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他對外國使臣說兩句話,讓人明白他發配的原因

在清朝時期,有一個地方曾讓人談之色變,即寧古塔,但是這裡卻有一位清朝大文人——吳兆騫。根據史料記載,吳兆騫在寧古塔的時候,曾為節度使李雲龍寫過一篇賦文,並且他寫完之後還說了一句話,結果暴露了自己被流放到寧古塔的真正原因。究竟吳兆騫說了什麼呢?他又為何會被流放到寧古塔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他對外國使臣說兩句話,讓人明白他發配的原因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寧古塔不是古塔,而是滿文中的一個地名,即今天黑龍江海林市長汀鎮一帶。在清朝時期,寧古塔作為邊疆重鎮,也算是東北地區的軍事和政治中心,但此地自然環境極度惡劣,一年中有七個月的嚴寒,餘下幾個月不是暴雨就是狂風,因此除了常年駐紮計程車兵外,只有區區幾百戶人口。在清朝順治年間,寧古塔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流放地”,即將犯罪後但沒有判死刑的人都發配到寧古塔。具有統計,清朝發配的寧古塔的罪犯有3000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或許就是吳兆騫。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他對外國使臣說兩句話,讓人明白他發配的原因

吳兆騫江蘇松陵人氏,自幼天資聰穎,少年後便聞名鄉里,還被稱之為“江左三鳳凰”。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26歲的吳兆騫進京參加科舉考試,期間還結識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同窗。這年八月,吳兆騫成功中舉,但是沒過多久順治皇帝下令,讓此次中舉的學子再進行一次重考,原因是有人舉報此次科舉中考生連同考官舞弊,所以原來的成績全部作廢。

對吳兆騫來說,重考並不是什麼難事,而最讓他受不了的是皇帝懷疑他的才能,這對任何一個讀書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根據史料記載,在重考的時候每位考生由兩名帶刀侍衛監考,這就更讓吳兆騫感到不舒服了,於是他將筆一撂了交了一張白卷,所以順治皇帝龍顏大怒,還不等查明原因就下令將吳兆騫治罪,並流放到寧古塔,史稱順天丁酉科場案。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他對外國使臣說兩句話,讓人明白他發配的原因

當時的吳兆騫年輕氣盛,對寧古塔根本不瞭解,雖然常聽人提到“寧走黃泉路,不下寧古塔”的說法,但是心中對寧古塔還十分陌生。吳兆騫抵達寧古塔後,就被眼前的萬里冰封給鎮住了,他在《上父母書》中寫道:“寧古寒苦天下所無……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不過幸運的是吳兆騫沒多久就適應了,並且還過得滋潤。

吳兆騫因為頗具才華,所以當地的寧古塔將軍就請其做家庭教師,此舉一來改善了吳兆騫的生活條件,在物質上不再發愁,二來也讓吳兆騫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因此在精神上也到滿足。久而久之,吳兆騫在寧古塔也成了名人,並且還聯合其他文人成立了詩社,其名聲也一度飄揚到國外,甚至還有不少人特意找吳兆騫求詩。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他對外國使臣說兩句話,讓人明白他發配的原因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高麗國節度使李雲龍代表高麗國王覲見康熙皇帝,就兩國友好往來達成了互助協議。在節度使李雲龍返回高麗國路過東北地區時,也特意前往寧古拜訪吳兆騫,因為吳兆騫的詩歌在高麗國流傳甚廣,深得李雲龍的仰慕,所以他想見一見這位傳說中的大文人,並求一首詩帶回高麗國送給國王。然而,李雲龍抵達寧古塔的時候恰逢吳兆騫有事不在,於是李雲龍就在寧古塔住下等吳兆騫回來,而這一等就是半個多月,不過在李雲龍看來這是值得的。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他對外國使臣說兩句話,讓人明白他發配的原因

吳兆騫終於回來了,李雲龍迫不及待的找到吳兆騫,先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然後請吳兆騫為他作一首詩。對此,吳兆騫也感到非常自豪,當即就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吳兆騫讓弟子備好筆墨,他略微思索了片刻,然後一氣呵成洋洋灑灑地寫下了《高麗王京賦》,內容主要讚美了高麗國和高麗國王,也讓李雲龍驚歎不已。吳兆騫寫完之後也得意洋洋,毫不客氣說道:“此賦彷彿班固、揚雄所作”。班固和揚雄都歷史上著名的才人,吳兆騫自喻他二人可見其依然如少年般狂妄自大。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他對外國使臣說兩句話,讓人明白他發配的原因

吳兆騫確實才華橫溢,但是和班固揚雄相比還差了一大截,因此他如此高看自己的賦文,可見他一點也不謙虛,而這也正是他被流放到寧古塔的真正原因,即他骨子裡那種狂妄自大的脾性,或許這也是很多讀書人的通病,我們千萬要杜絕。

參考資料:

《清代流放制度研究》作者:王雲紅,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