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沈度的楷書比田楷筆力遒勁,氣格超邁,卻被稱作"館閣體"代表作

書法在經歷了唐宋時期的大繁榮之後,卻在元明清時逐漸沒落。這個時期除了被明清時期的人鄙視的趙孟以外,鮮于樞還算有點名氣,至於其他人,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這些馬上的英雄,提起筆來卻有點難度。同時,大部分蒙古人看不起漢人以及他們擁有的文化。因此,代表文化的書法也處於消極狀態。

沈度的楷書比田楷筆力遒勁,氣格超邁,卻被稱作"館閣體"代表作

明清時期,書法的沒落,恰恰相反,是因為明朝對文化的重視。明朝重開科舉,很重視試卷的書寫。要求都要用楷書答卷,務求工整。可以說,“卷面分”從明朝就開始了,不是今人的獨創。我們把這種字叫做“館閣體”,其特點是字型方正、光潔、烏黑,大小一律。

董其昌就是因為書寫沒有其堂弟工整,雖然文章做得最好,也只能屈居第二。他因此發奮學習書法,師法顏真卿《多寶塔》,漸而學習魏、晉之法,臨習鍾、王。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悟出得筆的深意,提出“起筆處要提得筆起”的概念,最終脫離“館閣體”,異軍突起成為時代扛鼎之人。

沈度的楷書比田楷筆力遒勁,氣格超邁,卻被稱作"館閣體"代表作

然而大多數的書寫者,為了功名前途,只求把字寫得符合應試要求。如此便成了媚俗之書,這就是蔡邕說的“迫於事”的書法,“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明朝館閣體有四位代表人物,沈度,以及他的弟弟沈粲,他的兒子沈藻,還有一位七歲便因書法水平高被選為翰林院秀才的姜立綱。沈度還被後人稱作館閣體的鼻祖。

沈度的楷書比田楷筆力遒勁,氣格超邁,卻被稱作"館閣體"代表作

沈度也是因為書法寫得好,被明成祖朱棣召入翰林院的。他擅長篆書、隸書、真書、行書、八分書。尤其以八分書最為高古,渾然漢意,很受朱棣賞識。明李紹文在《皇明世說新語》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太宗徵擅書者試而官之,最喜雲間而沈學士,尤重度書,每稱曰:我朝羲之”。

下面這幅沈度的《敬齋箴冊》,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幅作品,用筆利落沉實,筆力勁道。點畫起筆、落筆、撇腳捺角、轉折勾挑,即法度森嚴,又不刻意做作。結構以方正為主,結字勻停,豐潤淳和。牽絲搭筆,來去自然,爽爽然頗有晉唐韻味。

沈度的楷書比田楷筆力遒勁,氣格超邁,卻被稱作"館閣體"代表作

如果不告訴你這是後人說的“館閣體”,是不是覺得,這幅作品就是很美呢?館閣體,最初是對於永樂年間一種詩體的稱呼,主要是內閣官員所做。因為明朝皇帝召集擅書士人撰修《永樂大典》,要求書寫務必工整嚴謹。在內閣、中書、翰林院形成的一種書寫風格。

當今的田楷,也稱法度嚴謹,如果與沈度的作品相比,立分高下。藝術不管在表達哪種情感,欣喜也好,憤怒也罷,或者上進,或者沮喪,都有一種表達。就算是一個形同瘋子的人,也是有血肉,有精神的活人。

沈度的楷書比田楷筆力遒勁,氣格超邁,卻被稱作"館閣體"代表作

徐渭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在作品中所表達的可能沒有普通人能看得懂的甜媚、安欣。但有著很深入人性內部的掙扎,這就是他的藝術價值。沈度的書法雖好,但難免甜熟,如人之世故圓滑,這才是被稱作館閣體的原因。

田楷,則唯有甜熟和森嚴的法度,丟失了傳統帶來的韻致,沒有了書法“散也”的根本情趣。

沈度的楷書比田楷筆力遒勁,氣格超邁,卻被稱作"館閣體"代表作

鍾繇當時就有章程書之說,只是後來人們混淆了章程書、銘石書和行押書的功用,在明朝又被翻出來。館閣體再怎麼與書法不一致,還有實用的抄錄功用。如今的人學書法,難道還想著入閣抄書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