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大家好,我們的鵬舉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鄴城

鄴城的城制

鄴城的城制是由三國時期的曹操親自設計的,後經後趙石勒、石虎重建改建,再經北齊高歡、高洋規劃與擴建,歷370餘年的發展, 形成了頗為規整的古代都城。它號稱“東西七里,南北五里”,經今天的考古發掘證實古鄴城東西長 2400米,最長處2620米; 南北寬 1700米,南、北、東垣基本呈直線,西垣略有彎曲,形制整齊,設計科學,即便於城內城外道路、坊裡、街市、宮殿、官署等建築的合理安排,也易於明確劃分都市內外的職能分割槽。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根據《魏都賦》記載,鄴城共有七座城門,分別是 南垣中間的中陽門、西邊的鳳陽門 、東邊的廣陽門;北垣東邊的廣德門、西邊的廄門,以及西垣金明門、東垣建春門。城內有東西大道一條 。南北大道五條。 東西大道是連線建春門和金明門的大道,橫貫全城,把鄴城分為南北兩部分。

東西大道以北,是鄴城的宮殿區。宮城位於鄴城北部正中,西為銅爵園,西北角為銅爵三臺,東為貴族居住的戚里 ,南部為普通居民區和工商業區。以廣德門大道為界,西為外朝 ,東為內朝。 外朝是朝會賓客、宴享群臣 、正大禮的地方;內朝位於外朝以東,是“聽政作寢”的地方。 出內朝南門司馬門為相國府、符節臺等衙署所在地 ,內朝聽政殿後是後宮。

從曹魏到東魏北齊,鄴都宮城建置與佈局越來越規整,前後協調、左右對稱的規劃設計愈益嚴密。鄴都宮城規制改變了秦漢以來宮廷建築分散、中央官署不集中的建置佈局,完成了都城建置向單一宮城的過渡。鄴城的宮城位於東西大道之北,西苑、大朝宮殿區、內朝宮殿區由西向東依次排列。大朝宮殿位於中央南北中軸線上, 內朝北部為後宮,東北部為太子宮,中央官署佈置於內朝前,排列於正門左右。這樣的排序與格局是根據城區空間劃定的,既不像《周禮》規定的外朝、治朝、內朝南北前後的佈置,又非秦漢以來咸陽、長安、洛陽的宮殿佈局。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鄴城佈局

鄴城的形制與宮城建置,流露出來的日月、陰陽、四時的”天象意識“十分明顯。大朝居東,為陽為日;後宮位西, 為陰為月;四面城垣門名,標稱四時,沿用了東漢以南北為貴的法天思想。漢朝時,”天轉地不轉“的蓋天說一直占主導地位,人們認為天是圍繞著一個樞軸在繞地轉動,北極星是天的中心,地的中心在北極星的西南,故形成了“西南為貴”的思想。而魏晉時期人們對天象的認識有了徹底的改觀,知道了地球始終是繞著南北天極之間的軸線在轉動,因此“南北為貴”的思想代替了“西南為貴”的思想,鄴城在營建時,便把這一思想融入到了總體規劃之中。

東漢都城洛陽為“南北九里、東西六里”的豎長方形,鄴城則是“南北五里、東西七里”的橫長方形 ,不但形狀基本相同,許多重要建築之間的相對關係也是相同的。因此鄴城是以東漢洛陽城為模板,並進行了因地制宜的改進 ,逐漸日臻完善起來的。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鄴城金鳳台遺址

日本平城京

和銅元年 ( 公元708年 ) 2月,日本元明天皇下達了“ 方今平城之地,四禽葉圖,三山作鎮,龜墓並從,宜建都邑”的詔令,並親臨平城現場視察,任命“ 造宮卿 ”正五位上大伴手拍和“ 造平城京司 ”正四上阿倍宿奈麻呂負責營建 新都。當年十二月,舉行了奠基儀式,正式拉開了建造平城京的序幕。一年四個月後,平城京基本竣工。和銅三年,天皇及百官遷入平城京,完成了遷都計劃。

平城京的結構佈局與鄴城非常相似。平城京由宮城(內城 )和外郭構成,宮城位於城內中央偏北部, 以宮城為中心, 規劃街區和建築;城區規劃設計遵從對稱和規整。從形制上看,平城京平面呈縱長方形, 南北長約 3086米, 東西寬約2118米。整個都城坐北朝南, 宮城前的南北大道為全城中軸線,大路以東為左京區,路西為右京區。城內主要街路包括宮城南六條橫貫東西的大路,以及南北大道兩側並與之平行的六條南北街路。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日本學者岸俊男透過對平城京和鄴城的對比研究認為:以前的通說認為平城京是模仿唐長安城建造的。但是透過其與鄴城的對比,平城京的原型與其說是唐長安城,還不如說是魏晉的鄴城。因為”平城京“整體形狀與隋唐以前的北魏洛陽城、東魏鄴南城極為相似。

從天皇居住的平城宮的設計佈局上看,其與曹魏營造的鄴宮頗為相似:從西到東有兩大建築群, 即西側殿堂和東側殿堂, 殿堂的北面為後宮。西側殿堂是天皇舉行大典的地方,東側殿堂為日常辦公的地方, 後宮為天皇、皇后的生活區,與鄴宮的中朝、外朝、大朝、內朝及後宮的設計佈局幾乎一模一樣。

鄴城的中朝相當於平城宮的西側殿舍,內朝相當於東側堂院。其北側的後宮相當於內裡,中朝南下的街路相當於朱雀大路。所以日本學者推斷鄴京是日本大藤原京及平城京的祖型。

藤原京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鄴城對長安城形制的影響

唐代都城長安繼承發展了鄴城模式。

長安城在營建過程中,是按”先築宮城、 次築皇城、再築外郭城“的順序進行的,這與鄴城營造的順序如出一轍。長安城東西十八里,南北十五里,呈橫長方形,也與鄴城比較相近。長安城的城門名字也多仿照鄴城而來,鄴城宮城前有東西大街,東有建春門,西有金明門;長安皇城前同樣也有東西大街、春明門和金光門。就連長安皇城正門朱雀門以及旁邊的明德門、啟夏門,也都來自鄴城的城門名字。

長安在營建時沿續了鄴城建城的理念,以城的四門表示東南西北及春夏秋冬, 用方位指代四時。另外,長安仿照鄴城, 將宮城置於都城北部中央,取象天之紫微垣,以應孔子說過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唐朝長安城

長安城是唐朝的政治中心 ,也是當時世界經濟文化中心。 長安城東西寬 9721米,南北長 8651米 ,周圍 36公里。佈局上把宮城位於長中間偏北的位置,南面為皇城,其中設定了中央集權的官府衙門、官辦作坊和倉庫、禁衛部隊等,皇城三面為居住坊裡包圍。

長安城採用中軸線對稱的佈局,南北有十一條街,東西有十四條大街,正對皇城及宮城大門的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街,把長安城分成東西兩半。朱雀大街兩邊其他道路及坊裡的佈置也是對稱的。 長安城劃分為 108個坊,東市、西市對稱地分列在朱雀大街兩側。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長安城的規劃繼承了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的傳統,直接受曹魏鄴城規劃及北魏洛陽規劃的影響,標誌著中國古代都城制的成熟。

日本古代都城形制淵源

日本古代都城模仿古代中國都城,並不止是平城京這一個例子。平城京之前的日本都城藤原京,其形缺點也受到鄴城形制很大的影響。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藤原京的外形是東西寬 4 裡、南北長 6 裡的豎向長方形,這種南北長、東西窄的縱向長方形格局,與鄴城的外形基本一致。藤原京的宮城位於北部正中,宮城與都城北界不相接,其間為苑池所在,這是受到長安城的影響。藤原京的坊每邊長約半里,同樣是一個正方形,這種平面正方形的坊與長安城的坊在形制上完全一致。

由此可見,日本早期都城藤原京的形制淵源,完全可以在長安城找到出處。而長安城的形制,正是受到鄴城的影響,因此藤原京體現的是長安城的形制 ,也是體現鄴城的形制。

藤原京之後的平城京,歷7代天皇,有著近百年的都城地位,是日本著名的古都,因此它的形制更能說明問題。據考古發掘證實,平城京宮城內發現的兩組大型建築群,即所謂的“第一次內裡、朝堂院”和“第二次內裡、朝堂院” 。如果暫把平城京宮城左向外凸出的部去掉,就會清楚地看到平城京與鄴城在形制上極為相像。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魏晉時期,日本是透過朝鮮半島同中國進行接觸的。描寫鄴城的 《 魏都賦 》就是在此時被收到 日本的《 文選 》 之中,而《文選》是日本人所十分喜愛的書。因此古代日本得到過許多有關鄴城 的詳細情況,極有可能是以 《 魏都賦 》 中對鄴城的 描 述來設計建造藤原京和平城京的。

當然,日本在建造平城京時,正是中國的唐代。這是日本同中國交流比較頻繁的一個時期,日本透過遣唐使和派遣留學生,學習唐代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其中必然包括建築方面的技術。從日本的藤原京和平城京出現的”朱雀大路“、東市和西市、松林苑等名稱和建制上看,這些正是從唐朝的長安城直接複製過去的。顯而易見,平城京雖然不是對鄴城進行直接,而是模仿長安城;但長安本身的形制就是受到鄴城的極大影響,因此說平城京受到鄴城形制的影響,是完全符合歷史的。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平城京跡

鄴城對後世都城的影響

陳寅恪先生說過:”長安實受北魏孝文帝之洛陽都城及東魏、北齊之鄴都之影響。”

從曹魏鄴城開始,諸代王朝都城中的中央衙署便開始集中,形成了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的一種新模式,給南北朝和隋唐都城規劃以重大影響。鄴城的北置宮城、裡坊制,以及對稱佈局的開始 ,也是北魏洛陽城、建康城、隋唐長安的直接淵源。

日本古代都城的設計營建,受中國的影響很大。雙方間的承襲關係是: 曹魏鄴北城北魏洛陽城東魏鄴南城隋唐長安城藤原京平城京。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日本學習中國都城的先進制度和技術,在營造自己的都城的過程中也發揮了獨創精神,這一點還是應該承認的。比如鄴城的宮牆是厚實的板築土牆,城門一般都在城牆上構築城樓;而日本的宮牆和城門則採用迴廊式 ,城門就地築基,不另建城樓。

因此也有些日本學者認為:中日兩國古代都城的城制在形制、宮城位置、坊市街區、園林等方面有些相似之處,是因為古代中、日兩國在都城設計上,都貫徹了“天象、風水”意識,城制自然多有相似。如果僅憑城制某些方面相似的現象,就斷定日本都城模仿中國都城,似乎證據不足。平城京的設計與佈局借鑑、參照了鄴城,所以二者才有諸多相似點;但平城京與鄴城仍然有很多差異之處,二者僅僅是”相似“,而不是模仿造成的”相同“。

鄴城:古代東亞都城的模板,對中、日古代都城形制產生了哪些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都城的許多制度是在唐朝時直接透過長安城模仿過去的 。因此鄴城是中國及其鄰近地區,尤其是東亞地區都城模仿原型的最原始形態,是中國都城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一點是誰也否認不了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