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神秘莫測《山海經》不僅記錄了自然界的山與海,其中也出現了很多人工建築物,比如其中的“臺”便非常典型,而在這些“臺”的描述之後,總會加上這麼一句話“射者不敢北(西)向”,這些臺果真是所謂的“神域”嗎?人的箭頭一旦射到向它就會自動反彈?(顯然是玩笑話)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觀山海圖

(一)最早的臺——夏啟鈞臺

在正史記載最早的臺,是夏啟祭祀諸神的鈞臺,《左傳》昭公四年載:“椒舉言於楚子曰:”夏啟有鈞臺之享。“這是文獻中最早提及”臺“的文字,可見至少在夏啟時代就已經有了”臺“,那麼此時的臺是做什麼用的呢?《水經注》有說道是為”享神“,也就是祭祀諸神的場所。

“啟享神於太陵之上,即鈞臺也”——《水經注·穎水》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很顯然這並不是關於“臺”的最早記述,在被視為上古神話淵藪的《山海經》中,“臺”屢屢出現而且與一個個聲名顯赫的人物聯絡在一起:軒轅、共工、眾帝,那麼這些臺又到底是什麼?

(二)眾帝之臺——鎮壓之臺

《山海經》中出現了很多“帝”,但是有一個特殊的群體,被稱作“眾帝”亦或“群帝”,而為他們修建的“臺”則兼具祭祀與陵墓之功,甚至可以鎮壓妖邪,是為“眾帝之臺”。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海外北經》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而眾帝之臺的修建,則與大禹有關,準確的說大禹在斬殺共工臣子相柳氏後,其血腥臭不可聞,而且充滿劇毒,這些被相柳血液汙染的區域寸草不生,更是不能種植五穀。更詭異的是,大禹每一次將此地平整,卻總是莫名其妙的再次塌陷,如此三番之後,大禹恍然大悟,於是用挖出的土築成“眾帝之臺”以鎮壓此地,終於大功告成!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大荒西經》

那麼,這裡的“眾帝”都是哪些“帝”呢?陽Sir以為,極有可能正是另一條文獻所記載的“帝堯、帝嚳、帝丹朱以及帝舜”,每“帝”各自擁有兩座帝臺,臺呈四方狀,而且與眾(群)帝之臺記載的方位也大致相同,均在崑崙之北!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至於為什麼每帝各有兩座“臺”,可能一臺為“帝王陵”,一臺為“陪葬墓”,比如安徽阜陽雙古堆之名,正是來源於此。

“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海內北經》

(三)共工之臺——不敢北向

共工在與帝顓頊爭帝位失敗,被殺死後其所葬之處,修建了一座“共工之臺”,《大荒北經》中提到了關鍵一點,“共工之臺是修建在系崑山上的”這給我們很多啟示,所謂“臺”既有可能如大禹修建“眾帝之臺”一樣平地起建,也有可能在高山之上修建高臺“如共工之臺”。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向。”——《大荒北經》

另外一段記載則說,這座共工之臺,形狀與眾帝之臺類似,臺四方,但是在臺的四角都有一條蛇,蛇身為斑斕猛虎之色,蛇頭則都衝著南方。

“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海外北經》

隅有一蛇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此外,對於這段話,陽Sir注意到了額外的細節:首先,共工之臺和眾帝之臺位置相仿,均處於崑崙之北;其次,在描述共工之臺的同時,特意提及了公共之臣“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而我們知道,眾帝之臺鎮壓的物件恰恰正是相柳;最後,為何共工之臺四角各有一蛇,而軒轅之臺卻為四蛇環繞?

再聯絡到這句“臺在其東”,陽Sir以為,共工之臺眾帝之關係密切,兩者距離不會太遠,共工之臺就在眾帝之臺東面;而共工臺角上的蛇,也許就是共工的忠實屬臣、九首人面的“相柳氏”?蛇首向南方,自然是因為共工的祖先炎帝是南方天帝。

當然,兩段記載中都提到了對於共工之臺的敬畏“不敢北射/射者不敢北向”,這裡所謂的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狩獵射箭之人不敢向北方引弓”,正是因為擔心會冒犯神靈。當然,“射”也許可以通“涉”,意為涉足,成為普通人不敢踏足的禁區。

(四)軒轅之臺——不敢西向

實際上,軒轅之臺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軒轅之丘”,陽Sir之所以這麼肯定,是因為在《西山經》中透露了關鍵一點“無草木”,如果是正常的“丘”,上面怎麼會一點草木都不生長呢?只有“臺”這種人工建築因為土質反覆夯打,才可能寸草不生。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軒轅之丘,無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於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黃”——《西山經》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實際上文獻中也經常將“軒轅之臺”與“軒轅之丘”並列起來,將其與“射者不敢西向”連用,這也再次證明了軒轅之臺,正是軒轅之丘,“臺”與“丘”可以互換,這點很重要。

“有軒轅之臺,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軒轅之臺。”——《大荒西經》“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相繞。”——《海外西經》

關於軒轅之臺的形制,與之前提及的“眾帝之臺”、“共工之臺”差不多,也是四方狀。我們不妨聯想一下《山海經》中最為著名的“崑崙”,它既可以被稱作“崑崙之臺”、“崑崙之丘”,也被稱為“崑崙之墟”,它的形狀也是“墟四方”!而所謂的“四方”,可能正是描述臺的平面是最為經典的“亞字型”!而這種“亞字型”則常被用於陵墓與祭壇。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崑崙墟在其東,墟四方,一曰在歧舌東,為墟四方”——《海外南經》

另外,我們思考一點以崑崙為例,《山海經》中所謂的“臺”、“丘”以及“墟”,本義上都是人工建築,但是很多人總將崑崙視為自然山體去按圖索驥,當然會差之千里,因為在王念孫的《廣雅疏證》也說:“丘、墟,皆故所居也”。引申開來,書中其他記載的“臺”也應如此。

最後,軒轅之臺還有一點引人注目:“其丘方,四蛇相繞”,之前在說共工之臺的時候,留了個小尾巴“臺四方,隅有一蛇”,共工之臺的蛇,我們可以解釋為或許象徵著其臣子相柳氏,但是黃帝的軒轅之臺,又該作何解釋?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族徽

陽Sir突然想到,在商周時期的金文中,家族標誌(家徽)經常以平面亞字型出現,而且在其上或其周圍都有動物形象的出現,所以“軒轅之丘”的“四蛇相繞”以及“共工之丘”的“隅有一蛇”完全可以從這方面進行考量!

軒轅之臺同樣令人敬畏,因為其處於西方,所以“射者不敢西向射”,說到這裡陽Sir莫名地想吟一首詩,來自同樣愛看《山海經》的迅哥兒(魯迅):

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闇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其中“靈臺無計逃神矢”以及“我以我血薦軒轅”正與本文所說的“軒轅之臺”很有淵源。

山海經:軒轅之臺、共工之臺以及眾帝之臺,為何人人畏懼不敢引弓

軒轅臺

所謂“靈臺無計逃神矢”中的靈臺就是軒轅之臺、神矢正是指不敢西射之典故。句意則是,如今的妖魔鬼神連黃帝軒轅都不怕了,以致放肆地敢向軒轅之臺射箭。這十分形象地描繪出魯訊留學日本時,中國當時已遭受帝國列強的侵略,以至於跳樑小醜也敢於太歲頭上動土,連基本的敬畏之心都沒有;而”我以我血薦軒轅“,則同樣是指軒轅之臺。

看靠譜神話,漲正經知識,點個關注不迷路!

文/李公子淵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