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典籍裡的中國:《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該不該有辮子?

典籍裡的中國:《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該不該有辮子?

央視《典籍裡的中國》第二期《天工開物》播完,網路上可就炸了鍋嘍!一場針對

“宋應星該不該有辮子”

的辯論就此拉開大幕,目前來說,熱度不亞於節目本身,甚至有過之。

辯論分為三派,猶如魏蜀吳三足鼎立,誰也不肯承認對方。

正史派認為,宋應星是明代人,不該留有清代的辮子,這麼幹就是篡改歷史。

理性派認為,宋應星一生跨越明清兩代,晚年留辮子無可爭議。

義氣派認為,宋應星一生的主要階段在明代,就算晚年被迫剃頭,也應該選取明代時他的形象。

典籍裡的中國:《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該不該有辮子?

擺在眼前的問題是,究竟哪一派的說法正確?

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我們沒見過宋應星,他的髮型是什麼樣,鬼知道。要說見過,那指定是做夢。

有史書為證。前朝史是由後朝修撰,《明史》主修是清朝官員張廷玉。當朝的官修前朝的史,其中內容有多少可靠,多少不可靠,誰也說不準。

有時,親眼所見都未必可信,何況是後人記載前人的文字呢!

典籍裡的中國:《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該不該有辮子?

以史書論,筆者傾向於理性派的說法。

宋應星出生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卒於(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此時是清順治十八年),還有一種說法,卒於永曆二十年(1666年,此時是清康熙五年)。

由此可以說明,宋應星在清代至少生活了20年。

事實上,《明史》只承認1368~1644年為明代,後面便進入清代,根本不承認南明。由此也能說明,張廷玉修撰的《明史》到底有沒有水分了。

典籍裡的中國:《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該不該有辮子?

另外,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初刊於明崇禎十年(1637年),到清順治年間再刊時,因書中有“北虜”“夷狄”一詞,被清代禁燬,遂在中國失傳。

直到民國初年,有學者在日本看到原著,才帶回國的。事實上,在清代20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就沒有《天工開物》。

就因為幾個字,就要把你的書籍全數毀掉,還讓留頭髮,你覺得可能嗎?

典籍裡的中國:《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該不該有辮子?

在那個留髮不留頭的年月,想要活命唯有剃頭,即便一百個不情願也沒轍。

不過,也非絕對,還是有兩種方式可以留住頭髮的。一是出家做道士,八大山人朱耷就是這麼幹的;二是一死了之。

對於宋應星,並沒有任何記載他晚年出家,反而記載了清政府多次向他丟擲橄欖枝,都被他拒絕的事情。

沒有出家,在清代生活了20年,不剃頭,你覺得可能嗎?

典籍裡的中國:《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該不該有辮子?

然而,央視《典籍裡的中國》裡的宋應星正式他晚年的形象。此時不再做官的他,回到江西老家開設學堂,著書立論,不問世事。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節目中的宋應星雖然剃了頭,但穿的還是漢人的服飾。這點是符合“剃髮易服”時間先後的——剃髮早,易服略晚。

事實上,《典籍裡的中國》只是一檔文化類的電視節目,與電影、電視劇沒什麼兩樣,免不了演繹和虛構的成分。如果較真,那麼宋應星與袁隆平握手又該怎麼解釋呢?

我們知道古代有位科學家叫宋應星,知道他寫了一本影響後世的著作《天工開物》,這遠比辯論他的頭髮有意義的多。大家覺得呢?

圖:網路

文:王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