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10字就家喻戶曉,2句話用4個典故

文/顧無

【引觴漫談】

近人總結歷史上歷朝歷代,用了一個烏龜來總結唐朝,這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烏龜從古代開始,在中國文化裡的含義就是不好的。自己的老婆綠了你,別人才把你叫成烏龜的。

說唐朝是烏龜,也是因為唐朝從它的盛世開始,就有了後宮亂政的禍根,兼之後宮亂倫,批判之意就更濃。

到了晚唐,宮廷之內的禍亂更盛,不過這次的根源不在女人身上,也不在男人身上,應在了太監身上。

宦官干政,藩鎮林立,是晚唐的兩大社會弊病,兩個問題都積重難返,於是唐朝也就隨之而滅亡了。

近代人知道“攘外必先安內”,古代人也知道,畢竟宦官當權才是目前之急,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掉,皇帝才能掌權,才能想辦法進行後續的措置。

可惜了,宦官到晚唐時期,勢力已經太大太大,掌管禁軍,肆意妄為,甚至以下犯上,弒君重立。

【臨其詩境】

公元826年,17歲的文宗皇帝登基即位,文宗是一個有想法的皇帝,是很想做一些勵精圖治,中興天下的事蹟出來的,於是密謀誅殺宦官,除掉禍患,只是謀劃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自此以後,文宗就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傀儡。

身為宗室子孫,當朝天子,空有一腔整頓乾坤的熱血,卻只能看著一群宦官鼠輩興風作浪,一點點的腐蝕掉大唐王朝的根基,自己只有在旁邊哀嘆的功夫。

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該是多麼大的折磨和痛苦,即位14年,文宗鬱悒成疾,含恨而終,年僅31歲。

這就是一個王朝走上末路之後,一個明君的悲哀,僅憑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扭轉乾坤的,該衰落的,始終會衰落下去,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文宗去世之後,李商隱寫詩對文宗的一生表示了哀悼,也就是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這一首詩。

李商隱的一生過得也苦,捲入了朋黨的鬥爭之中,一生沉淪卑位,沒有盡忠報國的機會。作為那個時代最後耀眼的思想家的文學家,他能夠看出文宗的努力,也能夠看出時代的趨勢,所以對於這位明君,也只是捧土哀悼,別無他法。

【經典原文】

詠史二首·其二

唐代: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條分縷析】

詩的第一句即為千古名句,他跳出了唐朝這一個時代的興衰,而是縱觀古今國家,對於歷史的興衰覆亡給出了自己的論斷。

看遍了前朝賢良的國與家啊,興盛都是因為勤勞節儉,衰亡都是從奢侈無度開始的。

接下來兩句,就到了李商隱經典的用典時間。

枕頭只有裝上了琥珀才是枕頭,馬車只有鑲嵌珍珠才是馬車嗎?

一路遠去,沒有遇到可以整頓乾坤的棟樑之材,力量用盡,拔不動盤踞蜀山的大蛇。

這兩句用典的好處在於,即使你不知道典故是什麼,也是可以讀懂詩句所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也是用典的最高境界,自然而然的化入詩句當中,令人察覺不到。

琥珀枕的典故是南朝一個皇帝四處征戰,得到了一個琥珀做成了枕頭,但他不貪戀這些,而是把琥珀打碎,拿給了戰士們敷用。真珠車是齊桓公的典故,另一個君主向他誇耀自己富貴輝煌的車隊,齊桓公卻表示自己有人才,那就是寶物。

青海馬指的是危機時刻能夠獨當一面的棟樑之材,蜀山蛇則與之相對,指的是導致亡國的因素。遠古的蜀國,就是因為五壯士開山,殺死大蛇開通蜀道才導致了滅亡。

第3句中,似乎隱隱地能看出一些天意的因素。李商隱覺得既然出了明君,世道就應該中興的,可是被宦官所阻,只能說是天要唐亡了。

從李商隱的角度看,這樣的說法也有道理,只是從今人的視角,唐朝覆亡並不是末世出幾個好皇帝能夠阻止的問題,唐朝200多年發展至此,一些積病再難去除,必須要等徹底的翻覆才能清楚了。

最後一句是李商隱的哀歌,現如今已經沒人聽到舜的《南風歌》了,只能對著舜帝埋身的地方,哭一次帝王福薄了。

據說,舜的《南風歌》,一唱而天下太平。

李商隱以此結尾,表現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