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上會日期敲定!雲從科技IPO大考在即 “AI四小龍”第一股要來了?

“AI四小龍”第一股的身影已經逐漸明晰。據上交所最新訊息顯示,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對外披露了第三輪問詢回覆答卷,與此同時,公司被迅速安排上會,將在7月20日迎來IPO大考。相比之下,與雲從科技競速“AI四小龍”第一股的曠視科技,公司目前僅對外披露了一輪問詢回覆。兩相比較,雲從科技若能成功過會、註冊,公司將毫無懸念摘得“AI四小龍”第一股的桂冠。不過,雲從科技IPO大考之前,公司應收賬款逾期比例高、短期無法盈利等問題仍被監管層追問,而上述問題是否會成為公司闖關路上的障礙目前還不得而知。

上會日期敲定!雲從科技IPO大考在即 “AI四小龍”第一股要來了?

7月20日上會迎考

IPO排隊逾7個月,雲從科技將在7月20日迎來上會大考。

根據上交所官網最新發布訊息顯示,雲從科技對外披露了第三輪問詢回覆意見,與此同時,公司也披露了上會稿,將在7月20日首發上會,屆時公司能否過關,答案也將揭曉。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及服務按照提供交付內容和業務模式可劃分為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也被稱為“AI四小龍”之一。

縱觀雲從科技IPO之旅,公司科創板招股書在2020年12月3日獲得受理,之後在當月31日進入已問詢狀態。如今排隊逾7個月,雲從科技將正式迎來上會大考。

據瞭解,自2020年11月之後,“AI四小龍”依圖科技、雲從科技、曠視科技接連遞交IPO招股書,市場上有關誰將成為“AI四小龍”第一股的討論不斷。一直以來,依圖科技都被市場看作是“AI四小龍”第一股最有力的競爭者,公司IPO程序最快。不過,今年7月初,依圖科技IPO戛然而止,公司撤單,之後競速“AI四小龍”第一股的僅剩雲從科技、曠視科技。

如今,雲從科技已率先被安排上會,並且公司IPO程序遠在曠視科技之前,截至目前曠視科技僅對外披露了一輪問詢回覆意見。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就目前IPO程序來看,曠視科技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難度較大,雲從科技若能順利過會、註冊生效,無疑將拿下“AI四小龍”第一股的稱號。

作為“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市場上屢屢傳出公司將IPO的訊息,不過始終未見其有實質性動作。對於公司被傳上市的問題,商湯科技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對於市場傳聞,不予置評”。

應收賬款逾期比例高

在上會之前,雲從科技應收賬款逾期比例較高等問題遭到了重點追問,而這些問題是否會成為公司IPO的“攔路虎”,目前還不得而知。

資料顯示,2018-2020年,雲從科技應收賬款期末餘額分別約為2。23億元、3。08億元、5。23億元,對應逾期金額分別約為1。47億元、2。33億元、3。17億元,逾期比例分別為66。08%、75。5%、67。27%。

針對公司應收賬款逾期比例較高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雲從科技董事會辦公室發去採訪函,對方表示,公司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對回款期限進行了書面約定,但在實際業務執行過程中,雙方依據各自的資金狀況、後續合作等情況,根據公司實際業務執行所需的資金流轉情況,導致實際回款週期與合同約定的回款期限不一致,從而導致根據合同書面約定統計的逾期金額比例較高。

另外,雲從科技方面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報告期各期末,公司賬齡為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比例較高,實際發生壞賬損失的情況較少,整體信用風險較低。

此外,雲從科技董事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記者指出,由於公司的客戶主要為政府、公安、銀行、機場以及其他大型企業,通常受到內部稽核和付款週期的影響,客戶付款週期超過合同約定的回款期間,並不必然對客戶的應收賬款可收回性產生不利影響。

不同業務毛利率差異較大一事,也讓雲從科技遭到了監管層的追問。

資料顯示,2018-2020年,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6。41%、23。48%、31。5% ,毛利率分別為75。55%、89。3%和75。86%;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93。59%、76。52%和68。5% ,毛利率分別為17。76%、23。43%和28。19%。

短期內恐無法盈利

淨利虧損已經成為了AI行業的常態,雲從科技同樣面臨著短期無法盈利的風險。

人工智慧領域專家鄧偉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智慧行業技術研發難度大、研發投入高,為保證持續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通常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這讓淨利虧損成為行業常態。資料顯示,2018-2020年,雲從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1。48億元、4。54億元、5。78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61% 、56。25%和76。59%。

於百程亦表示,雲從科技所處人工智慧行業一方面面臨著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人工智慧企業的競爭,其中既包括核心演算法技術實力的比拼,也包括人工智慧應用和行業解決方案的較量;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海康威視等視覺裝置廠商推進對產品進行人工智慧賦能轉型的挑戰,該類廠商在硬體研發和供應鏈方面有著深厚積累,使得新興人工智慧企業需不斷尋求差異化優勢,整體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這就需要雲從科技結合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確定新技術和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方向,並在研發過程中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員。”於百程如是說。

雲從科技方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若公司能成功上市,將繼續致力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的建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資料顯示,2018-2020年,雲從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83億元、7。8億元、7。51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81億元、-1。71億元、-6。9億元,尚未實現盈利。截至2020年末,公司合併口徑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4。35億元,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

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嶽獻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智慧行業尚處於發展初期,相關技術及各應用場景的定製化解決方案迭代速度較快,而資本一直都是行業的催化劑,當行業技術成熟時,資本會透過投資帶動行業技術快速滲透,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AI企業加入到IPO賽道中。

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馬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