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王侯公等爵位是如何排位順序的

爵位在古代被稱為爵位、爵號,是皇帝對某些功臣的封賜。關於中國的爵位制度最早起源於周代,分為王、公、侯、伯、子、男這六個等級,至於後世的其他爵稱和爵位制度也都是由此延伸而來的,至於王侯公爵的排位順序從大到小依次是王、公、侯、伯、子、男。

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王侯公等爵位是如何排位順序的

王在周代的時候,一般指的就是周天子,至於其他個別非天子的王,像邵王、呂王、豐王等,其實在當時都屬於某些地方的首領,自然無法跟周天子相比,但依然屬於諸葛王不可小覷。

公爵在古代指的是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君主所賜封的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在當時也被稱為公爵。在西周建立公諸侯國只有四個,分別是當時的宋國、虢國、周國和虞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王侯公等爵位是如何排位順序的

侯爵是西周跟春秋時期冊封最普遍的爵位。在周代建立初期的時候,分封各大周姓諸侯就是冊封的侯位,比如燕侯、魯侯、蔡侯、虞侯等異姓國君非常多,只有那些表現比較好的侯爵才有機會被周王給予升爵一級從侯爵升為公爵的獎勵,所以公必然在侯之上。

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王侯公等爵位是如何排位順序的

伯爵在西周時指的是小國之君,文獻中關於他們的記載比較少,據說春秋時代明確稱伯的國君主要是鄭伯和曹伯。至於子爵在當時連一個小國之君都算不上,至於當時有記載的除了北子和沈子外,也只有那個因為周平王東遷護駕有功,從子爵升爵一級成伯爵的秦國了。

子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最低的一個爵位,在《春秋》記載中跟男爵有關的也只有一個特別小的國家,那就是當時的許國,基本到被人忽視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