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曾國藩堅持記日記,卻發現難改舊習,他的老師用一個字指點了他

曾國藩作為晚清中興名臣,他的一生被人們封為成功的典範。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無論是對國、還是對家,他都成為了一種標杆一樣的存在。

可是,人們在解讀曾國藩的時候卻發現有趣的一點,那就是曾國藩這個人,其實和歷史上那些所謂的天才,看起來著實相去甚遠。

曾國藩堅持記日記,卻發現難改舊習,他的老師用一個字指點了他

在儒家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習慣以“修齊治平”來對一個人進行總體的評價,而按照這樣的標準算下來,中國歷史上能達到完人的也不過就兩個半,兩個乃是孔子和王陽明,而半個就是曾國藩。之所以說他是“半個”,主要是在於曾國藩在並沒有自己獨創的思想,所以相較於孔子的儒家學說以及王陽明的心學,確實差了一點。

其實,如果拿曾國藩和王陽明做一橫向的對比,就不難發現這兩個人的差距,其實還是有點大的。

曾國藩堅持記日記,卻發現難改舊習,他的老師用一個字指點了他

王陽明可以說是天縱奇才,他的父親王華就是狀元,而他則從出生起就顯得與眾不同,往往會發表一些驚人言論,但是這也並不妨礙他在書法、文章甚至是兵法方面的卓越成就。當然,他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就如尼采所說的,成功的人都要死過那麼幾回。而王陽明正是如此。

王陽明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和挫折,但是很明顯,這些磨難非但沒有打倒他,反而是推動著他一次次地勇攀高峰,在學術與個人功名方面高歌猛進,最終成為了一代奇人。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生,真正的天縱之才。但是反觀這“半個”完人的曾國藩,就有些讓人大跌眼鏡了。

曾國藩堅持記日記,卻發現難改舊習,他的老師用一個字指點了他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在智力方面並無過人之處,並不像王陽明那樣驚才豔豔。那麼,曾國藩又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裡走出來,一步一步走到了晚清權臣的頂峰呢?

這兒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曾國藩自己超強的自省能力。

說到自省,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想到《論語》中的那一段“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言論,這段話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是真正將這“吾日三省吾身”落到實處的,卻又少得可憐。不過,也並不是說沒有,就比如說曾國藩。

曾國藩堅持記日記,卻發現難改舊習,他的老師用一個字指點了他

曾國藩在經歷了幾次科舉考試之後,終於找到機會撈了個同進士,雖然差強人意,但總算可以混跡到京城這個圈子裡了。此時的曾國藩也免不了有些春風得意,整日與一幫狐朋狗友喝酒下棋四處遊玩。這時,有一個人及時指出了他的不是。

這個人,就是曾國藩的父親。

曾國藩的父親雖然只是一個私塾老師,但是在教子方面卻也絲毫不含糊。他知道,自己的兒子這樣下去終究不會有啥成就,於是他就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了對兒子曾國藩行為的不滿。

他毅然決定離開京城,回家!

曾國藩堅持記日記,卻發現難改舊習,他的老師用一個字指點了他

父親的斷然離去,讓曾國藩恍然大悟,他回想了一下自己在京城的所作所為,終於意識到自己的種種不足之處。而痛定思痛以後,他便下定決心要改正。

這個時候,在別人的指點下,他開始透過記筆記來,每天透過筆記來反思自己的行為,來對自己進行深入的剖析,有時候自己把自己都罵得狗血淋頭。

靠著非人的毅力,曾國藩堅持每日寫日來進行“自省”,雖小有成就卻發現效果還是不夠好。因為積習難改,很多習慣他雖然頭一天做過以後,用嚴厲的口吻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批評,但是第二天起來卻又經常“濤聲依舊”,到了晚上的時候,又開始反思自責……

很明顯,成了惡性迴圈。

曾國藩堅持記日記,卻發現難改舊習,他的老師用一個字指點了他

曾國藩迷茫了,他感到無所適從。對於自己的秉性,他雖然按照“吾日三省吾身”的準則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但是還是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就在這個時候,他的老師唐鑑用一個字指點了他。

唐鑑所用的這個字,就是“靜”。

靜中有什麼?不知道,這得你自己去體會。而初次聞之的曾國藩也只是半信半疑,但是既然是自己的老師所指點的,那麼他就需要用自己的行動去驗證。那麼如何去求得“靜”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靜坐了!而這一坐,曾國藩果然發現了其中的奧妙。於靜中去感悟人生,於靜中去反省自我,相較於“動”之時,用事半功倍形容都不為過。而掌握了這樣一種內省方法的曾國藩,在其接下來的人生生涯中都將“靜坐”列為每日功課,不論是閒居在家還是行軍打仗之時,都不忘透過這樣一種途徑,來修身養性,進而解決自己現實中的難題。

這個“靜”字,對於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浮躁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大有裨益呢?這確實有待我們去發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