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允誅殺董卓後為什麼迅速被反殺 有一種悲劇 叫做“我以為”

東漢末年的大戲中,王允登場的時間不長,卻是個戲份很重的人物。這個出身名門身居高位的漢末名臣,用三年時間的潛伏隱忍,暗中聚集反董力量,成功策反呂布,一舉刺殺董卓,登上人生巔峰。但此後不到兩月,卻被反殺,迅速跌落神壇,一手將東漢推向了覆沒的深淵,造成悲劇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條是王允的固執己見。

王允誅殺董卓後為什麼迅速被反殺 有一種悲劇 叫做“我以為”

固守體制內手段解決問題

有人說王允“書生誤國”,四個字只對了兩個。誤國不假,可王允卻不是一個文弱書生,本人其實也是很能打的。王允少時就以衛青、霍去病為偶像,讀書不忘堅持習武強身,騎馬射箭不在話下。在當豫州刺史期間也是上過戰場,指揮過地方軍與黃巾軍的作戰的。

但王允久居朝堂為官,畢竟不像董卓發跡於行伍,手握重兵,發展出自己的軍事集團,說到底王允還是一個體系內的官僚。

董卓帶兵進京,換掉天子,就已經是掀桌子的玩法了。在之前大家在朝堂玩的是政治鬥爭,最出格的不過就是暗殺襲殺。但董卓一來,直接換牌,依靠武力玩起了軍爭。大家都是聰明人,明白變天了,不是搞政爭的年代了,現在該手握槍桿搞軍爭。

王允誅殺董卓後為什麼迅速被反殺 有一種悲劇 叫做“我以為”

只有王允還認不清形勢,以為除掉董卓後,可以跟以前一樣透過操控朝堂,來挽回局面,上綱上線地殺一個文官蔡邕並不能立威,掌握兵馬的各方勢力早已可以不用再和王允這樣的老油條玩兒體制內心眼兒了。王允這個官僚體系培養出來的官僚,習慣在體制內用權術計謀處理問題,但在體制外鬥爭,就變得非常無能了。

我們再來看曹操,起初也想刺殺董卓來達到目的,但他的鬥爭手段明顯比王允低不少段位。失敗後,曹操卻能迅速調整思維,脫離體制自建體系,最終將殺了王允的李傕誅滅。

身份不是錯誤,關鍵是處理問題的思維,不能被身份限制住。

聽不進他人意見錯失良機

董卓死後,他的西涼軍懵圈了,如同喪家之犬般,降的降逃的逃,五大嫡系中郎中三位被王允收編,剩下兩位死於自相殘殺,董卓生前那龐大恐怖的勢力已在彈指間如菸灰般散落,剩下的同樣陷入了崩潰的狀態,但這部分人的力量依然不能被忽視,在關中各處還保留著十萬以上的人馬。

那麼王允對於剩下的西涼殘部是什麼意見的?腦回路清奇的王司徒,祭出了騷操作。

首先否決了呂布等人提出的兩個不錯的建議:赦免招撫和全部做掉。

王允誅殺董卓後為什麼迅速被反殺 有一種悲劇 叫做“我以為”

對於前者王允給出了理由是他們無罪何來赦免一說,赦免等於給西涼殘部加了個大惡的罪名,會讓他們更加惶恐?所以還不如不赦免,走程式解散。對於後者則是猶豫不決。

其後又否決了讓關東聯軍控制西涼軍的提議,理由是人家關東聯軍是平定董卓之亂的義軍,你讓他們再駐守險惡之地吃苦受罪,豈不是讓他們受到了虧待,不能夠啊。

既不用快刀斬亂麻,又不用招撫買人心的王允,其實並沒有打算採取放任不管的政策,只是他以為剩下的西涼軍,已經成不了大氣候,優勢在我不足為懼,不用作為頭等要務來抓,這個問題老王我要慢慢想,一定要想出個絕妙的上上策,但歷史只給了他不短短到兩個月的視窗期。

在王允固執己見下,西涼殘部既沒被赦免也沒被消滅。這樣的處理手法,反而讓已成驚弓之鳥的李榷、郭汜等人更加惶恐。不明真相下謠言四起,迅速席捲整個涼州,到最後傳播成王允不僅想解散涼州兵,還要殺掉涼州所有人,人心更加不穩。

李傕和郭汜這時也沒想起兵,派了代表向王允請求赦免。可王允卻固執的執行自己的不赦政策,拒絕了和解請求,既然對手已經認慫了,王允更加輕視他們。

王允誅殺董卓後為什麼迅速被反殺 有一種悲劇 叫做“我以為”

在眾人絕望準備跑路之時,有著三國第一“毒士”的賈詡跳了出來,指明瞭方向:咱們不跑,殺進長安,學習董老闆,控制天子,左右天下,能成就是賺,不成再跑也不賠。

這一下為李傕他們打開了一扇窗,照亮了本已黑暗的去路。西涼殘兵們頓時又燃起鬥志,幹了!又不是沒幹過,既然王允不容他們,自己就殺出一條生路來。

王允誅殺董卓後為什麼迅速被反殺 有一種悲劇 叫做“我以為”

對兩漢正史尤精通的清代學者錢大昭,這樣評價王允:漢室之亡,不亡於賈詡,而亡於王允之一言也。

如果換了是曹操、劉備,處理起敵人的殘部來,那絕對是連哄帶騙趕緊收編過來再說。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斷而不斷,必有後患,優柔寡斷又固執己見的王允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了。

李傕、郭汜在很短時間攻陷了長安,王允及家人被全部殺死,僅有兩個侄子逃脫。原本就威信盡失,在風雨縹緲中搖搖欲墜的東漢朝堂。在李傕、郭汜兩個瘋子的折騰下,名存實亡了。

王允誅殺董卓後為什麼迅速被反殺 有一種悲劇 叫做“我以為”

最後歷史君說:

王允被殺的悲劇大原因非常多,如不掌握軍權、不收買人心等等。但關節是自身固執己見,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形勢比人強,你就得主動適應。李光地對王允評價道:守節秉義,而才不足以濟。或許在漢朝大廈將傾的局勢前,王允的才能不能力挽狂瀾中興漢室,但如果懂得變通,人生結局不至於如此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