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張良與博浪沙行刺事件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次東巡,到達陽武縣博浪沙時,突遭行刺,刺客擊中副車,始皇受到驚嚇,當場沒捉到刺客。事後,始皇下令全國大規模搜捕了十天。

這次博浪沙行刺事件,就是張良和一名力士所為。

張良,字子房,戰國時期韓國人,祖名開地,父名平,都曾為韓相,迭事五君。秦國滅韓時,張良尚在少年,未曾出仕,他卻一心一意,想為韓國報仇,所有家財,悉數取出,求刺秦皇。

無奈此時秦國威名遠震,百姓不敢談及國事,為報國仇的張良,縱使遇見幾個力大如牛的莽士,也都是顧命要緊,怎敢到太歲頭上動土?可惜張良蓄志多年,遲遲未能如願。

後來,張良一想,四海之大,何患無人,不如出去雲遊遠方,或許能尋得一位風塵大俠,完成夙願。於是,他託名遊學,徑往淮陽。好不容易訪聽到一位叫倉海君的人,乃是東方的一位有錢勢的豪門人物,家中蓄養食客多人。張良當下前往,傾誠求見。

那倉海君確是豪俠人物,坦然出見,慨然與語,講到秦始皇暴虐無道,也不禁怒髮衝冠,憤眥欲裂。再加上張良口才絕佳,從旁慫恿,激起他的雄心,專門為張良招來一位力士,由張良差遣使用。

張良見那力士身軀魁梧雄偉,相貌堂堂,料定非尋常人物,格外優待他,引作知交。平時試驗力士技藝,果見其身法矯健絕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幫手。於是,張良與他推心置腹地交談起來,漸漸地談到了為國復仇的大事,求他助自己一臂之力。

沒想到,那力士不等張良說完,便起身離座拱手抱拳,表示為朋友報國仇義不容辭。張良看出他也是專諸、聶政一流的人物,大喜過望。後來,又秘密打造了一個大鐵椎(亦有稱作大鐵錘),重約一百二十斤,交給力士使用。

二人計議已定,與倉海君辭別,一同西返,待時而動。

可巧始皇二次東巡的事,被張良探知,急忙告知力士,二人迎將上去。到了博浪沙,望見塵頭大起,料知始皇引眾前來,便就馳道旁分頭埋伏,屏息待著。

馳道兩旁低窪,又有青松林立,便於藏身。力士身體矯捷,伏在近處,張良以善謀聞名,沒甚技力,伏得較遠。待御駕馳至,力士縱身躍上,兜頭擊去,不意用力過猛,那鐵椎從手中飛出,誤中副車,沒擊中始皇坐的御駕。

隨從護衛人員,正驚得手足無措,力士已放開腳步,如風馳電掣般飛奔而去。張良遠遠地聽著響聲,料定力士已經下手,只希望他一擊成功,又念及自己身孤力弱,還是趁機遠遁,以後再探聽虛實。

再說始皇聞著異響,大吃一驚,所有隨駕人員,齊至始皇駕前保護,免不得喧噪一團。始皇定了定神,喝住喧雜聲,早有衛士拾起鐵椎,上前呈報。始皇瞧著,勃然大怒,立命武士搜捕刺客,武士四處查緝,毫無人影,不得已前來複命。

始皇怒道:“這難道是天上飛來嗎?想是汝等齊來護朕,所以被他溜脫了,前去定是不遠,朕定當拿住兇手,碎屍萬段!”說著,即傳令就地官吏,趕緊緝拿刺客。官吏怎敢違慢,嚴令兵役,就近搜查,害得家家不寧,人人不安,那刺客終無從捕獲,只好請命駕前,寬展期限。

始皇索性下令天下大索十日,務期捕到兇人,嚴刑究辦。哪知十日限期一過,那刺客仍沒有捕到。

就這樣,張良與力士分頭逃脫,再不得重逢。後來,張良探聽到只是誤中了副車,未免嘆惜不已。

不久,張良又聽說朝廷下令大規模搜捕了十天,一無所獲,便暗自為力士慶幸,自己也改姓埋名,逃匿下邳去了。

遺憾的是,那個投椎的力士,史家不曾載下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