小故事,叫《紙月》、《取月》、《留月》,都很簡單,就一百來個字或幾十個字。蒲松齡把其拿來,寫成了人們熟悉的聊齋故事《嶗山道士》。

據說,蒲松齡大概是在做私塾教師時,就開始寫《聊齋》。他的好朋友張篤慶發現他因為寫《聊齋》影響了科考,就寫一首詩勸他:“聊齋且莫競談空”。意思是別寫小說了,專心去考試吧。但是蒲松齡沒聽勸,還是堅持寫。不管在哪聽到什麼奇聞軼事,他都要了解一番,寫到自己的作品裡。

有研究者說,《聊齋志異》中的花妖狐魅變成美女,是蒲松齡的白日夢。他的這種夢,就是想表達男人一廂情願的幻想,表達窮秀才的幻想···。

在村頭擺上茶攤邀過客講故事 蒲松齡的《聊齋》是這樣寫成的嗎

(“聊齋”劇照)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作家,一個小說家能寫出引人入勝的作品,不僅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礎,更需要依靠他的豐富想象。蒲松齡雖然貧困、不得志,但不會影響他的想象,《聊齋志異》應當是一個作家豐富的想象才能和藝術才能的有機結合。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聊齋志異》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曾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著名作家老舍也高度評價過蒲松齡“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