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安史之亂髮生後,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為國建功,還是為己立業

“你用整個人生去尋找答案,希望下一個答案能夠改變一切,讓你沒那麼悲慘。 你也知道,當你再也問不出問題, 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你就失去了希望。”——美劇《豪斯醫生》

安史之亂是改變唐朝國運的一場大亂,唐玄宗李隆基畏難而躲進了四川(四川易守難攻),太子李亨則藉著平叛離開了李隆基的控制。這時一代詩仙李白,沒有去投靠舊主李隆基,也沒有投靠太子李亨,而是選擇去做了永王李璘的入幕之賓。此時的李白的行為,是打算為國建功,還是為己立業呢?

安史之亂髮生後,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為國建功,還是為己立業

投靠永王之前

在古代,“學而優則仕”是一直未變的主旋律,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不過李白的情況比較特殊,我們雖然至今對他的身世都沒形成定論,但他不能正常參加科舉,是我們一直都知道的。雖然他很早就以詩名紅遍了大唐的大江南北,但是他依然有一顆入仕為官的心。既然正常途徑走不通,他就開始走“終南捷徑”,這是一個先想辦法出名,然後讓君主主動邀請的路線。公元742年,過了不惑之年的李白終於如願以償。

安史之亂髮生後,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為國建功,還是為己立業

不過現實很快就讓李白體會到“世界那麼大,沒錢真可怕”。在外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李白準備再次重返仕途。但是此時又爆發了“安史之亂”。李白沒有選擇去投救主,因為李隆基連著自己的女人都沒有能力保護;李白也沒有去投靠太子李亨,因為他認為李亨不會是叛軍的對手,他還曾寫詩諷刺二人“二聖出遊豫, 兩京遂丘墟”

安史之亂髮生後,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為國建功,還是為己立業

不過現實很快就讓李白體會到“世界那麼大,沒錢真可怕”。在外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李白準備再次重返仕途。但是此時又爆發了“安史之亂”。李白沒有選擇去投救主,因為李隆基連著自己的女人都沒有能力保護;李白也沒有去投靠太子李亨,因為他認為李亨不會是叛軍的對手,他還曾寫詩痛斥二人“二聖出遊豫, 兩京遂丘墟”;他最終選擇去投靠自己心目中的“賢王”,永王李璘。

投靠永王之後

此時的永王李璘是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的軍政一把手節(節度使),並領江陵大都督一職。在李白看來,李隆基已經如冢中枯骨,而李亨身陷兵兇戰危的前線,江北早晚是安祿山等人的囊中之物。只有李璘坐擁江南,遠離戰亂,極有可能是未來之主,所以李白認為李璘會是最大的潛力股,而且此時李璘連太子也不是,此時去“燒冷灶”,未來一旦成事,那就會有擁立之功,這對於仕途不順的李白,無疑有著絕大的吸引力。

安史之亂髮生後,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為國建功,還是為己立業

進了李璘帳下之後,李白一方面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文學上宣傳李璘的威望,如寫出了不少歌頌李璘的詩句“聚散百萬人”、“秋毫不犯三吳說”。另一方面是為李璘積極獻言獻策,他對自己的作用也做了記錄“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那麼他是怎樣為李璘出謀劃策的呢,詳細的細節駱駝沒有找到,但是駱駝從《資質通鑑》中,找到了一些李璘謀士言論,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李璘的想法。

安史之亂髮生後,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為國建功,還是為己立業

最直接的,當屬李璘核心謀士薛鏐的“宜據金陵 , 保有江表, 如東晉故”。也就是說,李璘沒有打算跨江收復失地,擊潰叛軍。他想的是佔據江南,效仿東晉司馬睿,劃江而治。作為李璘幕僚的李白,應該是知道,並贊成李璘這一計劃的。所以李白當時應該不是想為國建功,而是想為自己的前程博一把,不過他失算了,作為一個詩人,他可能遊刃有餘,但是作為一個政客,他就差得太遠了,他的老朋友高適早就對李亨說了“璘必敗之狀”。所以後來高適平步青雲,而李白卻鬱鬱而終。

小結

駱駝之所以寫李白投靠李璘的事,並不是想指責李白的人品,而是想說,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沒有背景的文人,想出人頭地是多麼的困難。和李白同一時代的杜甫,也是一次次地在人生中找尋自己的答案,但是又被失望一次次地把希望擊得粉碎。而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真有才華,總有合適的平臺和路徑能夠成就自我,希望我們能不負於這個時代。

安史之亂髮生後,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為國建功,還是為己立業

參考文獻:《新唐書》《資治通鑑》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