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走到賓館或者飯店的結賬吧檯亦或是香港電影裡古惑仔拜祭的神像,會不會被拿著青龍偃月刀的關二爺所吸引,一身正氣凌然的形象,案臺上還有幾炷香被點燃。關聖帝君關羽,很多商家都會供奉他,作為一種對於關羽武財神的信仰,使其香火仍然鼎盛。這時的我腦中閃現一個疑問,為什麼關羽能夠演化成“神”,又為什麼在眾多凡人成神的人物中就是他的香火仍然鼎盛?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凡人成神,這與中國悠久歷史故事演變與傳承密不可分,比如門神秦瓊與尉遲恭,他們與關羽相比較起來,功績與能力都會略勝於他,甚至秦瓊這麼完美的形象,都不及“頗自負,好凌人”的關羽。如果按照歷史的一般規律發展,關羽效忠的蜀國在其死後幾十年就滅亡了,歷史進入西晉王朝,西晉是依據曹魏政權而建立的,就算是不褒獎曹魏集團,也不應該對敵對勢力陣營的關羽被褒獎。其實這也歷史有趣之處,正常歷史傳承中,關羽形象被美化從來不受當政者的影響,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荊州和蜀地的民間就為關二爺建廟祭祀,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關羽還只是民間無組織的祭祀。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關羽能夠成為民間的“神”,與封建王朝有組織的推廣以及宗教的傳播有關,關公被後世尊為“武聖人”、“武財神”,神號“關聖帝君”,儒、佛、道三教“通吃”,與孔夫子並肩,共稱為“文武二聖”。

佛教對於關羽的封神源於隋朝,大家都知道,佛教前期在中國的傳播並不順利,由於道教本地教會的影響以及佛教的思想與中原人民的思想不吻合,所以佛教要想在中原地區傳播必須要進行本地化的“包裝”,適應百姓的思想。佛教在不斷的探索中求得發展,結合了一些民間的信仰與封建王朝帝王的思想。轉眼間到了隋煬帝楊廣時期,隋朝的江南地區百姓起義頻發,佛教的智者大師求見了楊廣,為他制定了一個策略,那就是針對起義地區百姓宗教信仰問題引導策略。智者大師在民間瞭解到荊州地區百姓已普遍供奉“關公”多年,讓楊廣出面官方授權關羽為“伽藍菩薩”,然後由他再出麵點化“關羽”為佛教的護法神。從此處可見關羽成神絕對是人為行為,不管是佛教的智者大師還是楊廣都是收益者,關羽也因此從民間提升到了國家層面。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關羽的形象在民間這麼受歡迎,把關羽拉進教派自然增加教派的信眾與香火,道教和儒家怎麼能夠錯失這樣的好機會呢?古代行軍打仗講究“出師有名”,選擇關羽作為教派的“神”也不能強行拉入教派作為“神”,也需要一個合適的機會讓官方出面認證一下才行。道家就瞅準了這麼一個時機,宋朝山西解州鹽池水溢,有大蛇藏在水下傷人,礦工不敢下水,導致鹽池停產,鹽稅收不上來,宋朝政府很煩惱。恰在此時,道教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借關公名義斬殺了鹽池中的大蛇,於是宋徽宗順利成章的封關羽為崇寧真君。鹽稅,佔據宋朝一半財政收入的專案,是宋朝的經濟命脈,關羽既然斬殺了鹽池大蛇,也就保護宋朝的經濟命脈,因此他成為了財神。儒家也不甘落後,也把關羽列入儒家內的人物,畢竟關羽在民間的廟宇實在是太多了,影響力自然毋容置疑。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元朝與明朝對於關羽沒有什麼官方的表示,還是延續前朝的封號,不過在民間關羽的廟宇還在不斷增加。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及《三國演義》了,明朝著名的小說讓關羽忠義、誠信的形象徹底發揚光大,由於小說對於關羽的美化,把歷史真實的關羽給掩蓋,關羽成為了一代“完美”的神將。明末,關公一躍成為“武聖”,地位能夠與儒家孔夫子比肩。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說到武聖,我們也不得不提及一下岳飛,在明朝,武聖的形象中也有岳飛的身影。作為抗金名將,到了清朝自然不會推崇岳飛,至此武聖就剩關羽一人被官方大肆宣傳了。從清朝中期開始,歷任清朝皇帝都對關公垂青和抬愛,甚至將關公標榜為“萬世人極”的偶像,號令天下祀奉香火。嘉慶初年,凡有人家集居的地方必有廟,廟必祀關羽,也把全民對於關羽崇拜推向了高潮。雖然對於關二爺的崇拜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關羽是什麼時候成為商業領域的“財神爺”呢?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關羽是山西解州人,也就是晉商們的老家。明清之時晉商的足跡遍佈全國,作為商業最大的團體,晉商必須要樹立自己守誠信、講義氣的形象。誰做這個形象代言人比較好呢?山西人首先想到的必須是關羽,畢竟當時不論是朝廷還是民間,亦或是佛道儒,關羽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形象,《三國演義》的暢銷也是關羽誠信的形象深刻的印在人們心中,所以晉商就把關羽當做“形象大使”,所到之處也興建關帝廟,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形成了互相收益的結果。全國的商賈受到晉商的影響,也紛紛奉關公為“武財神”,代表商人守誠信、講義氣的形象。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到了民國,袁世凱也曾經下令將關羽和岳飛合祀武廟,凡軍人宣誓大典都要在武廟舉行。袁世凱誠信度不高,但也要給世人留下守誠信的形象,不然他怎麼會這麼推崇關羽呢?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從武將到被推上神壇,關羽也是時代造就的不衰人物,他並沒有因為時代的變化而過時和落後,相反在現代商業中,人們紛紛“恭奉”關羽,真實商業本身的守誠信、講義氣的要求所致。從商業延伸到整個社會,我們不僅是要崇拜像關羽這樣的人,更要身體力行做表率。千餘年來民眾的心理訴求和價值取向逐漸奠定和完善了關羽“武財神”的形象,並且積澱為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這也是關羽“武財神”永遠不會“老去”的最終原因。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