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書生一戰成名,使南宋多活了100年,一個家族為其守墓800年

有一個人,他只是一介書生,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率領一萬多人打敗了數十倍的入侵者,避免了生靈塗炭,保全了國家和人民。

他,便是南宋的虞允文。

書生一戰成名,使南宋多活了100年,一個家族為其守墓800年

虞允文,字彬甫(又作彬父),生於1110年,隆州仁壽(今四川省仁壽縣)人。他出身書香門第,幼時聰慧,七歲即能提筆作文。史書說他“姿雄偉,長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

虞允文的父親虞祺是北宋徽宗時期的進士,曾擔任潼川路轉運判官等職,憑藉這個緣故,虞允文年輕時就步入仕途。當時正值秦檜當權,極力排擠四川文人,虞允文亦遭排擠。1154年,虞允文考取進士。第二年,秦檜病死。中書舍人趙達向朝廷推薦虞允文,虞允文開始受到重用,先後在朝中擔任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等職。

書生一戰成名,使南宋多活了100年,一個家族為其守墓800年

此時的金國,完顏亮透過政變上臺,即位後遷都中都,圖謀入侵南宋。而南宋這邊,很多大臣都“言敵恭順和好”,沉浸在秦晉之好的幻想之中,因此“置邊備不問”。虞允文卻非常清醒,很有先見之明地指出“金必敗盟,兵出有五道,願詔大臣豫思備禦”。

隨後,虞允文以賀正使的身份出使金國。在與金國官員比試射箭時,虞允文一發中的,讓金人震驚不已。出使金國期間,虞允文細心觀察,發現金國正在忙著囤積糧食、修造戰船。臨行時,金國皇帝完顏亮還對他說道“我將看花洛陽”,南侵的野心昭然若揭。虞允文還朝後,馬上建議朝廷加強淮河一線的防禦。

書生一戰成名,使南宋多活了100年,一個家族為其守墓800年

1161年,金國大軍兵分三路而來,號稱有百萬之眾。完顏亮親率中路大軍進攻江淮一帶,兩淮守將劉錡、王權未戰先退,金軍如入無人之境,兩淮盡失。

訊息傳來,朝野震動,被金人嚇破膽的宋高宗又想做“趙跑跑”,打算遣散百官,乘船入海躲避,但遭到了滿朝文武大臣的反對。宋高宗勉強答應先不跑了,命樞密使葉義問總督江、淮諸軍,虞允文參謀軍事。葉義問便派遣虞允文先去前線慰勞將士。

完顏亮大軍已經順利抵達長江北岸,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渡江。當虞允文抵達南岸時,發現宋軍則完全是另一番模樣,殘兵敗將,三三兩兩,毫無鬥志。身為主帥的劉錡年事已高,病重老邁,朝廷新任命的主帥李顯忠還未趕到,眼下正是群龍無首。虞允文見此情況,覺得如果只是乾等著李顯忠到來,無異於是坐以待斃。他立即召集眾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又勉勵道:“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將士們見有了主心骨,也增添了幾分信心,紛紛表態“今既有主,請死戰”。於是,虞允文當仁不讓,成為了這支軍隊臨時的帶頭大哥。有人好心勸他,你只是來慰勞將士的文官,帶兵打仗不是你該乾的,現在勝利的希望如此渺茫,一旦失敗會受到懲罰的,你這屬於沒事找事。虞允文聽後,厲聲呵斥道:“危及社稷,吾將安避?”

書生一戰成名,使南宋多活了100年,一個家族為其守墓800年

隨即,虞允文將流落於沿江各處的殘兵敗將聚集起來,宋軍一共才一萬八千人,而金軍的實際人數至少在一二十萬人以上,雙方決戰於採石磯。開戰後,虞允文指揮宋軍,用事先準備好的蒙衝艦和霹靂炮對付金軍。金軍都是北方人,不善於水戰,兵多船小,遇到宋軍的蒙衝艦,根本無法招架,損失慘重。戰鬥一直打到天黑,金軍仍無法搶渡,只得退回長江北岸。第二天,完顏亮傾巢出動,瘋狂進攻,又遭到宋軍的伏兵襲擊,戰船被焚燒了三百多艘,落水淹死者不計其數。

完顏亮大軍受阻於採石磯,不能渡江前進。無計可施的完顏亮,只好收拾殘兵,轉移到揚州,另尋突破口。虞允文料到完顏亮可能會到揚州,與瓜洲的金軍會合,攻擊京口。便向主帥李顯忠請求率兵前去相助,李顯忠當即調撥一萬六人交給虞允文。虞允文抵達京口後,佈防嚴密,金軍無機可乘。

書生一戰成名,使南宋多活了100年,一個家族為其守墓800年

屢戰屢敗的金軍,本來就士氣低落,此時北方又傳來訊息,完顏雍已經自立為帝,將完顏亮廢為了海陵王。一時之間,金軍人心渙散,都已無心再戰。完顏亮後院起火,進退兩難,妄想孤注一擲,先滅掉南宋,再北上平亂。遂強令金軍三日內過江,否則,兵將一律斬首。由此激起兵變,金軍將領們殺死了完顏亮,派人到臨安,與南宋講和,撤軍北上歸順完顏雍去了。

一場亡國的危機,就此化解。虞允文也一戰成名,舉國上下無不稱頌。

書生一戰成名,使南宋多活了100年,一個家族為其守墓800年

得勝回到臨安後,虞允文受到召見,宋高宗高興地對身邊的宰相陳俊卿說道:“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任命虞允文前往兩淮地區佈置軍事。虞允文多次向朝廷進獻收復兩淮的策略,但宋高宗只求苟安,並沒有採納。

不久之後,虞允文被任命為川陝宣諭使,他向朝廷建議“金亮既誅,新主初立,彼國方亂,天相我恢復也。和則海內氣沮,戰則海內氣伸”,希望能趁機北伐,收復中原。

宋孝宗即位後,開始進行北伐,但由於種種原因遭到失敗。丞相史浩、湯思退認為偏安一隅較為適合當時的南宋,便保守求穩,不思進取。還因此對虞允文十分忌憚,所以虞允文一直被安排在地方上任職。

書生一戰成名,使南宋多活了100年,一個家族為其守墓800年

1165年,虞允文被召回臨安,任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因為主戰,隨後遭到排擠。後來,虞允文又任左丞相兼樞密使。

1172年,虞允文因患病要求辭職,在推薦官員人選時,與宋孝宗產生分歧,宋孝宗非常生氣。不久,御史蕭之敏彈劾虞允文,宋孝宗對虞允文產生猜疑。太上皇宋高宗知道後,對宋孝宗說:“採石之功,之敏在何許?毋聽其去。”宋孝宗便將蕭之敏貶謫,並挽留虞允文。

沒過多久,虞允文辭去丞相職務。向宋孝宗請求前去鎮守四川,以圖恢復中原。虞允文到任後,不斷籌劃由四川出師北伐,最終積勞成疾,於1174年病逝,終年65年。

四年後,宋孝宗檢閱由虞允文訓練的軍隊時,見兵強馬壯,軍容整齊。不禁想起了這位一心為國的老臣,感嘆道:“虞允文行沙汰之效也。”並下詔,追贈虞允文為太傅,諡忠肅。

書生一戰成名,使南宋多活了100年,一個家族為其守墓800年

虞允文去世後,葬在了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1178年,宋孝宗曾下詔,指派宋氏家族為虞允文守墓。從那時起,無論是斗轉星移,還是改朝換代,宋家世世代代為虞允文守墓,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而且,還將繼續守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