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代妖后趙飛燕的巔峰絕唱--掌上舞,千古以來只有兩人會跳

我們都知道“盤上舞”是一種高難度的古典舞,據說唐朝的楊貴妃可以在翠盤上翩翩起舞,現在的舞蹈高手大家亦能在盤中起舞,但其原創卻是漢朝的一代舞后趙飛燕。宋代樂史《楊太真外傳》中有:“漢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勝衣,恐其飄翥,帝為造水晶盤,令宮人掌之而歌舞”。翻譯過來就是:漢成帝見趙飛燕身輕,怕她被大風颳走了,便為她製作了一個水晶盤,讓她能在宮人掌上的水晶盤中跳舞。盤中舞對於趙飛燕來說並不算什麼,她的巔峰之作是千古聞名的掌上舞。

在盤中起舞雖然難度極大但對於舞蹈高手來說還是可以做到的,但掌上舞史料中記載的只有趙飛燕和張淨琬。《南史.羊侃傳》:“舞人張淨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鹹推能掌上舞。張淨琬為梁重臣羊侃的舞姬。

現在提起掌上舞,許多人根據現代科學認為掌上舞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只是古人對舞者大家的讚譽,可是翻閱古籍,能得到這種讚譽的舞者卻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一代舞后趙飛燕,另一個只是一名舞姬。唐玄宗有後宮佳麗三千,更豢養著數千梨園子弟,舞者如雲,貴妃可做盤上舞,梅妃擅長驚鴻舞,都是名震一時的舞者大家,可是卻沒有人拍馬讚譽她們能做掌上舞,可見這掌上舞應該不是讚譽之詞,而是舞蹈之絕唱,即便舞者大家也不敢接受這種讚譽。

那麼掌上舞這個古典舞中的絕唱究竟是什麼樣的舞蹈呢?我們先從漢舞的傳承分析。

漢高祖劉邦是楚國人,漢朝的宮廷樂舞深受楚風的影響。《漢書·禮樂志》載漢高祖劉邦也喜好楚聲:“凡樂,樂其所生,禮不忘本,高祖樂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漢高祖的寵妃戚夫人和唐山夫人表演楚舞時,高祖為她們唱楚歌。

楚國的舞蹈受巫術影響甚深,可以稱之為巫舞,楚舞追求裝飾的精美、場面的炫華、形象的動人,舞蹈的特點是神秘、浪漫、奇異、秀麗嫵媚、坦蕩狂放。楚舞的第一個特色是“飄逸”,體現楚舞飄逸風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長袖;第二個藝術特色是“輕柔”,輕柔美的造成主要得力於腰肢的纖細靈活;此外,舞女的服飾還“尚華豔”。長袖、細腰是楚舞的基本特徵,也是荊楚一帶的地域風尚和審美觀。楚舞的表現形態似水波盪漾,對舞者的要求格外高,其舞者皆是“豐肉微骨”、“小腰秀頸”。楚舞非常講究曲線律動之美,楚人追求的“三道彎”式高難度舞蹈形態,充分表現了人體的曲線美,楚國美女為了細腰,不惜忍受飢餓,《淮南子·修務訓》中曾記載楚女擅長“弓腰舞”:“繞身若環,曾繞摩地,扶於阿那,動容轉曲,便娟似神,身若秋藥被風,發若結旌,馳騁若驚。”纖細的舞腰作為軀體的中心,靈活的曲折,轉繞,大大增強了楚舞中水柔和美的形象。

趙飛燕出生於京師長安城,剛生時父母不想養她,將她拋棄,趙飛燕三天不死,父母很驚訝便將她抱回養大,後來趙飛燕以良家女子的身份進入陽阿公主府當宮女,學習歌舞。趙飛燕從小就很聰明,領悟了家藏的彭祖方脈之書,善長導引術,長大後生得纖細窈窕,因為她的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而得名“飛燕”。趙飛燕走路的儀態絕美,搖曳多姿、曼妙可人,加上絕世的容顏,在獻舞時被漢成帝一眼看中收入後宮。

我們從趙飛燕的簡歷中可以知道,趙飛燕入宮後接受了正規的漢朝宮廷舞——楚風樂舞的訓練。趙飛燕在學舞的過程中對自己要求嚴格,基本功極其紮實,所以她的形體儀態都是極美的,走起路來搖曳多姿。趙飛燕學習了導引術,這對於舞蹈是有輔助效果的,她的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已經具備了舞蹈大家的風範。

《飛燕外傳》出自《四庫總目提要》,書中有一段飛燕乘風欲飛的記載:婕妤(趙飛燕)接帝於太液池,作千人舟,號合宮之舟;池中起為瀛洲,榭高四十尺,帝御流波文觳無縫衫,後衣南越所貢雲英紫裙,碧瓊輕綃。廣榭上,後歌舞歸風送遠之曲,帝以文犀簪擊玉甌,令後所愛侍郎馮無方吹笙,以倚後歌中流。歌酣,風大起,後順風揚音,無方長吸細嫋與相屬,後裙髀曰:“顧我,顧我!”後揚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寧忘懷乎?”帝曰:“無方為我持後!”無方舍吹持後履。久之,風霽,後泣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待。”悵然曼嘯,泣數行下。帝益愧愛後,賜無方千萬,入後房闥。他日,宮姝幸者,或襞裙為縐,號曰留仙裙。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飛燕和成帝泛舟太液池中,漢成帝以玉管擊節,趙飛燕邊唱邊舞,忽然一陣狂風颳來,趙飛燕身輕如燕衣袂飄飄,好似被風颳了起來,趙飛燕大喊:“救我、救我!”漢成帝嚇得面如土色,急忙叫身邊的馮無方去營救趙飛燕,馮無方丟下笛子衝上前拉住了她的裙角,只聽見“刺啦”的一聲,趙飛燕薄如蟬翼的裙幅已被扯下一大片來。趙飛燕揮舞長袖叫喊:“飛吧,飛吧!舊人走了新人會來,你會忘記我嗎?”馮無方趕緊抓住了趙飛燕的雙足。趙飛燕經過這驚魂一幕,非但沒有嚇得花容失色,反而來了個即興表演,臨風狂舞,連唱邊跳,當真是飄飄欲仙,漢成帝驚為天人……

從上面的故事情節可以分析,趙飛燕這個乘風欲飛的典故應該是策劃已久的局。首先我們想一下,要多大的風才能把一個人刮起來?如果真颳了那麼大的風,船就會有傾覆的可能,成帝估計早就嚇得趴在船上了,還有心思去救趙飛燕?還痴痴地欣賞她的掌上舞嗎?趙飛燕是個心機很深的女人,這一齣戲應該是她策劃許久的爭寵之作。當時太液池上確實颳起了大風,但遠不能將人吹起,而且船也是很穩定的,趙飛燕穿著一身寬大華麗的衣裳,藉著風勢做出要被颳走的樣子,並大呼救我,當成帝令馮無方搶救的時候,飛燕利用風勢縱身躍起,馮無方撲過來抓住她的雙足將她托起,然後趙飛燕在馮的託舉中,藉助風勢來了一場乘風欲飛的歌舞表演,漢成帝震撼無比以為趙飛燕是天人一般,從此對她更加寵愛了。其實這齣戲是趙飛燕和馮無方兩人早就演練很多遍的雙簧,沒有熟練的配合怎麼可能有如此高難度的表演呢?

那麼趙飛燕真的能在人的掌中起舞嗎?我們知道楚人好細腰,趙飛燕更是身輕不勝衣,她得成王寵幸多年無子,很可能跟身體太瘦有關,估計她的身高在150公分以下,體重在七十斤左右。我們知道趙飛燕從小練的是楚風歌舞,楚風歌舞崇尚流水和羽人,而且善於求新求異,趙飛燕想在眾多的對手中脫穎而出必須有絕招,而她的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研究掌上舞是有身體基礎和技術優勢的,而且楚風開放,這種雙人舞蹈沒有禁忌。

現在我們經常能看到柔體表演,其中有個雙人節目叫力與美,男子在下面託舉女子在上面做出各種柔體造型。以趙飛燕的體重,即便一個壯漢在靜態中託舉她的雙足也不足以支撐一場表演,但如果是動態的,透過託、舉、拋等動作就有可能配合趙飛燕完成一場卓絕的舞蹈表演,而趙飛燕擅長導引術,這對於高難度的舞蹈表演是很有益處的。

漢.伶玄《趙飛燕外傳》:“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太平御覽》卷五七四“樂部”“舞”引《漢書》:“趙飛燕體輕,能掌上舞。”多種史料記載趙飛燕能為掌上舞,應該是有所依據的。

那麼傳說中的掌上舞是什麼樣的呢?下面託舉的力士應該做圓形運動,並在運動中不斷變換著託、舉、拋等動作,由於下面的力士做圓形運動,會有個向心力,所以飛燕在上面也會有個向心力,飛燕穿著寬大的長袖綵衣飄飄若仙,她揮舞長袖施展三道灣式的舞蹈表演,時而踩在力士的肩背上,甚至頭上起舞,時而在力士的手掌上起舞,甚至被力士拋起來凌空舞蹈……這絕對是超越雜技和舞蹈的視覺盛宴。想要練成這樣的掌上舞,首先對舞者的身體條件要求苛刻,其次舞者要有優異的舞蹈素養,再次,舞者要有極佳的心理素質。所以千古以來只有兩人練成了掌上舞,所以掌上舞會失傳,這都是因為實在太難了。

一代妖后趙飛燕的巔峰絕唱--掌上舞,千古以來只有兩人會跳

一代妖后趙飛燕的巔峰絕唱--掌上舞,千古以來只有兩人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