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成大事的男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能忍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惟有中華文明從未中斷,一直蓬勃著無限生機,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忍耐”要義不無關係。

儒家和道家,可謂“道不同”,在對待“忍耐”這一點上,卻“相與謀”了。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道家說,忍耐是遠離災禍的法寶。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機敏於一身的曾國藩則認為:面對命運,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門。

成大事者必有遠志,而忍耐正是一種大智慧,是一種理智地謀求長遠目標的體現,善忍者能成大事。

成大事的男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能忍

史上有人評論楚漢之爭,說劉邦之所以能勝項羽,關鍵在於劉邦能忍,項羽不能忍。劉邦低三下四與項羽結為金蘭,屈膝納拜,委身項羽麾下,甚至笑對烹其父,都是忍常人之不能忍;而項羽,很多時候是“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白白浪費戰無不勝的神勇(只有一次,不該忍的時候,卻忍了,那就是在鴻門宴上放劉邦一馬)。劉邦在忍耐中羽翼漸豐,一待時機成熟,就直攻項羽軟肋,取得全面勝利。

周星馳初涉影壇時,只是一個跑龍套的可有可無的角色。一天,別人給他引薦了一個演藝圈的大哥,大哥許諾關照他。當他感激涕零地離去時,大哥卻指著他的背影損他:“這人怎麼像條狗一樣?”眾人都笑得喘不過氣來,他只走出幾步遠,這一切都聽得清清楚楚。

可他忍了,裝沒聽見而走開。從此,他每天都告訴自己“要努力,要奮鬥”,多年以後,大哥見了那條“狗”,得畢恭畢敬地叫聲“星爺”。

所以,忍耐,並不是示弱,它是一種養精蓄銳,一種蓄勢待發,一種對命運的默默挑戰。忍耐更是一種度量,一種寬容。以寬宏之心待人,可以贏取別人的信任和幫助,有寬容之心,方有忍人之道。

成大事的男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能忍

《三國演義》中禰衡罵曹操,罵得曹操一佛昇天,二佛出世,但曹操冷靜地容忍了禰衡的放肆,把他安全“送”到荊州劉表那裡;袁紹進攻曹操時,陳琳曾幫袁紹寫了三篇檄文,罵到曹操祖宗三代。後來,陳琳落到曹操的手裡,曹操不但不殺他,還委以重任。正是曹操具有大家風範的忍耐之心,他的周圍才始終圍繞著一群高素質的文臣武將。

逆境中要忍,也許是不得不忍。勾踐臥薪嚐膽,因為力量微弱,只有在忍耐中積累信心,積極奮鬥。但是順境中同樣要忍,一馬平川,平步青雲,固然是人人欣羨的,然而鮮花美酒之中也有危機埋伏。有的人前半生燦爛,後半生黯淡;有的人前半生輝煌,後半生淒涼,就是在順境中不能忍耐,或者過於張揚,成為眾矢之的,或者春風得意,大意失荊州。一代名將韓信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早年能忍胯下之辱,可當了將軍之後,得意忘形,不那麼聽劉邦的話了,劉邦的老婆怕他造反,騙他進宮,將他裝在布兜中,用磨得尖利的竹竿刺死了他。

如果說在逆境中忍耐是一種堅韌,那麼在順境中忍耐就是一種謹慎,一種成熟。

(作者:荒流)

(摘自《新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