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海洋洋流將把核廢水帶到全世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日本政府於近日作出決定,將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排入大海。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決定招致全世界的反對。核廢水入海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多嚴重的影響,是否如日本官方所稱,在經過過濾和稀釋後,不會對海洋造成汙染?

對此,我國的海洋科學家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太平洋會成為重汙染區,日方行為難以接受。

核汙染會導致海洋生物基因突變

海南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海洋水產專家表示,強烈反對日本政府排放核廢水的行為,這一行為會對全世界造成嚴重後果,而且對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影響格外大。他表示,核廢水入海之後,直接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造成放射性汙染,間接會導致海洋生物的基因突變,產生無法預估的後果。

他認為,這些放射性同位素會長期留存在海洋生物的體內,透過生物鏈的傳遞,最終會回到人體進行積累,從而影響人類的生命健康。

根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儲存的超過123萬噸具有放射性汙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鍶90(Sr-90),放射性氚(超重水),碳14(C-14)以及其它放射性物質,如碘129(I-129)和鈷60(Co-60)。為了冷卻受損核電站內部的核反應堆,這些汙水還在不斷持續增加。東京電力公司的多核素去除設施水處理技術(ALPA)不能去除放射性氚(超重水)或碳14(C-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鍶90(Sr-90)、碘129(I-129)和鈷60(Co-60)。接受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攝入受到汙染的海洋食品,這些物質會在海洋食物鏈中長期積累,並且有可能已經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餐桌,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勝軍則對日方的決定表達了看法。他表示,2011年福島核電站發生洩漏後,我國海洋部門對我國管轄海域實施了海洋放射性監測工作,從當時監測結果看,尚未對我國管轄海域產生影響。但是這一次一旦日方實施排放行為,則需要繼續進行監測。

雖然日本自稱不會對海洋造成汙染,但這只是一面之詞,需要第三方機構進行客觀公正的監測。他認為,靠近排放區的海洋生物會更容易受核汙染影響,而且海洋生物富集汙染物後,人類也會透過食物鏈的方式成為受害者,這些未來可能發生的危害,都需要進行持續的監控和評估。

洋流專家:太平洋會成為重汙染區

此前,根據來自德國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結果顯示,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太平洋的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核汙染影響。而據韓媒報道,受洋流等因素影響,被汙染的海水220天之後就會先抵達韓國濟州島,400天后則會到達韓國西海岸。

而海洋環流和渦旋動力專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陳更新研究員則表示,根據海洋洋流的規律,核廢水汙染將最終蔓延到全球。

他介紹說,核廢水從福島排入大海後,首先會遇到日本東海岸的黑潮影響,黑潮也被稱為“日本暖流”,是北太平洋西部流勢最強的暖流。在黑潮的影響下,核廢水將被一路向東輸運,但是,在黑潮行進的過程中會產生迴流現象,同時會遇上太平洋中存在的巨大漩渦——中尺度渦,這些漩渦的直徑達到了數十公里乃至數百公里之巨。在迴流和漩渦的共同作用下,會將汙染物質重新向西進行輸運,並抵達我國的臺灣島東北區域,再次受到黑潮的影響,北向前往我國的東海、黃海和渤海海域,從而對我國造成直接的海洋汙染。

陳更新強調,由於受到臺灣島的阻隔,核廢水到達我國南海海域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最終還是會影響南海。

此外,持續排放的核廢水將在兩至三年內抵達東太平洋,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海域並最終進入整個太平洋的環流系統,赤道流系會向西,經過印尼海峽,繼續西行進入印度洋。受印度洋環流的影響後,會在印度洋的西南角,從南非海域進入大西洋,最終形成對全球海洋生態的汙染。

“大約在200天后,核廢水就會到達我國的東海海域。經過幾年的時間,太平洋會成為重汙染區。形成對全球的汙染則大約需要上千年的時間。”陳更新說。

他也表示,人類還從來沒有做過向大海排放核汙染物的行為,到底會產生多大影響仍是未知數,對於未知和危險的行為一定要保持嚴謹和謹慎的態度,所以日方的決定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陸地上建立觀測站比較容易,但是在海洋上則做不到,人類的科技還沒有辦法即時監測海洋的動態和及時響應海洋時間,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放射性汙染無法徹底清除

東京電力公司對外界表示,排放核廢水將經過精密的過濾程式,可以清除除了氚以外的絕大部分放射性同位素,並且還會對廢水進行實現處理,將氚的濃度稀釋到日本國家標準的1/40,不會對海洋造成汙染。

綠色和平則向本報表示,該組織強烈譴責日本政府的這一決定。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的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鈴木一枝說:“日本政府無視生態環境的決定,完全是不公義的。不僅再次讓福島居民失望,也讓生活在周邊及環太平洋地區的居民暴露在核輻射的風險中。儘管日本有技術、有條件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地點以及周邊無人區建設更多長期儲存罐,一定程度上將核輻射擴散的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內。然而,政府內閣卻選擇了最節省成本的方式——把核汙水傾入太平洋。”

長期關注福島核事故後續工作的綠色和平資深核電專家肖恩·伯尼建議,將核汙水長期儲存在堅固的儲罐中,並應用包括除氚在內的最佳可行技術,是目前最為環保的選擇。事實上,東京電力公司也曾在2019年承認,福島第一核電站地點仍有儲存空間。日本經濟產業省汙水處理對策專家小組委員會報告的分析表明,後者曾經認可2022年後,在第一核電站內部和外部進行額外的核汙水儲存是可能的,但最終仍排除了這一方式,原因是其需要“大量的協調與時間”。

據記者瞭解,國際上對高放射核廢料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經過處理裝在大罐子裡直接埋到很深的地層下,像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幅員遼闊的國家目前都是這樣做的。還有一種是將裝有核廢料的金屬罐投入選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其中,將核廢料埋在永久性處置庫是目前國際公認為最安全的核廢料處置方式。這種含有多種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廢水也可以適用這種處理方式。

綠色和平認為,日本經濟產業省小組委員會將受汙染的水排放到環境中的建議,顯然不是基於科學資料,而是基於日本政府的政治利益和東京電力公司的未來生存能力而做出的。(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海洋洋流將把核廢水帶到全世界

責編 | 王楠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莫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