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近日熱播的古裝歷史劇《燕雲臺》,又帶觀眾們“穿越”回千餘年前在北方遊牧馳騁的契丹人的世界,與千餘年前的遼蕭太后蕭燕燕、遼景宗耶律賢、韓德讓等人同呼吸,共命運。對很多讀者來說,契丹這個部族,以及他們建立的契丹國(後改國號為“遼”),瞭解的可能並不多。在社會大眾層面較為普及的與契丹有關的影視文學作品,不過是《楊家將》《天龍八部》等寥寥幾部而已。上述作品,又主要聚焦於契丹/遼宮廷權爭、內外征伐、兒女情長等劇情容易“爆”的領域,而對契丹民族的一些禮儀問題,編導往往有意或無意地漠視、淡化處理。但這次在《燕雲臺》中,我們居然驚喜地發現了契丹皇帝一生中重要的幾大禮儀,即“再生儀”、“納後儀”、“喪儀”的畫面!雖然這個劇開播以來評價不太高,但這一點還是相當用心的,值得點一個贊。不過有點遺憾的是,或許是為了影視效果,劇中對這方面的禮儀還是進行了一定的簡化,講得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咱們還是展開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一、再生儀

契丹人禮俗中,12歲是“本命”歲。因此,在前一年,即皇帝11歲這年“季冬”(陰曆十二月),進行占卜,選一吉日,舉行“再生儀”。行禮前,先要在宮城北面禁門處預備再生室、母后室和先帝神主輿。在再生室的東南空地上,倒植三棵岐木。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至行禮日,事先在再生室內安排一名童子,和富有接生經驗充當產醫的老嫗。室外,安排一老年男子,拿著箭袋;再安排一婦人,手裡拿酒。

禮儀開始了:禮官奏請先帝神主降輿。屬官們小心翼翼地將先帝神主從輿中捧出,置於再生室中。禮官用酒肉等祭品,恭恭敬敬地祭奠先帝神主。然後,皇帝走出寢殿,進入再生室。

進入再生室後,皇帝要脫下衣服,光著腳,在童子的隨從下,從倒植的岐木下經過三次。每次經過時,老嫗都要念念有詞,祈福祝禱,並用折下的岐木的枝條拂拭皇帝的身體。三次後,皇帝停步,童子繼續行走。七次後,皇帝躺在木邊。室外的老年男子敲打箭袋,連聲說:“生男孩了,生男孩了。”然後,太巫用巾蓋在皇帝頭上。稍待片刻,皇帝起身,走出再生室。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燕雲臺》中的再生儀

在室外的群臣紛紛向皇帝稱賀,行再拜禮;老嫗從婦人手中拿過酒來,向皇帝進奉祝賀;太巫雙手捧著襁褓,彩結等物,敬獻給皇帝,並向皇帝稱讚祝賀;七位老人將各自給皇帝起的名字系在綵緞上,跪獻給皇帝。皇帝選個吉祥的名字,作為自己的新名字,並賞賜取此名的老人,以示獎勵;群臣依次向皇帝進獻包被、彩結等物。最後,皇帝敬拜諸先帝御容(畫像),大宴群臣,君臣同賀。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二、納後儀

在古代中國,婚姻不僅是滿足人們生理、感情需求的行為,更是締結不同家族聯絡、繁衍後代的重要方式。至遲到周代,已形成比較完備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婚姻六禮”。秦漢時起,歷代婚禮雖屢有損益,然大致皆以“婚姻六禮”為主體。契丹既有悠久歷史與傳統,又與漢族頻繁接觸與文化交流,所以其婚禮既傳承本民族的若干傳統,又吸收了漢族婚禮的若干因素。

皇帝納後前,先要卜選婚禮吉日,並通報女方。至行禮日清晨,皇后的族人在皇后家內外聚集。皇后精心梳洗打扮後,穿上華麗的婚服,坐在堂上等待。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皇帝派使者(一般由宗正官的夫人充任)、媒人,由僕役們挑或擔著酒、肉、糧等彩禮,來到皇后家迎親。媒人先進門,謁見皇后,並向皇后敬酒。然後向皇后的父母、族人依次敬酒。禮畢,媒人行再拜禮,宣讀皇帝詔書,將帶來的諸般品物繳納給皇后家。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宗正夫人向皇后行四拜禮後,敦請皇后出門上車回宮。皇后向父母、伯叔、兄等尊長辭別,各行四拜禮;對族中其他長者,行兩拜禮。皇后上車前,父母都要戒勉皇后,到夫家後要孝順公婆,善待丈夫。囑咐完畢,皇后登車。

車輛啟動,皇后的父母、叔伯、兄等尊長們飲酒如初。來自教坊的樂人們遮住道路,向皇后說一些讚美祝福的話語,同時乞求“打賞”。皇后的族人向他們行拜禮,敬酒。這些樂人們散開,至路邊吃喝。皇后乘坐的婚車才緩緩前行。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快到宮門時,早已在此等候的宰相宣讀皇帝的敕命:賜皇后和所有送婚者飲酒。宗正官率皇族在此依序列隊,歡迎皇后,並向她行再拜禮。皇后的乘車停在便殿旁,宗正夫人請皇后下車,宗正夫人率人攜帶銀罌、捧滕等物件,跟隨皇后在黃道(黃沙或黃色毯氈鋪成)上行走。皇后前面有一婦人,捧鏡倒行;後面有一人張開羔裘,做出披覆在皇后身上的姿勢。前有一隨侍將馬鞍放在路上,皇后跨過馬鞍,取“平安”的寓意。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在眾人陪同下,皇后來到神主室,向歷代先帝、先後神主行三拜禮。然後,再向公、婆的御容行拜禮,敬獻酒餚。皇室事先從皇族中選一名多子多孫的婦人,向皇后行再拜禮,將罌、滕等物授予皇后。皇后又向各位先帝的御容行拜禮。禮官以神的名義,將襲衣、珠玉、佩飾等賜給皇后。皇后拜受,穿戴在身上。

此時,送親者、迎親者皆被賞賜酒肉,大快朵頤。皇后坐於別殿,皇帝在御座就座。從皇族中選一年高德重者,坐在室內最尊貴的位置上,主持婚禮。皇后家族的族長向皇帝上奏送皇后之詞。奏畢,跪呼:“聖躬萬福。”主婚人與媒人向皇后的族人敬酒三巡,禮官命送親者行再拜禮,婚宴至此結束。皇帝、皇后入洞房就寢。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第二天,皇帝起床,先去拜見先帝御容。返回後上殿,大宴皇族、後族及眾大臣。大家一邊飲酒,一邊觀賞百戲等表演。興致濃時,眾人紛紛下殿,騎馬遊戲為樂。第三天,皇帝賞賜送親者及皇后的族人,並設宴款待。酒過五行,送親者先告辭離開。皇族向後族進獻禮物,後族也向主婚的尊長恭獻禮物,然後辭別離宮。至此,皇帝納後婚禮結束。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三、喪葬禮

遼建國前,其喪葬風俗與周邊的奚、靺鞨等民族大致相同,帶有濃郁的原始色彩:父母去世,子女不宜哭,否則會被視為怯懦;死者遺體被運載到深山裡,放在大木上,任日曬風吹、野獸啃噬。三年後,子女前往該處,收拾其骨骸焚燒,同時澆酒至地,祝禱說:“夏時向陽食,冬時向陰食,使我射獵,豬鹿多得”。這就是早期契丹族所謂“風葬”習俗。

遼太祖任用漢族士人,參照漢族禮俗制定婚喪諸禮後,契丹喪葬風俗有所改變,如仿效漢族實行土葬。不過,一些原始喪俗,如殉葬,仍有傳承。遼太祖逝世後,皇后述律氏自斷手腕,置於太祖陵內,取殉葬之意。遼景宗去世後,遼人以他生前寵幸的近侍朗、撻魯殉葬。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燕雲臺》遼景宗

遼聖宗時,契丹漢化程度漸深。因此,他去世後,喪葬禮儀已與漢族禮俗非常接近了。遼興宗在放置棺柩的菆塗殿中哭泣。晚上四鼓後,皇帝率群臣到靈前祭奠。然後將靈柩從殿西北門抬出,前往祭所。

到祭所後,太巫做法事,除災祈福。皇族、外戚、大臣要依次致祭。祭祀時,要將先帝生前穿戴、使用的衣物、弓矢、鞍勒等全部焚燒,以便先帝在另一個世界可繼續使用。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安葬禮畢,遼興宗坐在御帳內,下詔改火。興宗面向火焰,又行祭奠先帝禮,然後行三次拜禮,再轉面朝東,禮拜天地。禮畢,興宗上馬,率群臣及送葬者透過陵前搭建的神門木。然後,興宗下馬,面朝東行再拜禮。第二天,興宗率群臣、命婦到聖宗陵墓行初奠禮。禮畢,興宗君臣到懸掛有先帝遺容畫像的御容殿,接受遺賜。第三天,祭奠禮儀如前。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

遼代帝王陵園

到遼末代皇帝天祚帝時,遼喪葬禮俗進一步漢化。遼道宗去世後,天祚帝向熟悉漢族禮儀的耶律固詢問喪葬禮儀問題。耶律固將漢族的喪服禮儀稟告給天祚帝,天祚帝開始穿喪服,並命皇族、外戚、使相等都依禮穿戴相應的喪服;其餘官員及承應差事的隨侍也都改穿白麻衣,披白麻巾。皇族、外戚及各級官員和藩國首領要依禮薦奠先帝,並進奉鞍馬、衣服、犀玉帶等物。其餘小斂、安葬、祭奠諸禮儀,大致遵漢禮行事。

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禮儀,第一次在電視上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