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口吃將軍鄧艾之死:司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後又由司馬氏洗刷!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十二月的一天凌晨, 雞鳴頭遍,彎彎新月下,溼漉漉的霧氣裹著駐紮在蜀中的一座軍營,顯得分外靜謐。

這就是剛入蜀不久的曹魏大將鄧艾的軍營。此時,鄧艾正熟睡在中軍營帳內,幾個遊哨無精打采地走動著。突然,從黑暗中閃出十幾個武士,手起刀落,瞬間瞭解這幾個遊哨,然後向營帳衝去。為首的一名軍官一腳踹開營門,床上的鄧艾猛然驚醒,他一軲轆滾下床,摸刀便向來人砍去。刀劍聲驚起了四周的衛士,他們點燃火把,將闖進來的一夥人圍在中間。這時,只見那個為首的軍官從內衣中拿出一片紙,高聲喝道:“末將衛瓘奉聖上之旨,前來收監鄧艾,鄧艾還不跪下領旨?”眾衛士見衛灌手中確是聖旨,紛紛退下。衛瓘整轉而又說:“鄧艾,你身為主帥,聖上對你不薄,本應該忠於聖上,報效國家,可你竟敢辱罵君王,專權地方,拒奉詔旨,現在收你進京,你還有什麼話說?”鄧艾怒氣滿面,仰天長嘆:“艾忠臣也,一至此、此乎?白起之酷,又現於…於…今日矣。”可憐叱吒疆場的一名主帥,至此卻結結巴巴地辯不清自身的清白。

口吃將軍鄧艾之死:司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後又由司馬氏洗刷!

為什麼要收監鄧艾呢?話還要從頭說起。

鄧艾,幼年失父,隨母多次流浪。後在穎川被郡使三老舉為學士,因為口吃而未能再升為府吏。然而他素有大志,每見高山大澤,就窺度指畫,何處可以屯兵,何處可以積糧,何處可以埋伏,人皆笑之,唯司馬懿奇其才,遂闢為屬員參贊軍事。起初,司馬懿讓他巡行陳、項直至壽春,專管軍屯,後被遷為安南太守司馬師輔政,再遷汝南太守。在此期間,鄧艾主要管軍屯,並未完全掌握軍權。

偶然的一次機會,使鄧艾掌握了一方面的軍隊。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因司馬師廢曹芳而立曹髦,揚州都督、鎮東將軍、領淮南軍馬毋丘儉和揚州刺史高欽率部討司馬師,鄧艾因破高有功被封方城鄉侯,行安西將軍。自此與蜀將姜維在戰爭上結下不解之緣,段谷大戰大破姜維,遷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鄧侯。長城之戰再敗姜維,而升為徵西將軍,增邑6千6百戶。景元三年(262年),又破姜維於侯和,使得姜維退保沓中。

口吃將軍鄧艾之死:司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後又由司馬氏洗刷!

景元四年(263年)秋,在大將軍司馬昭率領下,與鍾會分兵兩路,強川口一戰,姜維敗退劍閣。劍閣是進入蜀中的重要關隘,此關兩邊為崇山峻嶺。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譽。鍾會為搶頭功,不顧地險,指揮軍隊仰面猛攻,結果慘敗。於是,鄧艾建議鍾會:

“今賊摧折,宜逐乘之,從陽平由邪徑經漢德陽參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銜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志有之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應該說,鄧艾的話還是符合實際的,但是鍾會不聽。無奈之下,10月,鄧艾親自率卒千餘人,自陽平道行軍700多里,此間山高地遠,荒無人煙,叢生的草木之中不時出現野獸毒蛇。輕裝的將士不畏蜀道之難行,一路披棘斬荊,然而,所帶的糧餉很快就要吃完了,走在前面的兵士很快發現展現在面前已經不是山道,而是百丈深淵。鄧艾只好下令,就此休息,自己率幾個軍官四處尋找山道,但除懸崖之外別無他途。於是,鄧艾以油氈裹身,順著崖壁滾下,幸運之神保佑這位勇敢者,他居然絲毫未傷筋骨。將士們原來的愁容一下展開,立即解開宿營的油氈仿效鄧艾的做法,裹緊自己的身體,紛紛滾下。

口吃將軍鄧艾之死:司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後又由司馬氏洗刷!

這支從天而降的奇兵人數雖少,但在越過自然險境之後,士氣高漲,鬥志昂揚。他們很快佔領了江由,蜀將高邈不支而投降。以江由為依託,鄧艾立即分派其子鄧忠與部將師篡分兵左右兩路向成都進軍。後主劉禪為作最後掙扎,立即派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駐守綿竹,以逸待勞。很快,兩支軍隊就短兵相接,蜀軍被擊潰,守將諸葛瞻、尚書張遵等都被斬殺。鄧艾部隊逼近成都,無力抵抗的劉禪只得率領群臣投降。鄧艾對他們大加撫慰,一場奇襲成都之戰終於以鄧艾的智勇而勝利。他在成都曾對蜀投降的大夫們說:

“諸軍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姜維自一時之雄也,與某相值,故窮耳。”

殊不知,物極必反,鬼頭刀已悄悄地架到他的頸上。

就在鄧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取成都,招降蜀後主大顯神威之時,魏國朝廷內既為之雀躍又為之擔憂,尤其是虎視魏皇位的司馬昭更有顧慮。鄧艾威望驟增,無疑對他篡位是一個重大障礙。所以,他一方面密派監軍衛瓘隨時準備收監鄧艾,另一方面,又利用輔政之權,在條件不成熟的條件下,逼魏主下詔鄧艾徵吳。本為試探性的訊號,未曾想,忠直的鄧艾卻婉言拒絕,他認為兵有先聲而後實者,然大軍進軍川蜀將士疲勞,不可使用,應當休整後再圖後策,同時,吳有長江之險,若進攻他必須要準備舟船,順江而下方可一舉剪滅。而這一切都需要充足的時間和充分的準備。現在只能厚遇蜀後主劉禪並致孫休,讓他安心生活下去,否則吳主孫休認為對蜀主的處理如同流徒,那麼他們定會向化之心不動,甚至作亂,吳也就難以平定了。這無疑給司馬昭以當頭棒喝,他斥責鄧艾擅自作主,擾亂軍心。鄧艾則致信司馬昭說拒不出徵。

口吃將軍鄧艾之死:司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後又由司馬氏洗刷!

被勝利衝昏頭腦的鄧艾哪裡知道,對司馬昭的強硬無疑是在給自己挖掘墳墓。與此同時,另一人也在秘密耍陰謀要致他於死地,此人就是與他平起平坐的大將軍鍾會。鍾會早有反魏之心,無奈勢單力薄,鄧艾奇襲劍閣奪取首功,又因滅蜀權力增大,在軍中的威望提高,因此對他非常嫉妒。於是,便使出了卑劣的手段,一方面夥同胡烈、師篡等將領誣陷鄧艾有反魏之心,列出他專權自傲,想聯合蜀國而滅魏的一系列罪狀;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心智,中途截取了鄧艾取得劍閣勝利後送給朝廷的報告,並仿照鄧艾的字型,重新改寫了其中的言語,把一個實事求是的報書改變成一個驕傲自誇、盛氣凌人的誇功奏章,而且有許多不恭言辭。還暗中把司馬昭下達的文書隨意撕毀塗改,派心腹密告司馬昭,造成威凌司馬昭,侮辱司馬昭的假象。

因而,不僅朝廷眾大臣對鄧艾有異議,而且位傾朝廷的司馬昭也在矇騙和氣憤之下更堅定了殺鄧艾的決心。這樣,本文開頭那收監鄧艾的一幕便發生了。

口吃將軍鄧艾之死:司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後又由司馬氏洗刷!

鍾會在其陰謀得逞之後,收取鄧艾所部,獨攬著全部軍權,權震西土。但他不滿足自己所得,他起用蜀降將姜維,妄圖回師長安,一舉滅魏,按他自己的設想:事成,可得天下,即使不成,也可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第二。然而,他未想到司馬昭早作了準備,派賈充守蜀魏要道,自己率大軍鎮守長安,而且其手下將領胡烈等人已為司馬氏心腹。所以當他剛剛準備叛亂,就被胡烈率軍卒亂箭射死。一個陰謀害人者最終落得被人所殺的下場。按理真正的叛亂者被殺,而被誣的鄧艾應該無罪詔赦。但當鄧艾手下的將士追回鄧艾囚車行至綿竹時,卻被受命於司馬昭的衛瓘派人把鄧艾及其子鄧忠殺害。一位忠直的大將未能流血疆場死於敵手,反而死於自己內部的權力鬥爭。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曹奐自立,建國號晉。在眾人的要求下,司馬炎不得已下詔:

“徵西將軍鄧艾,自持功高而失節,實應斬首示眾。然而他受皇帝制詔之時,斥退左右能夠救他性命的衛士,束手受罪,比那些為生命而跪求作惡的人來說,實在不同一般。現在大赦他的罪過,遷回他在西土的靈柩,讓他子孫們常年祭祀不絕。”

此詔雖未說清殺害他的罪魁禍首,但也表明了鄧艾的忠直。

口吃將軍鄧艾之死:司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後又由司馬氏洗刷!

泰始三年(267年),議郎段灼再次上疏為鄧艾的冤屈鳴不平。泰始九年(273年),司馬炎下詔:“鄧艾徵蜀有功,且受罪時不逃刑,朕時常惋惜憐憫他,今封他的嫡孫鄧郎為郎中。”

這樣,由司馬氏造成的一起冤案最後又由司馬氏予以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