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公元850年,一個和尚從西域而來。

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歡呼。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本文配圖來源於敦煌壁畫

01

訊息傳入宮中,皇帝正在用膳,喜得連碗盞都摔了。

那一日,長安城萬人空巷,到處是山呼萬歲之聲。

不過,他不是取經歸來的大唐御弟,身邊也沒有孫悟空和白龍馬,只有一身破衣,手持節杖,嗓子跟破鑼一般喊著:“瓜州大捷!沙洲大捷!”

他叫悟真,是敦煌來的高僧,這是他第一次來長安,就為皇帝帶來了巨大的好訊息。

唐宣宗大喜之下,登壇祭天,封悟真為京城臨壇大德,賜紫,親命其主理河西僧務,差一點就要加封國師了。

不過,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並不是這個和尚,而是他的主君——張議潮。

悟真是替他來長安傳捷報的,一路快馬東行,幾個晝夜不曾閤眼,只為了告訴大唐子民:他們勝利了!大唐喪失百年的國土又回來了!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一支民間隊伍——歸義軍,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支一心替大唐打勝仗、一心想要回到大唐的隊伍。

唐宣宗當即任命歸義軍首領張議潮為沙洲防禦使,命他再接再勵,收復河山。

從此以後,那支山高皇帝遠的野戰突擊隊,正式有的編制、有了番號,再也不是水泊梁山上的野狐禪了。

張議潮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陌生。

但他的豐功偉績,比之岳飛、戚繼光等,更光輝偉大;他的赫赫戰功,比起衛青、霍去病二人更值得千古傳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我們的歷史書裡,用一句“沙洲民眾起義”,一筆帶過了他和他的軍隊數十年的血戰,將那4000裡國土的失而復得說的模稜兩可。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02

公元799年,張議潮出生於沙洲,也就是今天的敦煌。

張家世代為沙洲豪門首富,張議潮無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公子。

但那是安史之亂後的大唐,整個河西走廊都淪喪於吐蕃入侵,當地豪族無不受到吐蕃的嚴厲掌控和文化傾浸。

作為土生土長的沙洲人,張議潮從小隻從老人的口中得知大唐是何等盛世。

從伯伯爺爺的模糊記憶裡,年幼的他滋生了對繁華長安的渴望——鶯歌燕舞,金磚粉牆,萬國來朝。

長安,長安,什麼時候能去一趟長安呢?

安史之亂已經是近百年前的事情了,大唐卻依然沒有從那一次的巨大劫難中恢復過來,反而每況愈下。

藩鎮割據、民亂四起,山河破碎、國土淪喪。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吐蕃趁亂攻佔河西、隴右,後又佔北庭、安西,大唐西境國土盡失,朝堂內部卻忙於宦官弄權,皇帝一茬一茬地換,卻沒有一個人想起來那廣袤的土地已淪陷百年。

吐蕃強權下的河西諸州,人民受盡壓迫蹂躪,依照吐蕃貴壯賤老的風俗,唐人老弱統統面臨被殺光的境地,凡有壯年反抗,也要剜目剁手。他們嚴禁唐人穿唐裝,要求他們與吐蕃一樣披髮左衽,禁用漢語。

吐蕃貴族根本沒有想過要去籠絡當地豪族鞏固統治,張家雖世代豪門,卻也被視為賤民。

張議潮自幼對故國心馳神往,悄悄研習兵法武藝,傾盡家財招募壯丁、採買軍資,偷偷訓練,組成義軍。

公元9世紀起,吐蕃陷於王室內鬥與武將叛亂的糾纏之中,更兼有饑荒天災,國力漸衰,而大唐卻在宣宗李忱的勵精圖治之下漸漸中興。

義軍的機會來了。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03

這一年是宣宗大中二年,從十月份起,沙洲城內的漢人突然變多,守城蕃將卻憊懶視而不見。

終於在某日夜晚,一對重灌鎧甲的漢人突襲到沙洲城門下,吐蕃將領正在酣睡,等聽到響動時,四周已是火光沖天,再要調動兵馬已來不及,一支長箭破空而出,射中了主帥胸膛。

張議潮披堅執銳,登上城樓振臂高呼。

從今而後,沙洲一城,復歸大唐!

一夜突襲得勝,靠的是出其不意,但吐蕃的反撲將會來得更猛烈,張議潮知道,這暫時的勝利得來不易,守護更難。

訊息傳出去後,吐蕃立刻派出大軍鎮壓,但數日之後,攜著黃沙滾滾而來的,卻是數萬大唐子民。

他們多是不識字的農民,和吐蕃人一樣披髮左衽,連漢語都說不利索,除了一腔熱血之外什麼都沒有。

從出生起就被告知,大唐榮耀已是祖輩的事情了,如今他們只是吐蕃人的奴隸——但誰生來就該當奴隸?

反抗,是必然的。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張議潮將自己的隊伍取名“歸義軍”,在城頭扯起“唐”字旗號,一次又一次,擊退了吐蕃的大軍,牢牢把住了沙洲這塊根據地。

歸義軍的隊伍不但沒有在吐蕃打壓下潰散,反而越來越壯大。

甘州、蘭州、瓜州···附近十幾個州的鄉民聽說了張議潮的歸義軍,都紛紛掄起鋤頭打死蕃將,與沙洲遙相呼應。

張議潮乘勝進軍,相繼攻下瓜州等地,在強敵環嗣的沙漠腹地,牢牢插上了大唐旗幟。

孤城難守,歸義軍的聲勢再浩大,在旁人眼中也不過是一群鄉民的暴亂而已,張議潮知道,要長久地鞏固勝利,就必須獲得官方支援,於唐軍兩路夾擊。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04

他派出十路使者,命高進達等人分批出發,從沙洲到長安,沿著茫茫三千里的沙漠,向那位從未謀面的皇帝傳達捷報。

前線的戰事艱苦,送信之艱險比戰場更為兇險,無邊草原、沙漠戈壁,既與天鬥,亦與吐蕃追兵相鬥,無數人就這麼倒下了,埋首黃沙,頭朝大唐。

最終,只有悟真和尚一路到達了長安。

那一日,和尚有故事,長安的酒夠嗎?

訊息傳到長安時,已經距離沙洲起義整整兩年了。

唐宣宗大喜過望,冊封悟真為“京城臨壇大德”,並封張議潮為沙洲防禦使,派出大軍與他遙相呼應。

與此同時,張議潮在河西以沙洲為根據地,採取“且戰且耕”的方針,一面擴充軍隊,一面囤積糧草。

吐蕃的殘暴統治早已惹得天怒人怨,河西隴右的百姓無不趕來投奔,還捐獻了大量糧草。

大中五年,張議潮感覺自己實力已足夠強大,遂轉入對吐蕃的全面反攻。

大軍勢如破竹,一路攻下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肅州、蘭州、岷州、部州、廓州九州,至此,丟失百年之久的甘涼十一州,全部光復!

那是藩鎮割據下的大唐,西境、南境多少土地,雖掛著唐朝子民的旗子,實際上卻是各鎮節度使的私產。

此刻的張議潮,是毫無疑問的河西之王,若擁兵自立為王,朝廷也無可奈何。

但他在攻下十一州後,卻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排遣兄長張議潭帶著版圖戶籍前往長安,歸順大唐。

那是幾代河西遺民魂牽夢縈的歸國夙願,豈能以一己之私度之?

宣宗聽說了張議潮開創的奇蹟後,大讚“關出西將,豈虛也哉!”命其主理河西政務,再接再厲。

張議潮在取得大規模勝利後,沒有輕敵冒進,而是厲兵秣馬,積蓄力量。

吐蕃不甘失敗,於大中十年捲土重來,但畏懼張議潮威勢,只敢劫糧,不敢應戰,張議潮率軍出擊,終於在西同附近追上敵軍,吐蕃軍一觸即潰,張議潮窮追猛打,竟一直打到千里之外的吐蕃國境線前。

他抓住吐蕃宰相三人,於陣前梟首,大奏凱歌而回。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05

河西終於盡歸唐人,卻是一副滿目瘡痍的景象。

張議潮既要防止吐蕃再度反撲,又要放著北邊回鶻的覬覦,河西昔日的繁華還能再回來嗎?

他曾經創造過奇蹟,中興這片土地,他也一定能做到!

他開始大力推行改革,恢復唐朝衣冠,採納唐朝制度,外以強悍武力震懾回鶻、吐蕃,內裡恩威並施,徹底廢除了對國家分裂造成威脅的部落制度。

河西地區不僅僅只有漢人,更有多民族聚居,他在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上對他們保有充分尊重,共同發展,甚至制定了極為嚴明的法規和軍紀以約束歸義軍和漢族民眾。

在他的引導下,河西地區有巨大影響力的少數民族吐蕃首領尚延心、回鶻首領僕固俊等相繼率眾歸降。

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昔日繁華終於回來了,唐朝官員巡查河西之後在奏章中稱:“觀河西之地,舊時胡風盡去,唐風大盛。人物風華,一同內地。”

公元866年,他率領麾下又各民族組成的騎兵隊伍西征,深入西域腹地幾千裡,陸續收復西域西州、北庭、輪臺,又在廓州生擒吐蕃主將尚恐熱。

那個百年前攻佔過長安的西域強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從此再不能與大唐為敵。

【按史書記載,唐軍“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

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將軍,將大唐的四千裡山河拱手送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卻湮沒於歷史的黃沙之中。

咩咩知道他的名字,還是因為敦煌莫高窟裡那幅著名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換句話說,這幅用來描繪他豐功偉績的壁畫,卻比畫中主人公更為有名,豈不哀呼?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區域性

06

在掃清亂流、穩定邊疆之後,張議潮的歸國之念更加強烈。

他出生於吐蕃統治下的沙洲,成長於金戈鐵馬的戰場,如今高官加身,厚祿在手,統領數十萬大軍,看顧十一州土地,榮光萬丈,所求不過是年輕時的那一個願望:迴歸故土,望一眼長安。

河西隴右已連成一片,綿延千里都有唐軍駐守,歸國之途已被掃清,然而,作為鎮守一方的節度使,是無法擅自離開治所的。

此時的張議潮已經68歲,從壯年時扯旗起義,到如今鬚髮皆白,幾百場仗都打下來了,深入千里的吐蕃腹地也去過了,卻無緣到一趟長安。

怎麼回個家就這麼難?

事情終於在張議潮的兄長張議潭去世後有了轉機。

這樣說雖然不地道,但張議潮能夠回京,的確是多虧他哥死了。

前文中提過,他曾派他哥前往長安報捷,而張議潭去了以後就留在長安了——依唐舊制,大將在外,必有親近留質京師,他哥就等同於質子。

如今質子去世,他主動辭去河西防禦使之職,將一應事物交給侄子張淮深,自己去了京師。

長安,長安,心心念唸的故國啊,今日終於歸來。

從前只在每年除夕,與家中父老悄悄點起一支香燭祭奠故國,如今,終於可光明正大,踏入那個長輩口中遍地黃金的繁華都城。

長安的城門真豪華啊,不像涼州,只剩斷壁殘垣;長安的大街真熱鬧啊,不像沙州,只有遍地黃沙;長安的皇城真巍峨啊——那在殿上寶相莊嚴的,就是自己的君王嗎?

被遺忘的千古名將 收復4000裡江山 重建大唐榮耀

從城門開始,張議潮邁著顫巍巍的步子,一步一叩首,一直跪到大明宮前。

河西歸宗,復我唐土;

百年左衽,復為漢冠;

十郡遺黎,與子同袍。

皇帝冊封他河西十一州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加封河西萬戶侯。

五年以後,張議潮逝於長安,享年74歲。

那廣袤的四千裡山河,在河西軍民數十年的拼殺下終於迴歸,誰也沒有想到,僅僅30多年以後,朱溫逼唐哀帝禪位,自立為帝,建國號梁,唐王朝就此滅亡。

西域那篇蒼涼而雄渾的土地,再一次歸於漠漠黃沙,等待著下一個華夏政權的到來。

賴得將軍開歸路,一振雄名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