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紋身的都是些什麼人,真有那麼可怕?為何百姓見了都會遠離?

古代紋身的都是些什麼人,真有那麼可怕?為何百姓見了都會遠離?

社會上對於有紋身的人群許多人是帶有歧視的眼光的,特別是老一輩。甚至許多工種都會明確拒絕有紋身的人群參與面試,因為紋身在中國幾千年來都是犯人的標誌。近代更是將紋身與黑社會劃上了等號。

古代紋身的都是些什麼人,真有那麼可怕?為何百姓見了都會遠離?

但是在中原,情況與其恰恰相反。紋面這種高貴的象徵在中原代表的是“囚犯”,視作是一種刑罰。且隨著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之後,中原的文化價值觀隨著其人口的流動,以及文化的融合影響到了周圍的每一寸土地。

雖說當時的秦朝對於少數民族實行的是“羈縻”這樣的特殊政策,類似於我們現在的“一國兩制”制度。就是在維護秦國統一的前提下,少數民族可以維持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承認他們酋長等類似的首領在本民族的統治地位。

但是秦朝不可能放養這些部落,畢竟這都是秦國的國土。這時候郡縣制就出來了,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員下放到這些地方,“教化”蠻夷。並在同時有計劃地,大規模的將中原的百姓強制性的遷往邊疆,達到同化的目的。

古代紋身的都是些什麼人,真有那麼可怕?為何百姓見了都會遠離?

而已經在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教育的官吏們,以及遷移過去的百姓們是不可能認同這種“紋面”便是代表高貴的習俗的。他們認為這實際上就是蠻夷的“陋習”,是其尚未開化的標誌。

古代紋身的都是些什麼人,真有那麼可怕?為何百姓見了都會遠離?

而公元前312年,在歷史上的“焚書坑儒”事件爆發之際。丞相李斯規定若是再三十日之內不燒掉自家收藏的禁書。便都要“黥為城旦”。以為在接受了黥刑(紋面)之後就成為修建護城牆以及長城的苦役工。在當時,這樣的懲罰成為了一種固定的刑罰措施。

秦末時期的九江王英布,就因為年輕時犯罪被施加了黥刑。臉上紋面,一生都不可遮擋。以至於當年的的人們都將英布稱作為黥布,英布甚至對其手下自嘲的說:“難怪當年人家給我看相,說我受刑之後便可當王”。

古代紋身的都是些什麼人,真有那麼可怕?為何百姓見了都會遠離?

而這個恥辱的“黥布”一名也跟隨了這位九江王的一生。一直到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寫道英布,英布的列傳仍舊名叫《黥布列傳》。而事實上,接受了黥刑的犯人並不是個個都有英布這樣的好命。

古代紋身的都是些什麼人,真有那麼可怕?為何百姓見了都會遠離?

而這樣的刑罰到了漢文帝時期被廢除過一段時期,一直到唐末五代的時候。各地紛爭漸起,軍閥們防止士兵逃跑,就又重新撿起來了黥刑這樣的手段。為士兵身上刺字,或者是刺上專有的圖案。

而這就是紋身這種風俗一直都沒有在中國成為主流審美的原因之一。但事實上到了現代,紋身與否已經成為了個人的權利。我們也不應該去阻止想要紋身之人,頂多自面板健康方面勸解一下。也不能去歧視紋身之人,因為這是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