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末道士王圓籙,一位保護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功臣!

今天我要為清末道士王圓籙說句公道話。清末道士王圓籙(1849-1931),今湖北省黃岡市代管縣級市——麻城人。早年因為家貧如洗逃生四方,清光緒初在肅州當上了巡防營兵勇,後受戒為道士,道號法真,1897年在敦煌莫高窟第16窟東側建太清宮道觀,就是現在的“下寺”。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很多人,人云亦云,把清朝的道士王圓籙,認定為敦煌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千古罪人。

清末道士王圓籙,一位保護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功臣!

其實,大家冤枉他了。盜取、破壞敦煌文物的人是“帝國主義分子”,是當時的請朝廷當權者,他們的行徑是最該譴責的。史料顯示,當時的道士王圓籙在發現藏經洞後,他感到問題的嚴重性。自發現藏經洞的近十年時間裡,道士王圓籙曾經多次長途奔波上報官府,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引起當朝政府的高度重視,以求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得到妥善保護。在年年無功而返、次次無功無功而返的情況下,道士王圓籙抱著最後一線希望,斗膽給大清朝政府的最高領導人慈禧太后,寫了一封秘密奏摺,費了不少周折送進清朝宮廷,可是盼來盼去卻如泥牛入海。

清末道士王圓籙,一位保護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功臣!

此時的敦煌莫高窟,卻有了很多官員的身影,他們明目張膽地對藏經洞文物私藏、分贓、行賄、變賣式的掠奪。隨後的一段時間裡,伯希和、華爾納、鄂登堡等探險隊接踵而來,藏經洞文物幾乎被這幫王八蛋的強盜們洗劫一空。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就這樣流失了,莫高窟也遭受了很多破壞。說到這裡,可以下定論了,清末道士王圓籙不是造成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千古罪人,這個“黑鍋”他一直在揹著,我們有良知的人,該把他背的黑鍋放下來了?

清末道士王圓籙,一位保護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功臣!

王圓籙是一個普通的道士,但由於他發現了震驚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並且被牽連進藏經洞經卷大量流散的事件中,因此成為撰寫西北道教歷史時一個不能迴避的人物。《太清宮大方丈道會司王師法真墓誌》的記載,也證明了他的清白。這篇碑文顯示出,王圓籙在敦煌的教務活動大致為五點:第一,營建太清宮,包括改建三層樓和修建三清宮。改建三層樓之事,另見光緒三十三年(1907)《重修千佛洞三層樓功德碑記》。此樓原為晚唐歸義軍時期高僧洪辯主持營建,是三層洞窟外的木構殿堂建築,明清以後嚴重殘破。

清末道士王圓籙,一位保護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功臣!

由於藏經洞就在下層洞窟北壁,為了加以保護,王圓籙動員當地士紳,於藏經洞發現五年之後,將其重新修建起來。第二,補葺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因許多年無人看管,常被土匪盤踞損壞,加之洞窟積沙和風化嚴重,為便於禮拜,王圓籙僱用工人進行全面清理,對破損的洞壁予以修補。第三,參與重建五層樓,以保護大佛。但未及竣工即辭世。第四,修復古漢橋。此橋現已不存,原址當在大泉河上。第五,樹木墾田。

清末道士王圓籙,一位保護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功臣!

即綠化環境,開墾耕地以自養。另據《敦煌千佛洞千相塔記》記載,王圓籙還於1910 年(宣統二年)將千佛洞中殘損的佛像收集在一起,專門修建了一座“千相塔”,請廷棟撰文刊碑。正是由於王圓籙在保護千佛洞及營建道觀方面的成就,所以被縣署委以道會司一職,其管轄的道觀,可考者有莫高窟太清宮、三危山王母宮、敦煌城郊西雲觀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