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埃及文明之始——上下埃及的統一

在約公元前3200年,兩河流域進入大規模城市化的同時,埃及也掀起城市化浪潮,尼羅河南北原本孤立的各村鎮透過戰爭和聯盟方式合併,最終讓埃及形成數十個斯帕特。斯帕特是埃及人的叫法,古希臘人稱為“諾姆”,在我國又譯為“州”。這些州都有一個地處交通要道,以政府機關、王宮、神廟為中心的城市作為行政中心,連線周圍的數個村莊。各個城市都有一定的自主權和一個屬於自己城市的守護神,有關於本城保護神的神話和禮儀,這些州和兩河流域烏魯克等城邦一樣同屬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邦國家。

古埃及文明之始——上下埃及的統一

尼羅河流域的各州由於信仰不同和經濟利益上的衝突,經過長期的聯盟與戰爭,最後形成尼羅河上下游兩大聯盟王國。南方上游河谷地帶的上埃及王國以希拉康坡里斯城為中心,國王戴白色王冠,國庫稱白屋,以鷹為圖騰、睡蓮為徽標(睡蓮也是今日埃及國花),奉鷹神荷魯斯為其保護神;北方下游地區的下埃及王國以布陀城為中心,國王戴紅色王冠,國庫稱紅屋,以眼鏡蛇為圖騰,以紙草莖、蜜蜂為徽標,奉沙暴與混亂之神塞特為其保護神。上下埃及透過尼羅河聯成一體,尼羅河平緩的河流使上埃及順流而下的北上航行極為便利,而盛行的北風、西北風又使已經懂得使用風帆的埃及船隻南下返航毫不費力。尼羅河的這個特點促成了上下埃及比兩河流域地區更早實現統一,荷魯斯神和塞特神的上下埃及統一之戰將一觸即發。

古埃及文明之始——上下埃及的統一

古埃及祭司和歷史學家曼涅託著有《埃及史》一書,記錄了從約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第一王朝到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征服埃及之間的近2800年的歷史。美尼斯是《埃及史》中所記載的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他最初是南方上埃及提尼斯(Thinis)的城邦首領,後來以提尼斯城為都城成為上埃及聯盟的領袖。約在公元前 3100 年,他統領上埃及聯盟在上下埃及的交界地(今埃及首都開羅附近)徹底擊敗下埃及聯盟,成功統一了全埃及,建立起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統一民族國家,埃及歷史從此由前王朝時代進入早王朝時代,歷時近2800年的古埃及31個王朝由此開始。

古埃及文明之始——上下埃及的統一

美尼斯在實現統一後分別在上、下埃及加冕,自稱“上下埃及之王”(此時埃及國王還不叫法老),並在上下埃及分別設立了白屋和紅屋南北兩國庫,各自實行獨立的財政管理,下埃及也依然保留著自己的宗教聖城,繼續崇拜自己的守護神塞特,保持一定的自主性。為鞏固對北方下埃及三角洲地區的統治,同時也為控制上下埃及通往亞洲的貿易路線。美尼斯在決戰地點修建了一座白色城牆的城市——“白城”,這座作為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分界點的城市也就是後來希臘人所稱的“孟菲斯城”[1],其意為“普塔神之宮”,因其守護神是藝術和手工業之神普塔神而得名,孟菲斯從建成起就一直是埃及的手工業中心,城內高階祭司也是從匠師中挑選的,並冠以最偉大的工匠頭銜。

雖然後來的史書都把美尼斯列為埃及的第一位國王,但是直到今日美尼斯還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在埃及早期文化遺址中,找不到任何有關美尼斯的記載,美尼斯這個名字直到第一王朝開始 1500 年以後的埃及新王朝時期才出現在文獻中。不僅是美尼斯,後世流傳下來的埃及史料所記載的所有第一、第二王朝的埃及國王名字都沒在早期遺址中發現,倒是發現了事跡和第一、第二王朝相同的人物,這可能是因為埃及國王往往有多個名字所致。據考證,古埃及國王除了本名外,在登基後還有“荷魯斯名”“上下埃及之王”等名銜的名字,所以後世的王表記下的可能只是諸多名銜之一。

在考古中和美尼斯對應的埃及第一王是納爾邁,在第一王朝王墓出土的一塊石板上,刻有第一王朝諸王的名字,其中納爾邁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納爾邁也因此被認定為古埃及王朝的第一帝王,他的名字出現在許多文物上,其中以“納爾邁調色盤”“納爾邁權標頭”“利比亞貢賦調色盤”最為重要。

古埃及文明之始——上下埃及的統一

納爾邁調色盤是一塊刻著納爾邁名字的盾形石板浮雕,其正面納爾邁頭戴象徵上埃及王權的白冠,高舉權杖擊打跪在面前的俘虜;反面納爾邁則頭戴象徵下埃及王權的紅冠,帶著部將巡視戰場上敵人的屍體。調色盤正反兩面納爾邁分別戴著上埃及的白冠和下埃及的紅冠,表明了他同時擁有上下埃及的王權,被認為是納爾邁統一上下埃及的標誌。

在納爾邁權標頭中,納爾邁再次頭戴象徵下埃及之王的紅冠出現,在權標頭上刻著納爾邁攻陷下埃及的城市,俘獲了大量奴隸和牲畜,還迎娶他們送來的公主。利比亞貢賦調色盤則刻畫納爾邁在對埃及西部利比亞的戰爭中奪得許多戰利品,並破壞了那裡的城市。

納爾邁死後被安葬在他的大本營提尼斯附近的阿拜多斯。阿拜多斯是冥王奧西里斯的崇拜中心,也是古埃及每年一度的奧西里斯節[2]的舉辦中心,相傳奧西里斯的遺體就埋在那裡,奧西里斯作為“冥界之王”和“來世之主”,古埃及人相信只有奧西里斯神才能賜給他們永生。所有古埃及人都想死後埋葬在這個地方或立一石碑,以便能得到奧西里斯的庇護,這裡也成為第一王朝的皇家墓地。

古埃及人認為人生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居留,靈魂不會隨死亡毀滅,而會活在另一個世界中。為了死後過得舒適,古埃及人對死亡世界的營造比現世還要重要,因此墳墓而不是王宮成為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性建築。

古埃及文明之始——上下埃及的統一

早王朝時期還沒有金字塔墓,國王和貴族墳墓型別被稱為馬斯塔巴(意為石凳),分地下墓室和地上建築兩部分,中有通道相連,地上建築是用石灰岩砌成的長方形高臺,高臺上建有宮殿式的祭堂。納爾邁的王后涅託泰普的墳墓是最早的大型馬斯塔巴墳墓,其墓地面積達到 1400 多平方米,包括安放木乃伊石棺的主室等數十間房間,各房間內擺放著死者生前的遺物和在陰間所需的一切用品,墳墓室壁上的浮雕和壁畫描繪著墓主在陰間可享受的各種生活。相信“靈魂不滅”的古埃及人同時還信奉“來世再生”,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會依附在屍體上,如果屍體腐爛,人就無法再生,為了儲存好屍體,他們將死人精心製成數千年不朽的木乃伊,並由此發展出古代最出名的防腐技術和先進的解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