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丁筱青:《柳林風聲》是一個理想的生活狀態

近年,一種頗為一致的意見認為,從19世紀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數十年,是英國兒童文學百花爭妍的黃金時代。它以《愛麗絲漫遊奇境》(1865)始,以《柳林風聲》終。這個估計,很可以說明《柳林風聲》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著名翻譯家楊靜遠

丁筱青:《柳林風聲》是一個理想的生活狀態

這是著名翻譯家楊靜遠先生為《柳林風聲》一書所做的譯者序,楊先生的譯本優美流暢、用詞妥帖精準,對原著精神的理解通透,被認為是最好的中文譯本。正如楊先生所說,《柳林風聲》在兒童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點燈人大學的《經典童書賞析與教學》課程也將這本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納入教學計劃,由江蘇省特級教師、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丁筱青老師來解析這本名著的文字特點。

丁筱青:《柳林風聲》是一個理想的生活狀態

“兒童文學有很多經典,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經典的排序,在我喜歡的中外兒童文學中,《柳林風聲》是排在很前面的。”丁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於這本書的偏愛,特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版本,“這是閱讀指導版,由楊靜遠先生翻譯,後面的閱讀指導是我做的。”

動物性與人性共存的動物童話

“兒童文學作品中,寫動物的非常多,甚至有一些不太理解兒童文學作品的人會認為,兒童文學就是寫小狗會說話、小貓會跳舞,寫動物的就是動物小說。其實這裡面有很大區別,兒童文學不一定都是擬人的,除了擬人體的童話,還有一些其他型別的童話。”

“這本書是一個蠻有特色的動物童話,她和一般的動物小說有區別,主角都是動物,所以有他們有動物的自身特點;同時,他們又有人的特點,能像人一樣去思考、去行動;在這樣的作品裡,我們幾乎就把主角們看成和人一樣的。”動物性和人性共存,是這部作品最主要的人物特徵,丁老師強調,在賞析文字時,要將人的行為和情感帶入到故事中,也不能忽視動物自身行為對情節的推動。

丁筱青:《柳林風聲》是一個理想的生活狀態

結構鮮明,情節循序漸進

《柳林風聲》由十二章構成,故事的主角是鼴鼠、河鼠、獾、蟾蜍,四個小動物共同演繹了一個生動的故事,“一種普遍的觀點是,故事有兩條故事線索,一條是鼴鼠、河鼠和獾在河邊生活的一個記錄;還有一條線索是蟾蜍到處漫遊、荒謬的歷險故事。”丁老師建議,整本書的閱讀要把握故事中的線索,“兩條線索是一直交織在一起的,嚴格的來劃分,主人公里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是蟾蜍,另外一個重要的線索人物就是鼴鼠,鼴鼠的經歷也是整個故事的開端。”

初來乍到的鼴鼠、熱心善良的河鼠、智慧寡言的獾、三心二意的蟾蜍,故事按照第一章的基調向下發展,主人公們的命運也由於他們性格的不同發生了不同的變化。瘋狂迷戀汽車的蟾蜍出了大事,被監禁起來;離家許久的鼴鼠被喚起了思鄉的情緒;河鼠對遠行的嚮往和對家園的堅守;獾對朋友的鼎力相助。故事的最後,大家又相聚在河岸邊,過上了平靜的田園生活。

丁筱青:《柳林風聲》是一個理想的生活狀態

“兩條主線互相交融,因為敘述內容的差別,顯現了兩種不同的節奏。河鼠、鼴鼠、獾在田野裡的歡樂部分整體比較緩慢,而蟾蜍的各種荒誕冒險故事,節奏就很快。這樣的情節安排就有很大的張力,節奏的張弛有度形成的鮮明對比。其實表現的就是作者的觀點,是他對於這兩種生活狀態的選擇。”講完故事,丁老師自然地引出了作者的人生思考。作家將自己的理想融入到作品中,是很常見的。

成長、友誼、家園,作品主題豐富

閱讀這本書,除了理清脈絡,也要明確主題,“很多兒童文學作品都是從各個方面、多個角度來講成長。這本書也講到了成長,如果說《綠野仙蹤》裡的成長是自我發現和自我認可,這裡的成長就是個人在生活中的變化。”這是丁老師點出的第一個主題,“蟾蜍和鼴鼠是兩個特別明顯的成長變化,特別是鼴鼠,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成長的變化。他成長為既可以融入外面的世界,又沒有忘了根的人。”

“鼴鼠在成長中遇到兩個人,一個是河鼠,善良熱情,夠朋友,同時他也敏感而富有詩意,幾乎就是一個母親的形象;他帶著小鼴鼠經歷各種各樣的事,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情感,是很好的朋友。獾的形象比較特別,不愛交際,甚至表達上都不那麼細膩,但是他有經驗,有強大的力量,有點像個父親的形象。小鼴鼠在兩個朋友幫助下,成長是顯而易見的。”在作品中不難發現,鼴鼠的成長經歷非常擬人化,也留給了讀者很多討論的空間。

丁筱青:《柳林風聲》是一個理想的生活狀態

“另外一個可以討論的主題就是友誼,什麼樣的友誼才是真正的友誼?這個作品中,三個朋友是怎麼幫助蟾蜍的,而蟾蜍是怎麼對待三個朋友的想一想這些問題,對友誼的認識在這個作品裡是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詮釋的。”這是丁老師提出的第二個討論主題,“和小朋友討論這個話題,讓他們對友情的理解有更深的體會,成人也會從中吸收到很多滋養。”

關於“家園”這個主題的討論可以聯絡到作者的童年,“作者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過的,有著美麗的泰晤士河和溫莎森林伴隨著他,這給他的童年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記,他把自己的情感寫在了河流、森林和動物的身上。我們在作品裡沒有看到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衝突,而是看到了他嚮往的人生的理想狀態。”丁老師認為,成年人也應該多讀讀《柳林風聲》,對於他們,值得思考的會更多。

丁筱青:《柳林風聲》是一個理想的生活狀態

創作筆法細膩,語言優美靈動

《柳林風聲》是用散文筆法寫出的一個童話,作者用抒情和寫意結合的方法來創作。“鼴鼠打掃衛生,春天的氣息,關於大河的描寫,對於家的呼喚,森林裡恐怖的氣氛……這些描寫都充滿了美感。”丁老師對於這部作品的文字也非常欣賞,“這個作品是非常適合朗讀的,即便是關於蟾蜍的荒誕冒險,也可以從中讀出他的幽默和情趣。故事中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情節、活潑優雅高貴的筆法和有田園氣息的場景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到作者對於嚮往生活的描述,可以看到作者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命狀態。這種散文寫法受了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能感受到英國文學語言的優雅舒展,是一種節奏、一種氣息。接觸這樣的語言對於我們兒童來說,獲得的不僅僅是故事的趣味,還有文學優雅的滋潤。”

正如丁老師所說,“無論我們如何解讀,作品都有更豐富的方方面面,需要我們不斷閱讀、用生活情緒去融合,得到我們的認識並引領孩子進入這個世界。好的作品就是需要不斷地閱讀。”

在《經典童書賞析與教學》的課堂上,和專家導師們一起共讀童話、設計教學。6月9日,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嶽乃紅老師將與大家分享《柳林風聲》的教學設計,看看嶽老師如何將這部經典的童話帶到孩子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