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誰說女子不如男?小李廣花榮英雄一世,卻倒在十九歲女將的箭下

《水滸傳》中,小李廣花榮、神箭將軍是將門之後,武藝高強,曾與霹靂火秦明大戰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他還有一項絕技,猿臂善射且箭法精準,有百步穿楊的功夫,人送外號“小李廣”,射遍天下無敵手。

他與宋江早年相識。宋江洛南後,花榮與清風山的三位頭領一起攻破清風寨,解救了宋江,生擒了秦明,最終成為一名梁山好漢。大聚義時,花榮排名第九,位列馬軍八虎騎之首。八驃騎出自《水滸傳》,指梁山108將排座次時,花榮、徐寧、楊志、索超、張清、朱仝、史進、穆弘八人的統稱。

花榮在《水滸傳》中的戰績有目共睹,彰顯了他高超的身手和無畏的氣概。花榮最終的結局令人惋惜,得知宋江被害的訊息後,在宋江墳前自縊身亡,此種義氣之舉令人感嘆不已。

可是,這樣一位技藝超群的義士,花榮在《蕩寇志》中的結局卻變成了另外一種方式。

誰說女子不如男?小李廣花榮英雄一世,卻倒在十九歲女將的箭下

花榮是《蕩寇志》中的一個重要的角色,跟著宋江、吳用、公孫勝等人數次與官軍、猿臂寨交戰。种師道率部圍剿梁山時,花榮跟隨宋江率部迎敵,官軍攻勢犀利,梁山兵馬苦戰不支。後來,蔡京、童貫等人將种師道主力調去抵禦遼軍,梁山逐漸掌握優勢。宋江隨即帶領花榮等眾位頭領及五萬兵馬,集中力量轉向正在圍攻清真山的雲天彪所部。

此後,花榮成了宋江身邊的參謀兼保鏢,出謀劃策,保護宋江的安全。陳希真攻佔青雲山後,花榮跟隨宋江、吳用等人出兵發動圍攻。在此戰中,苟英在張家道口藉助九陽鐘的幫助,生擒了秦明、李逵、石秀、時遷、黃信、楊林、鄧飛、王英等八位頭領。

誰說女子不如男?小李廣花榮英雄一世,卻倒在十九歲女將的箭下

為了能夠救回眾人,宋江命冷豔山頭領王俊前去談判,可是,王俊剛見到陳希真就被殺,此事令梁山眾人為之一震,竟然沒有人敢領這份差事。

宋江無人可派。正在左右為難之際,花榮自告奮勇前去談判。宋江雖然有些擔心,但也只得讓花榮冒險一試。花榮帶著僕從來到陳希真大營,與陳希真達成了交換條件,以八十萬金珠的價格贖回了眾位被俘頭領及被俘的數千兵馬和衣甲器械。

高俅統兵圍剿梁山時,花榮率領一萬兵馬在鬥花林中埋伏,試圖趁著高俅行軍時予以重擊。起初的一切都按照花榮的佈置有序進行,高俅遭受重創。

不過,令花榮沒想到的是,當他率領眾人乘勝追擊時,卻遭到東城兵馬司總管程子明的偷襲。程子明手中的五指開鋒渾鐵槍甚是厲害,花榮與之大戰數個回合竟然抵擋不住,還被刺中了肩膀,最終只得敗退而歸。此後,花榮跟隨宋江、吳用、公孫勝等人輾轉多地,與官軍、猿臂寨兵作戰,在此期間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直到望蒙山之戰時,其高超的武藝才得到了體現。

誰說女子不如男?小李廣花榮英雄一世,卻倒在十九歲女將的箭下

望蒙山是新泰城的屏障,經過與梁山的多次交鋒,猿臂寨終於佔據了這個戰略要地。宋江氣憤不已,親自率兵前來爭奪望蒙山。

在此戰中,小李廣花榮一馬當先,與猿臂寨的祝永清展開較量。花榮手中的銀槍虎虎生風,祝永清手託方天畫戟從容應對,戰場上一槍一戟攪成一片,來來回回四十幾個回合不分勝負。二人酣戰多時,年僅十九歲的女將陳麗卿一馬躍出,加入戰團替回了祝永清,與花榮展開較量。花榮與陳麗卿兩槍卷舞化作一團殺氣,廝鬥了兩百多個回合勝負未分。

在此期間,花榮射出一箭,陳麗卿也急忙張弓搭箭回擊,兩箭不偏不倚撞在了一起,火星四濺,各自彈開,兩陣觀戰將領無不歎服。

隨後,花榮與陳麗卿相約,展開了鬥箭模式。次日,二人依約出戰,花榮翻身開弓,一箭直向陳麗卿的面門射去。與此同時,陳麗卿射出的一箭也朝著花榮的腦袋襲來。殺氣影中,電光飛到,兩支箭又不偏不倚撞到了一起。隨後,二人策馬飛奔,各自施展生平絕技,張弓搭箭、閃轉騰挪,數箭連發、險象環生,兩軍將士都驚出一身冷汗。

誰說女子不如男?小李廣花榮英雄一世,卻倒在十九歲女將的箭下

兩人鬥箭許久未分勝負,花榮心中不免有些焦躁,當即計上心頭,既然射不到人,不如先射馬,等陳麗卿摔落馬下再痛下殺手。

誰知,陳麗卿也想到了這一策略,二人互射時皆箭頭向下,對準了對方的坐騎。二人又是一陣勒馬騰躍,還是勝負未分。後來,陳麗卿故意賣了一個破綻,在射花榮坐騎時將箭頭稍稍抬高,對準了花榮的腹部。花榮自以為有機可乘,對準陳麗卿的腦袋就是一箭,陳麗卿將頭一歪,頭盔被射出老遠。花榮還沒來得及高興,便感到一股鑽心的疼痛,一支箭已經射進了腹部,隨即狂叫一聲落馬身亡。花榮以箭術聞名,沒想到最終卻死於對手的箭下。

誰說女子不如男?小李廣花榮英雄一世,卻倒在十九歲女將的箭下

本故事取材於清代著名小說《蕩寇志》。

《蕩寇志》是清代作家俞萬春創作的小說,這本書草創於道光六年,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

本書中,作者仇恨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思想與金聖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聖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捏造出一大篇宋江等梁山好漢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蕩寇志》,此書的初刻本卻又署書名為《結水滸傳》。

此本接續金聖嘆評本之七十回《水滸傳》而作,是水滸系列作品中與原著‘’立場相對‘’的一本著作(‘’立場相對‘’指的是至少從表面上將梁山一百單八將當做‘’反面角色‘’來寫,同類的小說包括後來的《殘水滸》《賊三國》)。

因作者生當清季太平天國亂前,國內盜賊橫生,作者有感於當時中國受盜賊橫行之苦,因而深惡盜賊,有‘’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

此書中對宋江等人深惡痛絕,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幾乎都無好下場。但也有觀點認為,《蕩寇志》實際上是用‘’曲筆‘’讚揚《水滸傳》的著作。

《蕩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諷刺‘’的內容,而其主旨實際上與被腰斬前的水滸傳版本無異,再加上《蕩寇志》中塑造的雷將角色大多過於刻板以及多有充滿爭議的行為,甚至不如書中作為‘’反派‘’的梁山好漢形象塑造得成功。這些都使得這部小說給人一種意旨糾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