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題/漢人鄙視,滿人提拔,平民中的賤民——明清時期浙江一帶的墮民

文/午未,一個喜歡歷史故事的95後

配圖宣告/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絡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

原創宣告/不易君子為文史地理愛好者原創投稿徵文平臺,文章原創性均透過作者保證與原創工具檢測,若您發現作者文章有抄襲、洗稿等嫌疑,請將線索傳送至後臺,我們會嚴肅處理!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引言

眾所周知,古代封建社會實行等級制,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階層被上位者圈死了,基本上下位階層很難進入上位階層。“士農工商”,最粗略的,也是最為大眾所熟知的排列方法,讀書人社會地位最高,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可以入朝為官管理一方百姓。

而商人到處行走賣貨代替種地為生,不利於統治者的國家管理,同樣不利於土地生產,故而被統治者不喜,很長時間居於末等地位。實際上,在這四種傳統的社會身份之外,還存在一種社會身份——墮民,接下來,我們將詳細介紹墮民的來歷與生活情況。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配圖需要,僅供參考)

眾說紛紜的來歷,朱明王朝定性“丐戶”,待遇與“士農工商”迥異

墮民(墮民),被稱為平民中的賤民,他們世代居住在今浙江省的寧波和紹興、江蘇省的常熟縣和昭文縣以及上海市部分地區。他們的社會地位很低,甚至低於社會地位最末的商人階級,他們被當地人排斥和不喜,只能居住在陰冷的祠堂和偏遠的鄉下。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上圖為浙江墮民曾經生活的街道)

這些墮民到底是什麼人呢?人們有許多猜測,或說是勾踐將寡婦送上山,與當地人生下的後代;春秋戰國時,投降他國的百姓的後代;西漢初年,項羽戰敗後,跟隨他四處征戰的將士的後代;唐朝安史之亂平定後,被送到江南附近的梨園子弟;投降金人的大宋將軍焦光瓚的部隊軍士的後代等等。

目前最可信的說法是,

墮民是蒙古戰敗留下的俘虜的後代,最開始出現在元末明初,大明王朝建立後,統治者將這些人定性成“丐戶”,

嚴格規定他們的衣食住行待遇決不能和“士農工商”四個階層的人相同,地位卑賤。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畫像)

墮民的生活狀況——職業、婚姻、穿著打扮

古代封建社會下,百姓的職業和社會定位十分鮮明清晰,你是哪個階層的人,那麼你就只能從事哪個階層的職業,而不在士農工商的墮民,自然不能涉足這些圈子。

因此,我們暫且拋開墮民的來歷追究,能發現當時社會對他們的管束之嚴格,比如

不能學習讀書只能當文盲,不能隨大流參加科舉考試改變階層,沒有自己的田地只能漂泊度日,也不可以和當地的普通老百姓通婚,更不能從商從工等

總的說來,墮民只能做士農工商不願意做的行業了。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諷刺古代階級的惡搞漫畫)

(一)墮民中,男子吹鼓唱歌,女子保媒接生

墮民中,男子一般從事吹鼓唱歌的工作,或者幫大戶人家抬轎子,進入戲班子唱大戲。有人家要結婚,需要迎親吹鼓的樂手,或舉辦喪事需要敲鑼打鼓,有的大戶人家會請戲班子上門表演戲劇,甚至包括每年臘月的打儺等社會性活動,都是他們的日常生活收入來源。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上圖為儀仗像)

墮民中的婦女大多選擇當媒人或者為女子接生的工作。

他們常常穿著青衣藍色的裙子,蟬翼般的髮型,耳朵上不佩戴任何裝飾,空空如也,如果要出門,必然是揹著方格的藍色袋子,手裡拿著一把藍色的雨傘

她們上門幫普通婦女開面修眉,或者幫孃家人送別新娘,給新娘子換衣服、梳妝等,如果有哪家女子要生產了,她們會上門接生,這些工作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收費標準,多少全看主家心情和家底。她們婦女也沒有別的生活來源,沒有田產的墮民只能靠著這些不固定的收入維持日常生活,不至於餓死。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描繪接生場景的畫作)

有的手巧的墮民也會做一些竹燈、打棕繩或者幫人打鐵、宰殺豬等工作。墮民的工作依附著士農工商階層,有的工作甚至是社會必不可少的,但實際上卻被大多數人所不喜。

這裡就要說明一下“丐戶”,我們對於“丐戶”的理解,通常認為是沿街乞討的乞丐,居無定所,朝不保夕,而墮民區別於一般丐戶的點在於,他們有服務的主家,日常穿著打扮上較為乾淨、體面。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上圖為外出的墮民女性)

(二)居“貧巷”,衣著樣式固定,禁止與四民通婚

墮民不能隨意離開居住的地方,因為受到大多數人的不喜,所以一般都會居住在一起,互相之間交流或通婚,繁衍後代,

與其說他們是同一階層,不如說是一族,

他們具有不同的姓氏甚至來歷,但在社會上的政治地位相同。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上圖為寧波地區墮民曾經的聚居地)

墮民居住的房子矮小,與平民的住所相比外觀鮮明,即使家裡有錢住好點的房子,也是不被允許的。上世紀四十年代,浙江省紹興相關部門對當地的墮民進行了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一共有三萬多墮民。

至於服飾,墮民也有嚴格的規定。男子就帶狗頭樣式的帽子,穿橫布裙,長衫一類的是禁止穿的,婦女普遍穿著青色上衣,袖子禁止捲起,搭配藍色的橫布裙,禁止穿著紅色的鞋子,頭上的髮髻也必須比其他婦人高,髮簪只允許使用骨角製成的,耳朵上不能帶首飾,在外行走,必定要手拿一把長紙傘,夾在腋下。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髮型示意圖,僅供參考)

墮民中所有婦女都必須纏足,封建社會常用“三寸金蓮,四寸銀蓮”來形容女子小腳的受歡迎程度,將女性的雙腳人為的扭曲、畸形,時人且以為美,這在我們今天開始是喪心病狂的,而墮民中的女性纏足最短要到二寸七分。

外觀如此鮮明的墮民們,走在外面,只要眼睛視力沒問題的都能瞧出來,而人們都以為在外瞧見墮民是一種晦氣,遇上必要罵上幾句,自然更不願意與他們通婚。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三寸金蓮”)

(三)禁止讀書習字,禁止參加科舉考試

在等級鮮明的古代社會,對於下層老百姓而言,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是唯一的改變自我階級的途徑,而統治者規定,墮民不能讀書習字,不能參加國家舉辦的科舉考試,便意味著他們一生都只能維持著墮民的身份,沒有做官的希望。

大明朝廷曾明文規定,所有墮民都不能擔任地方官吏、糧長以及里長等基層官職,何況是有望進入中央的高階官職。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上圖為外國傳教士眼中的墮民)

古代常有捐錢買官職一說,對於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官職,明朝也不例外,但這個規定商人可以參與,墮民是萬萬不行的,即使墮民有錢也不行。當時浙江有位姓甄的大夫,離開家鄉後準備捐錢買個小官職,從此改變家族墮民的身份,然而他運氣不好,被同在當地的老鄉告了一狀,不能去上任。

到了清軍入關建立大清,帝王決定免除丐戶的戶籍,但是墮民也必須要等到改變謀生職業後的第四代,並且親戚朋友中沒有墮民身份的,方能開始讀書,擁有參加科考的資格。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清滅明建立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朝廷政令的變化——清朝統治者廢除丐戶籍,允許墮民改變職業病

墮民受到普遍排擠的社會現象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有歷代統治者的政令推動,同時也有當地老百姓逐漸形成習慣的觀念,直到大清王朝雍正年間,墮民的社會政治地位才有了實質性的變革。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雍正帝劇照)

公元1723年,上位者終於頂不住壓力了,選擇向墮民稍微妥協,下令浙江地區的墮民可以免除丐戶籍,變成良民,七年後,又允許常熟地區的墮民改換門楣。

變成平民之後,墮民就不可以再從事之前的職業,得換一個體面的工作

,這期間任何人不能阻止墮民的選擇。成為良民後,墮民還應按照國家規定,按時繳納稅款,不得拖欠。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上圖為《中國的吉普賽人》王靜著)

這項政令最後的效果並不好,墮民想要改變身份就必須放棄現在的收入來源,但變成平民後沒了謀生來源,沒錢繳稅吃飯維持生活開支,難道只能餓死?在地位和吃飽飯之間,很多墮民選擇了後者,不願意放棄他們賴以生存的職業。

百姓歧視墮民的思想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即使墮民換掉一成不變的裝束,變成良民,當地的老百姓還是會下意識的排斥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習慣不是上層一紙政令就可以改變的。

兩個群體之間存在巨大的溝壕,即使這溝壕被政令抹平,但並不代表它就此消失。可以想象,恢復平民身份的墮民找工作之路難之又難。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上圖為舊時老嫚)

再加上媒婆、接生婆等職業都是當時必須的職業,雖然她們地位低被人看不起,但不能否認這些工作的重要性,在溝通交流不便利、男女大防的時代,一個可信任的媒婆直接影響兩家的親事。

而經驗十足的接生婆對於一個即將生產的、生活在醫療水平並不發達的時代的孕婦,同樣十分重要。所以一旦她們改業後,從高門大院到小家小戶必然都不太習慣,且很難找到替代的人員,想來也不願意這些墮民改變身份改變職業。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媒婆形象,僅供參考)

後記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斷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對墮民的壓迫與歧視是否合理?甚至有人建立起針對墮民的墮民學校,為他們提供教育。

到公元1904年,兩萬多墮民得以正式改變戶籍,然而我們要明白,比起形式上的改變,思想上的改變才是最根本的。一直到民國革命開啟前夕,墮民還是不願意和普通百姓通婚,還是堅持透過上大戶人家幫忙來獲得收入,維持日常開支。

平民中的賤民,聊一聊明清時期生活在浙江一代的墮民

▲(墮民女性的照片)

新中國建立後,墮民才真正的走出時代的牢籠,走出思想的桎梏。

從墮民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是非常不合理的,它壓迫著人性,奴役著老百姓,日復一日的統治者不公的待遇下,人們的思想逐漸被等級制說服,以至於打心底深處贊同不合理的等級制度,這是非常可怕的。

每個人生來都是平等的,誰也不比誰高貴,誰也不比誰低賤!但如今,你仍然能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歧視存在,甚至用什麼牌子的手機、穿什麼牌子的衣服、操著什麼地方的口音、喜歡什麼樣的明星都能被另一個群體歧視。

墮民雖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但歧視還會伴隨著人類文明史一直走下去。

參考文獻:

《去古人的庭院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