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扳倒"劉伯溫,其結局又如何呢?

在我們的印象中,劉伯溫是明朝的奇才,按照傳聞的形象,劉伯溫應該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但事實卻是李善長,李善長是何許人也?他有什麼功績能夠坐上明朝第一功臣的這把交椅呢?而我們熟知的劉伯溫與李善長又有何瓜葛導致劉伯溫被李善長“扳倒”?明初有朱元璋這樣的硬核皇帝,為何不阻止他們的爭鬥呢?

明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扳倒"劉伯溫,其結局又如何呢?

李善長劇照

李善長是朱元璋起義早期來投奔他的,作為朱元璋的老鄉,李善長奠定了朱元璋當皇帝的念頭,也是朱元璋的後勤保障人員,默默的為明朝建立付出自己努力,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李善長是一個“不顯山不漏水”之人,他能夠成為明朝第一功臣,而且功績在徐達、常遇春之上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大家印象中的劉伯溫,卻只被朱元璋封為伯爵,在開國功臣中他的排名很靠後,難道朱元璋看不到劉伯溫的功績嗎?為何有意打壓劉伯溫?其實也不怪不了別人,只能怪劉伯溫自己太聰明瞭,聰明的讓朱元璋有所忌憚,自然對劉伯溫有戒心了。

明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扳倒"劉伯溫,其結局又如何呢?

劉伯溫

言歸正傳,李善長與劉伯溫同為開國功臣,平日裡無冤無仇,為何這二位會鬥在一起呢?事情的起因是因為一個叫李彬的人犯法被劉伯溫抓住,等到查清罪行後殺了,而李彬恰巧是李善長的親信,李善長想救李彬,於是找到劉伯溫求情,希望他能夠放李彬一馬,然而劉伯溫非但沒有給李善長面子,還將這件事上報了朱元璋,按照朱元璋的脾氣、性格,當然不會放過李彬了,就這樣劉伯溫與李善長結下了樑子。

明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扳倒"劉伯溫,其結局又如何呢?

朱元璋劇照

明初的朝廷中有兩大勢力集團,一個是以李善長為代表的淮西集團,也就是朱元璋的老鄉團,鑑於朱元璋做了皇帝,也就讓李善長出任代言人了;另一個是以劉伯溫為首的言官集團,不要小看明朝言官,他們可以敢懟天、敢懟地、敢懟皇帝的存在,明朝後期的言官用“雞蛋裡挑骨頭”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李善長在李彬事件中吃了虧,作為明朝第一開國功臣,他又不是什麼善類,怎麼能夠嚥下這口氣呢?因此李善長找來很多人彈劾劉伯溫,劉伯溫是何等聰明,一看這被彈劾的架勢,知道朝廷是待不下去了,於是想朱元璋辭呈回了老家。如果劉伯溫這樣走了的話,也許他能安度晚年,可惜了,劉伯溫臨走前將親信楊憲推上了言官的第一把交椅,讓楊憲暗中收集淮西集團證據,打擊李善長。

明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扳倒"劉伯溫,其結局又如何呢?

劉伯溫

劉伯溫被排擠走,朱元璋還以為劉伯溫走的有些可惜,他完全不知道楊憲是劉伯溫一派的人,楊憲不斷攻擊李善長,朱元璋根本沒有想到這會是劉伯溫的指使,李善長成了言官們的“靶子”,在言官們不斷的“小報告”中,朱元璋對李善長也有了不滿的態度,於是朱元璋又重新召回劉伯溫,委以重任。李善長也是聰明人,一直作為“靶子”被攻擊可不是什麼好事,因此他也學劉伯溫,為淮西集團找了一個代言人,然後就悄悄推到了幕後,而李善長找的這個人正是歷史上最後一個丞相胡惟庸。

明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扳倒"劉伯溫,其結局又如何呢?

胡惟庸劇照

劉伯溫被召回,確實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但樹大招風,他也經常被人在朱元璋面前打小報告。朱元璋本就對謀略超過自己的劉伯溫心有芥蒂,經過對劉伯溫一番試探後,對劉伯溫也不再信任,甚至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直接炒了劉伯溫的魷魚。回老家就回老家,又不是第一次回老家,然而劉伯溫這一次回老家卻是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表現。胡惟庸雖然是李善長扶持的傀儡,但他比李善長狠毒,朱元璋之所以重用胡惟庸也是因為他沒有任何能力,便於控制,而且還能借助他的手除掉朝廷內的一些大臣,其中就包括劉伯溫。

明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扳倒"劉伯溫,其結局又如何呢?

胡惟庸畫像

劉伯溫走後,他的親信楊憲被胡惟庸殺掉,朝廷內部徹底失去劉伯溫的幫手,接下來就該輪到他了。劉伯溫敏銳的感覺到時局的變化,從老家搬到京城居住,讓自己在皇帝的眼皮底子下,皇帝放心也能夠放他一條生路。洪武八年,劉伯溫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去探望,當然胡惟庸並不是空手去的,他帶著醫生去給劉伯溫看病,這個醫生不給劉伯溫看病的話,估計劉伯溫還能多活一段時間,但醫生看完後開了藥讓劉伯溫吃了,反而是劉伯溫病情加重,去世了。

對於劉伯溫的死,後世有很多人懷疑是朱元璋暗中搞的鬼,當胡惟庸案告發後,這個為劉伯溫看病的醫生供認,他是受到胡惟庸謀害殺害劉伯溫的,因此把劉伯溫的死也扣到了胡惟庸的身上。不管是不是朱元璋搞的鬼,反正他脫不了干係,不然胡惟庸怎麼能夠有這麼大膽殺了劉伯溫呢?

明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扳倒"劉伯溫,其結局又如何呢?

朱元璋劇照

劉伯溫作為智慧的化身,就這樣被李善長的淮西集團“扳倒”,雖然李善長早就辭官回家,但朱元璋還是對他也不放心,在胡惟庸案爆發後,李善長最終被定上“謀反”罪而被殺掉,李善長的死也為胡惟庸案畫上了句號。其實,朱元璋本人知道劉伯溫與李善長的爭鬥,一直在暗中觀察,朱元璋有意為之,當哪一方佔據優勢時,就打擊哪一方,掌握朝廷平衡,也是他最終做了得利的“漁翁”。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