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宋朝時品階越高的大臣,官帽兩邊"翅膀"便越長,這對翅膀有何用

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如今的古裝劇,其中的服裝道具變得更加精細,也更加貼合傳統歷史。相信有不少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古代大臣的帽子有兩個長長的翅膀(俗稱帽翅)?”其中宋朝大臣的帽翅最長,到了明代長度則是變短,清朝的頂戴花翎則是圓圓的取消了帽翅。那麼為何宋朝時期,官帽兩邊的翅膀這麼長,這樣的設計初衷是什麼呢?

宋朝時品階越高的大臣,官帽兩邊"翅膀"便越長,這對翅膀有何用

話說自從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五代十國的亂世便被正式結束。北宋初年,官員的服飾和唐初沒有特別大的區別。不過趙匡胤特別要求在官員的帽子上,加上了兩個長長的翅膀,並且品階越高的大臣,帽翅兩邊便越長。趙匡胤使用這樣的設計,並不是為了好看,關鍵還是趙匡胤某次特殊的經歷,讓帽翅有了這樣的改變。

宋朝時品階越高的大臣,官帽兩邊"翅膀"便越長,這對翅膀有何用

趙匡胤生平最忌諱別人在他附近說悄悄話,由於趙匡胤皇位來歷不正,畢竟是得罪了前朝舊主柴榮,而且還逼迫7歲的小皇帝禪位,因此趙匡胤心中還是有些芥蒂。當上皇帝之後,趙匡胤每每上朝之時,最煩別人竊竊私語。老趙的心中,這些官員私底下說的什麼會讓他頗為反感,甚至趙匡義覺得,這些官員是否對自己不忠誠?即使杯酒釋兵權之後,趙匡胤還是很害怕。思來想去,趙匡胤為了解決這一頑疾,便將官員的帽翅拉長。

宋朝時品階越高的大臣,官帽兩邊"翅膀"便越長,這對翅膀有何用

宋朝初期,官帽兩邊是有翅膀的,從唐朝出土的文物來看,唐朝的官帽兩邊也有兩個翅膀,宋朝則是完全仿製唐朝時期的制式規格。宋朝初期的帽翅比較短,可能只有不到5~6釐米,但是,趙匡胤直接將帽翅的長度翻了6倍。根據宋朝時期的計量單位,趙匡胤將大臣帽翅拉長到一尺。一尺在宋朝約等於33釐米,如果是宰相,以及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帽翅長度則是達到了驚人的40釐米。而之所以趙匡胤會有這樣的舉動,因為就是加長帽翅之後,官員們便不能竊竊私語,只能面對面的進行說話。也就減少了耳語相交的頻率。

宋朝時品階越高的大臣,官帽兩邊"翅膀"便越長,這對翅膀有何用

朝堂上幾百位大臣前呼後擁,其中一兩對說了悄悄話,或許就會導致趙匡胤的不耐煩。但是身為皇帝,他又不可能出面嚴厲制止他們,但是將帽翅長度拉長之後,官員們不可能會在大堂之上,面對面的進行說話,那可是蔑視天子威嚴,是要被治大罪的!加長帽翅之後,趙匡胤心滿意足,那些大臣們也不敢說什麼悄悄話了。畢竟趙匡胤此舉就是要警告大臣們,今後老實點。說白了還是趙匡胤的私心作祟,他總是害怕別人會對他有所不利。帽翅直到南宋時期還在沿用,從出土文物來看,南宋末年帽翅的長度,比北宋時期有了明顯的增加。

宋朝時品階越高的大臣,官帽兩邊"翅膀"便越長,這對翅膀有何用

或許趙家皇帝都疑心病都太重了,老是像防賊一樣防著手下的大臣。殊不知這些大臣,在朝堂之上端端正正,表現的義正言辭無任何裙帶關係。可是架不住私底下夜晚密會,趙家皇帝想用帽翅來阻礙官員們的相互勾結,這種想法還是顯得太過天真樂觀。說到底趙匡胤就是不信任大臣,帽翅到了明朝時期長度變得更短,大概恢復唐朝時期的遺風。從孔府傳世明代紗帽來看,帽翅離邊緣有一定的距離,並沒有宋朝的帽翅那麼長,大約也有接近7~8釐米。而且明代的帽翅距離下沿也有一定的距離,但又並不是在正中間。

宋朝時品階越高的大臣,官帽兩邊"翅膀"便越長,這對翅膀有何用

唐朝的帽翅則是偏向更高,而宋朝的帽翅由於長度達到30~40釐米,安在了中間以達到平衡。畢竟大臣畢竟帽翅用鐵片竹架所製作,重量不輕,如果宋朝的帽翅不放在帽子中間,容易導致不平衡。因此從帽翅的長度還有擺放的角度來看,也是頗有講究。趙匡胤此舉雖然讓大臣們在朝堂上的行為有所收斂,但也沒能挽回兩宋時期文官當道,武將凋敝的局面,這一切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偏差。

參考文獻:二十四史、宋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