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皇是否真實存在,DNA發現新證據,中華文明史或遠超五千年

所謂三皇,即天皇、地皇、泰皇,是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傳說,一般認為是古人虛構的神話人物,但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中國學者透過分析中國人的DNA,卻有了一些驚人的新發現,發現傳說中的三皇可能並非虛構,而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三皇真實存在,中華文明史可能遠超五千年!

三皇是否真實存在,DNA發現新證據,中華文明史或遠超五千年

復旦大學的人類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輝,在研究中國人群DNA時,在用Y染色體構建的中國父系遺傳譜上,發現從新石器中期,大約公元前4800年開始,尤其是漢族人群出現了三次突然的後代人口擴張。

簡單的說,就是從新石器中期開始,三個男人有特別多的後代,子子孫孫大規模繁衍,數代之內就迅速繁衍出了成千上萬後代。如今,接近50%的中國男人都是這三個人的直系後代。

根據李輝計算,這三個發生突變的年代,分別為大約6800、6500和5400年前,正好對應高廟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鼎盛期的開始時間。

三次突然人口擴張並不稀奇,但奇怪的地方在於這三個男人有著特別多的直系後代!我們都知道,根據史書記載,泰皇伏羲之前還保持著“群婚制”,伏羲改革了婚姻制度,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並將之變為對偶婚——原始社會的一夫一妻制,而無論是對偶婚還是群婚制,都不太可能實現後代人口迅速擴張。既然如此,為何在新石器中期會出現三次人口突然擴張呢?

三皇是否真實存在,DNA發現新證據,中華文明史或遠超五千年

這一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或許就是:早在6800年前,中國已經出現了“帝王級”人物。李輝認為:“如果不是帝王級別,如何能有這麼多的子嗣?”

也就是說,早在新石器中期,上古先民已經建立了國家,帝王坐擁三宮六院,佔據了大量資源,所以才能在短時間之內迅速繁衍後代。

由於這三個人口突然擴張的時間點,恰好是高廟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鼎盛期的開始時間,因此在高廟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鼎盛期之時,或許有三個男人先後建立了國家,併成為掌握生殺大權的帝王,而這三個男人會不會就是歷史上的“三皇”?

根據史書推算,歷史上的“三皇時代”,大約結束於公元前3077年(距今約5100),在此之後便是五帝時代。從三皇時代結束時間來看,與DNA檢測發現的最晚一個突變點時間非常接近,或許兩者存在密切聯絡。

筆者大膽猜測:距今5400年的這一位帝王,繁衍了眾多後代,但經過300餘年風吹雨打,國家慢慢衰落,最終被新崛起的黃帝等取代,於是五帝時代開啟;但因為這三個男人豐功偉績,後人一直牢記不忘,最終就慢慢成了“三皇”。因此,中國古史傳說中的三皇,或許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是未必有史書上的那些神話光環。

三皇是否真實存在,DNA發現新證據,中華文明史或遠超五千年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公認的第一個王朝是夏朝,大禹或大禹之子距今4000餘年時建立,開啟了家天下的歷史,而此前一直並未形成國家,但根據李輝教授的結論判斷,早在6800年前中國就出現了帝王與國家,顯然科學結論可能要改寫既定歷史了。那麼,從史書與考古發現上來看,在距今6800年前,中華大地上有沒有可能出現國家呢?

根據文獻資料記載,中國第一個王朝不是夏朝而是虞朝,大約建立於公元前36世紀初,距今5600年,滅亡於公元前21世紀初,存在了大約1500餘年,在此之後就是夏朝。所謂“虞朝”,即史書上說的“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華,五帝時代的人物。虞朝的出現時間,與DNA研究中的第一次個體後代突變式擴張比較接近,只相差1200餘年。因此,或許虞朝之前還有王朝,或許虞朝起始時間還能前推。

而從考古發現來看,距今6400餘年的仰韶文化西水坡大墓,不僅出土了使用貝殼(當時是貨幣)擺出的一條龍,而且還用龍、虎、鹿、羊、蜥蜴等動物,擺出了一副星宿圖,可見墓主生前地位非常高。紅山文化牛河梁最大的陵墓,是一個金字塔形建築,距今5300多年,墓主佩戴的玉器極其精美、無出其右,其他殉葬品也非同一般,明顯超過其他墓葬。其實,從距今7000餘年——距今4000餘年的諸多遺址來看,可以肯定兩點:一是出現了階級分化,貴族與平民的分化已經出現,二是其中大墓規格驚人,殉葬品不僅精美而且豐富。考古發現的這些事實,說明已有“帝王”出現的土壤。

三皇是否真實存在,DNA發現新證據,中華文明史或遠超五千年

可見,儘管無法100%的證實,但在虞朝之前,上古先民可能已經建立國家,只不過這種國家並非大一統國家,或是城邦國家,或是區域國家等。在這其中,三皇扮演的角色或是國家建立者,或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距今6800年前,上古先民已經建立了國家,脫離了原始野蠻社會,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那麼毫無疑問的是中國也就進入文明社會,中華文明史就根本不止五千年,而是上下七千年。

參考資料:《中華文明起源時間前推5000年 不應以青銅器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