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中的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漢末三國群雄紛起,在這樣的大爭之世將相雲集,三國鼎足而立,三國爭霸,天下大亂。

三國中的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大家都對曹操的歷史事蹟亦耳熟能詳,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可謂是一位矛盾重重的人物,《三國志》和《資治通鑑》記載曹操是一位智勇雙全,剛柔並濟的傑出軍事家,一位政治家,一位詩人,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善才出用,但卻說出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那麼,曹操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呢?

稍稍翻閱過《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就會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相封丞相,其身在權勢之巔,與九五之尊僅有天壤之別,但他為何遲遲不採取行動呢?

三國中的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其中之一:出身不好,在《三國志·武帝紀》開篇即道:曹操祖父為宦官。縱觀東漢衰落,宦官在其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因素,人們對宦官的憎恨可想而知。所以曹操對稱帝一事十分謹慎。

三國中的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其次:就是漢室,雖然名存實亡,但漢獻帝依然坐在大堂上,若是看不清內外形態,不僅是千夫所指,更有群起而攻之的危險,畢竟曹操的勢力和根基都在北方,孫權與劉備都對他虎視眈眈,不到萬事俱備的絕佳時機,不可輕舉妄動。曹操是一個懂得計較得失的人,具有長遠的眼光和格局,他不會為了一時之快而毀了自己的一生。

最後他平定西涼奪取漢中之後,年歲已高,所以比誰都珍惜眼前這來之不易的一切,他看重的是實際的權利,而不是浮光掠影,曹操在當時百姓和軍中的聲望已經是不可及的了,他的地位比一個人之下萬人之上還高,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