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淵太原起兵,將其列為北都,山西隋唐考古概述

李淵、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滅隋興唐,將太原列為北都,與國都長安、東都洛陽齊名。山西是唐王朝的發祥地。隋統一南北後,廢郡,在山西幷州、代州、朔州、隰州設總管府。大業年(607)又改州為郡,山西分為14郡89縣。接下來小編概述一下山西隋唐考古的重要成果。

李淵太原起兵,將其列為北都,山西隋唐考古概述

即馬邑郡(治今朔城區,轄善陰等4縣)、樓煩郡(治今靜樂縣或婁煩縣,唐移治嵐縣,轄靜樂等3縣)、定襄郡(故治今平魯區,一說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唐移治忻府區,轄大利1縣)、雁門郡(治代縣,轄靈丘、五臺等5縣)、離石郡(治今離石區,轄離石等5縣)、文城郡(治今吉縣,轄伍城等4縣)、龍泉郡(治今隰縣,轄石樓、永和等5縣)、太原郡(轄晉陽、文水等12縣)、西河郡(大業初改介州為西河郡,唐改汾州為西河郡,轄介休、靈石等6縣)。

李淵太原起兵,將其列為北都,山西隋唐考古概述

上黨郡(治今長治市,轄屯留、長子等9縣)、長平郡(治今高平市,轄沁水、陵川等6縣)、臨汾郡(治今堯都區,轄汾西、霍邑等7縣)、絳郡(治今新絳縣,轄曲沃、聞喜等8縣)、河東郡(治今永濟市,轄安邑、芮城等10縣)。唐貞觀初分全國為10道,山西為河東道所領,實轄2府16州105縣。“河東”之稱,唐以前僅指今運城一帶,唐以後泛指山西全境。2府為太原府,轄晉陽、盂縣等12縣;河中府(治今永濟市),轄臨晉、安邑等13縣。

李淵太原起兵,將其列為北都,山西隋唐考古概述

16州為雲、朔、代、嵐、遼、憲、石、忻、沁、汾、隰、慈、晉、絳、潞、澤州五代時期,山西初為後晉、後梁所據。923年之後先後為後唐、後晉所領。947年,後漢代後晉,951年後周代後漢,後周據有山西南部,北漢據有山西中部、北部。唐高祖李淵,字叔德,自稱隴西狄道人,為涼武昭王李皓七代孫。七歲即襲爵唐國公。他的姨母是隋文帝皇后獨孤氏。大業十一年(615),隋煬帝任命他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隋煬帝南下江都,命他留守太原(治晉陽)。

李淵太原起兵,將其列為北都,山西隋唐考古概述

時隋朝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土崩瓦解,他乘機起兵反隋,攻取隋都大興(今西安),立隋煬帝孫楊侑為帝。次年逼楊侑讓位,建立唐朝。在位9年,傳位次子世民,自稱太上皇。李世民在位23年,開創了“貞觀之治”盛事。李淵、李世民建立唐朝後,仍不忘晉陽的恩澤,不僅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隆基等先後回晉陽“探視”,安撫晉陽起兵時的老部下或遺屬以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而且大規模營建晉陽城。同時,於天授元年(690)武則天把晉陽定為北都,與國都長安、東都洛陽齊名。還把晉陽、太原二縣列為“京六縣”,提高其級別,直屬京都管轄。

李淵太原起兵,將其列為北都,山西隋唐考古概述

天寶天年(742)改北都為北京,上元二年(761)唐肅宗時複稱北都。武則天時,命幷州刺史崔神慶在汾河上架橋建中城(《新唐書·地理志二十九》“北都”註釋),將東西兩座晉陽城連線為一座大城。三城東西長12華里,南北寬8華里多,周長40多華里。有城門24座。城內外有壯麗的宮殿、倉城、苑囿、柏堂、起義堂、受瑞壇、講武臺(飛閣)、宴賓廳山亭等。有多處寺觀寶塔。城中有供商家作坊、居民等使用居住的“坊裡”。汾水從城下穿過,可行舟捕魚,一派繁榮景象。

李淵太原起兵,將其列為北都,山西隋唐考古概述

這是晉陽城擴充套件規模最大最興盛的時代,為後來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後晉、後漢和北漢在此建都或以此為依託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山西隋代遺址、墓葬發現的不多,重要的有新絳縣的絳守居園池、寧武的汾陽宮遺址、太原的虞弘墓、斛律徹墓、汾陽的梅淵墓等。絳守居園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隋代花園遺址,1992年進行發掘,發現磚瓦、礎石、路面和“子午梁”等遺蹟。虞弘墓是山西首次發現中亞粟特人的墓葬,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槨具有濃郁的粟特人文化特色,堪稱稀世珍寶。斛律徹墓出土文物達328件,其中以各類陶俑、動物模型和陶器為多。

李淵太原起兵,將其列為北都,山西隋唐考古概述

據出土墓誌記載:“公諱徹,字智通,朔州狄郡人也。……建德六年九月蒙除使持節儀同大將軍,襲祖崇國公,戶邑如舊。……以開皇十五年十一月廿日薨於京師,春秋四十有三,以隋開皇十七年歲次丁已八月乙已朔十七日辛酉窆於並城之北十里。”墓主人斛律徹是北齊左丞相斛律光之孫。志文所載斛律金、斛律明月、斛律武都的功績和官職,與《北齊書·斛律金傳》基本相符,與《北齊書·斛律光傳》也大致吻合。梅淵墓雖僅出土17件瓷器,但卻顯示了隋代北方制瓷工藝的風格和水平。山西唐代遺址最重要的發現是我國第一次發掘的永濟蒲津渡黃河渡口遺址。

李淵太原起兵,將其列為北都,山西隋唐考古概述

唐代墓葬集中發現於太原、長治地區,分土洞墓和磚室墓兩類。太原地區唐墓流行方錐頂(露鬥形),長治地區流行穹窿頂;壁畫磚墓是太原地區唐墓的一大特色,很少見土洞墓,而長治地區的磚墓均無壁畫,且墓室結構和隨葬品也與太原地區的有所差別;太原地區的唐墓只有少數墓出土有墓誌,而長治地區的唐墓基本都有墓誌,僅武則天時期的墓誌就達百方左右,太原地區則不見武則天時期的一方墓誌。除太原長治地區的唐墓外,萬榮、侯馬、大同等地也有少數唐墓發現,尤其萬榮薛儆墓,是近年來山西第一次發現和發掘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髙、出土石槨最精的唐代駙馬墓。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與其他人一起分享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