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玉觽,你知道古人用它來是幹什麼的嗎?

玉觽,是一種微曲的錐形器,始見於新石器時期著良渚文化,流行於商代,歷經西周、春秋戰國、兩漢而不衰,後漸消亡。最初它是隨身攜帶,用以解結繩結的工具。中國早期服飾沒有紐扣,一般是用繩子繫住,而周人注重禮節,為避免衣帶散開導致走光失禮,通常會把繩子打成死結,解衣帶結時則需要藉助彎角型的觽,因此觽成為人們攜帶在腰間的小型生活用品。

後隨著社會的發展,觽被賦予了一定的隱晦含義,玉觽的實用功能逐步淡化,演變為佩戴裝飾用玉的一種,表示成人的象徵。一般為成年人或已婚少年的標誌性的腰間佩飾物,表示佩戴者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玉觽,你知道古人用它來是幹什麼的嗎?

此玉觽取材地方玉,通體鈣化成雞骨白,表明其年代久遠。器身扁平,上寬下尖,形若獸之獠牙,紋飾精美工緻,琢磨平整光潔,頂端有一穿孔與兩側斜穿孔貫通,作穿系之用。

玉觽,你知道古人用它來是幹什麼的嗎?

觽首正面雕琢抽象人首,人首頭戴捲雲冠,兩眼圓凸,寬鼻闊嘴,符合良渚文化時代風格。背面琢凹槽及弦紋,兩側所飾蟠虺紋、捲雲紋則為春秋時期常見紋飾,此件疑為良渚舊玉後改。此形玉觽,當為清代衝牙之濫觴。

玉觽,你知道古人用它來是幹什麼的嗎?

舊玉改造是仿古玉的手段之一,顧名思義,即利用前代有殘損的古玉改制出新的玉器的手法。用於改制的舊玉,一般器物破損,或做工粗糙,進行改造後的玉器由於料真,不易識破。還有一類是用古代餘料,或是前朝人未制完的半成品,依料借形,加以改造,使之成為一件當時流行的器物,也屬此類。

古玉知識博大精深,想了解更多高古玉知識,點選下方連結,楊震華老師以各朝代的標型器為例,用她近50年的經驗,為您帶來一場學了就能會,會了就能用的玉器鑑定課程,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