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朝的倒黴狀元,因名字不好狀元變探花,第一名成了第三名

在古代,學者們把科舉考試視為進入仕途的必由之路,稱之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中國科舉史上,有幾百萬人秀才,有十多萬進士。作為這一龐大知識分子群體的巔峰之作,排名第一的“狀元”郎可謂鳳毛麟角。而在明朝有這樣一位因為名字不吉利被罷免的狀元。

明朝的倒黴狀元,因名字不好狀元變探花,第一名成了第三名

吳情原名叫吳汝威,江蘇無錫人,生於1504年,死於1582年。青年時的吳汝威性格溫和,喜歡誦讀經書。19歲成為秀才,27歲成為舉人。後來,他在九年內參加了三次禮儀考試,但都沒考上。

明朝的倒黴狀元,因名字不好狀元變探花,第一名成了第三名

明代科舉考試分為三個層次,即大學考試、地方考試、會試和宮廷考試。院試考秀才,鄉試考舉人,之後再把考上舉人的這些人集中到京城裡舉行“會試”,中試者在宮殿舉行“殿試”,再根據成績高低分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其次為三甲,同進士出身。科舉考試一般每三年進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舉人參加,取三百名進士。

明朝的倒黴狀元,因名字不好狀元變探花,第一名成了第三名

九年來,吳汝威沒有被錄取為進士,這讓他覺得上天對他是如此無情,他也想讓上天睜開眼睛,於是吳汝威改名為吳情。改名後,吳情氣憤地搬進寺院學習,最終在第四次考試中進入殿試,也在殿試中名列第一。

明朝的倒黴狀元,因名字不好狀元變探花,第一名成了第三名

40歲時,吳情終於成為第一進士即狀元。然而,上天又和他開了個玩笑——嘉靖皇帝在宣佈一等名單時,聽到了吳情的名字,說:“世上沒有無情的第一”。所以,因一字讀音竟將狀元降為探花,這第一名立馬變成了第三名。後來的吳情就在翰林院當小官當了二十多年,直到六十多歲抱病回家鄉。明萬曆十年(1582),吳情病逝,享年78歲。葬在無錫閭江的雞籠山,後人稱為探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