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南征北戰》高營長:娶小10歲嬌妻釀成人生悲劇,49歲在柴房自殺

1952年,馮喆在戰爭電影《南征北戰》中飾演的高營長有勇有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馮喆在形象上高大英俊,十分討喜;演技上出神入化,他既能演武將,也能演文人;既能演農民,也能演商人。馮喆天生就是吃演員這碗飯的。

都說戲如人生,馮喆這一生,卻比戲劇更波折。

1920年,馮喆出生在天津,家境優越。

《南征北戰》高營長:娶小10歲嬌妻釀成人生悲劇,49歲在柴房自殺

馮喆的父親從事鐵路管理工作,母親是茶商的女兒,從小接受西式教育,思想開明。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馮喆從小便被要求注重儀容儀表,走路駝背之類的不良姿勢是被嚴格禁止的。

當同時代的許多孩子因為貧窮不能接受教育,小小年紀便為溫飽發愁,馮喆能讀書,能聽唱片,看電影。

家裡的經濟基礎決定了馮喆的青春是無憂無慮的。

1942年,馮喆從美國留學回來後,去了上海發展,因為長相俊美,被人發掘,加入了話劇社,成了一名話劇演員。

《南征北戰》高營長:娶小10歲嬌妻釀成人生悲劇,49歲在柴房自殺

馮喆在話劇社工作期間,出演了四十多部話劇,因為長得帥,演技好,成了話劇社的招牌。

馮喆並沒有滿足於現狀,彼時,上海的電影行業正在蓬勃發展。馮喆決定轉行當電影演員。

1946年,馮喆加入國泰影片公司,出演了許多電影,名氣越來越大,被譽為當時的四大英俊小生之一。

事業一帆風順的同時,馮喆還收穫了愛情。

有一次,馮喆在觀看一出話劇時,對飾演歌女的張光茹一見鍾情。張光茹頭髮烏黑,臉蛋圓圓的,長得頗為漂亮。

馮喆作為人氣小生,身邊不缺優秀的女孩子,但他始終不為所動,或許,緣分不是找到的,而是等到的。

馮喆等到了張光茹,對張光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張光茹起初顧慮重重,相比馮喆,張光茹的人生經歷十分坎坷,兩人的差距是巨大的。

張光茹原名張啟珍,出生在四川,因為家貧,很小的時候便被母親送去學唱戲。

沒有原生家庭的保護,漂亮的貧窮女孩很容易成為一些人的獵物。

張啟珍在12歲這一年,被一個軍官看上,想要納她為妾。

張啟珍不喜歡對方,也不願意妥協。她表面上答應,暗地裡卻不動聲色地想辦法。

張啟珍在訂婚當天偷偷地逃到了外地。

在外面躲藏了很久,直到風波平息,張啟珍才返回老家繼續唱戲的事業。

不久後,一個富家少爺對張啟珍展開了追求。

張啟珍淪陷在了對方的山盟海誓中,她以為自己苦盡甘來,卻不知道這段幸福是曇花一現。

公子哥的愛猶如龍捲風,來得也快,去得也快。新鮮感過後,很快拋棄了張啟珍,不告而別。

張啟珍傷心欲絕,整日以淚洗面,甚至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半截食指,發誓絕不再相信男人。她性情剛烈,可見一斑。

張啟珍一路走來,吃過太多苦,本就敏感的心因為這次失戀變得更加敏感了。

《南征北戰》高營長:娶小10歲嬌妻釀成人生悲劇,49歲在柴房自殺

她或許意識到了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靠自己才是穩妥的。張啟珍到了重慶發展後,認識了自己生命裡的貴人-導演應云為

在應云為的幫助下,張啟珍加入了話劇社。她決定告別過去,放下傷痛,從此改名張光茹。張光茹跟著話劇社,沿途演出,在1946年來到了上海。

或許是上天看她命苦,安排了馮喆和她的相遇。

馮喆作為當紅小生,追求一個默默無聞的話劇女演員,這劇情宛如偶像劇,男主角踏著光環而來,眼裡卻只看得見女主角一個人。

張光茹早已不是傻白甜,除了喜悅,更多的是惶恐。

對於馮喆的表白,張光茹起初是拒絕的,她雖然年紀輕,但歷經世事滄桑,面對這樣優質的追求者,她更多的是懷疑,是不自信。她想到了自己的初戀,同樣家境富裕,同樣英俊瀟灑,追求她時,一樣熱烈,離開時,卻那樣冷漠。

張光茹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和馮喆在一起的結局,她的拒絕卻並未打擊到馮喆。馮喆出生在一個有愛的家庭,性格開朗樂觀,並不會輕易服輸。

張光茹的鐵石心腸最終化成了滿腹柔情,畢竟來自帥哥的狂熱追求,一般女人是拒絕不了的。

張光茹家境不好,經歷複雜,馮喆的父母是不滿意這個兒媳的,怎奈何兒子一心一意要娶張光茹,也只能隨他。

1949年,29歲的馮喆和19歲的張光茹在香港舉行了婚禮。

婚後卻是兩人悲劇的開始,馮喆事業紅火,電影拍了一部又一部,張光茹一邊為丈夫感到高興,一邊又十分的不安。

隨著馮喆的搭檔女演員越來越多,張光茹對馮喆的不信任也在逐漸加重。

她的疑心病越來越重,張光茹始終懷疑丈夫會因戲生情,愛上別人。

縱然馮喆一再對她保證,只愛她一人。

張光茹卻拒絕相信。她時常因為捕風捉影和丈夫爭吵,甚至會把丈夫賺的錢丟在地上,罵道:“我不要你賺的臭錢”,然而她不能不要,張光茹收入少,靠馮喆供養她孃家人。

面對妻子的猜忌,馮喆很苦惱,他曾對朋友說:“光茹太敏感,我感覺自己喘不過氣來”。

夫妻之間一旦失去了信任,婚姻的危機便無處不在,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為兩人爭吵的導火索。

馮喆想要挽救這段婚姻,他以為只要有了孩子,也許就能安撫張光茹。

《南征北戰》高營長:娶小10歲嬌妻釀成人生悲劇,49歲在柴房自殺

張光茹懷孕後,卻仍然不願放棄練習川劇基本功,她又是翻筋斗,又是爬單槓,完全不把自己當個孕婦。

或許對張光茹來說,什麼都靠不住,她只願意相信自己。

拼命折騰中,張光茹流產了,第二次懷孕又流產了,然後因為身體不好被切除了輸卵管,她徹底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張光茹在絕望中,對婚姻更不敢抱有任何幻想。她知道馮喆喜歡孩子,知道馮喆所受的打擊,所以哪怕馮喆安慰她,沒有孩子也沒關係,張光茹是完全聽不進去的。

她的情緒越來越差,時常和馮喆大吵大鬧,兩人都在這段婚姻裡越來越疲憊。

不久後,馮喆拍電影時,跳水裡不幸染上了血吸蟲病,因此切除了脾臟和胰腺。

人生病後最脆弱,都渴望被關懷。

張光茹卻提出了要回四川發展事業,馮喆苦勸無果,張光茹一意孤行。

1956年,兩人開始了分居兩地的日子。

1961年,馮喆被調往四川工作,或許是久別勝新婚,張光茹起初對丈夫的到來是很高興的,卻在得知了馮喆被調來的原因後勃然大怒,張光茹感覺到自己被欺騙了。

原來,馮喆有一次在上海逛街時,見到一個很漂亮的女子,情不自禁地跟在對方後面,卻沒想到這位女子是便衣警察。

《南征北戰》高營長:娶小10歲嬌妻釀成人生悲劇,49歲在柴房自殺

馮喆為此受到了處分,被調到四川。

沒人知道馮喆為何要跟蹤別人,但路上看見美女,情不自禁想要多看幾眼也很正常。

馮喆的同事曾回憶道馮喆很愛張光茹,馮喆曾說過他結婚後唯一的寶貝就是張光茹。

別人如何看馮喆不重要,但張光茹不相信丈夫的忠誠,甚至把丈夫趕出家,這對馮喆來說,才是致命的打擊。

馮喆搬進了單位宿舍,卻越發鬱鬱寡歡,時常有人看著馮喆離開片場後,遊走在大街小巷,神情落寞。有家卻不能回的痛苦,只能獨自承受。

1966年,馮喆被捲入歷史的風暴,被批鬥,一直不能釋懷馮喆“不忠”的張光茹選擇了報復,她把馮喆的一些事情加油添醋地說了出來,等著馮喆的是更殘酷的命運。

馮喆曾經回過家,一直敲門,希望張光茹開門,張光茹卻罵了馮喆一頓,趕走了馮喆,如果那時候開門讓丈夫回家,結果是不是一樣?

人在遭遇打擊時,都是脆弱的,來自親人的冷漠,只會雪上加霜。

身上的傷能恢復,心上的傷卻如何治癒?

1969年,飽受痛苦的馮喆在農場的柴房內自盡身亡,年僅49歲。

張光茹為此痛哭流涕,她或許沒想到馮喆會一死了之。

張光茹對馮喆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很恨馮喆,一方面又深愛著對方。也或許正是因為太愛馮喆,她才會生出許多猜忌,折磨自己,折磨對方。

這是一段孽緣,從一開始大概就是個錯誤。兩人門不當戶不對,成長經歷截然不同,又怎能理解彼此。

馮喆死後,張光茹餘生沒有再婚,她把精力都放在了事業上。

閒暇之餘,她時常都會想起馮喆,兩人的故事,開始是美好的,馮喆曾經像一道光,照亮了張光茹的人生,只是結局太過慘烈。

光熄滅了,張光茹的內心仍然是冰冷冷的。

自卑,敏感的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懂愛,也不會愛。

1993年,張光茹病逝。

徒弟整理她的遺物,發現了張光茹寫給馮喆的一首詩:”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綿綿。君雖逝去我戀君,夢裡相逢話苦甜。”

張光茹愛著馮喆,卻又不願和丈夫合葬,她的骨灰一半葬在父母身旁,一半葬在成都磨盤山公墓。

或許她是愧疚的,不知道到了地下如何面對馮喆,也或許她依然不相信馮喆是愛她的。

如果馮喆的婚姻幸福,也許他的結局會不一樣。來自至親之人的傷害,最讓人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