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李商隱的《華清宮》中有:‘’華清恩幸古無倫,猶恐蛾眉不勝人。‘’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的大作,詩中所吟詠的物件是著名的宮殿‘’華清宮‘’,而詠華清宮的現象在唐代詩歌中很常見。比如,儲光羲的《述華清宮五首》也有:‘’上在蓬萊宮,莫若居華清。‘’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華清宮之名定名於唐代,雖然在唐代之前就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建築基礎和文化內涵,但最終在唐代走向了極盛與極衰。因此,華清宮作為被吟詠的物件,頻頻出現在中晚唐詩人的詠史懷古詩中,且在主題、內容或是情感上都不盡相同。這是中晚唐的詩人們用‘’詠華清宮‘’的方式來弔古諷今,表達對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以及詩人們強烈的政治熱忱;同時,也是對李隆基和楊貴妃愛情態度的變化,體現了詩人們的人性關注。而‘’華清宮‘’在唐詩中有以下的文學內涵:雍容的皇家勝地,神聖的權利核心,導致亡國的荒淫地,李、楊愛情的溫柔鄉。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詠華清宮‘’現象出現的原因

1,‘’詠華清宮‘’,是因為驪山華清宮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首先,‘’詠華清宮‘’是因為驪山華清宮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華清宮是唐代著名的溫泉行宮,坐落在驪山,而驪山因為秀麗的景色和溫泉,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比如,史書上的周幽王為褒姒烽火戲諸侯的地點便是驪山;比如,秦始皇還曾在此地修建湯池,也讓驪山溫泉初具規模,還留下了秦始皇戲女仙的傳說;比如,漢武帝時期在前代的基礎上對驪山溫泉進行修繕,東漢的張衡還做了《溫泉賦》,來誇獎驪山溫泉;一直到隋文帝時期,驪山溫泉都被統治者屢次修繕。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所以,這種積累一方面為唐代驪山溫泉走向興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驪山的溫泉行宮,也因此,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事件和相關神話傳說,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的一部分成為了唐詩的創作素材。華清官這才成為詩人樂於書寫、表達的物件,《全唐詩》中留下了眾多與華清宮相關的詩作。比如,羅隱的《華清宮》:‘’樓殿層層佳氣多,開元時節好笙歌。也知道德勝堯舜,爭奈楊妃解笑何。‘’就是在描述楊貴妃等人在華清宮時的享樂。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2,‘’詠華清宮‘’,體現後世詩人對安史之亂的關注

其次,‘’詠華清宮‘’,體現後世詩人對安史之亂的關注。因為,驪山的溫泉行宮到了唐代,先是唐太宗在驪山山麓修建了湯泉宮,後由唐高宗改名溫泉宮,並經玄宗再度擴建,並改名為華清官。之後,華清宮就成為了唐玄宗、楊貴妃和眾多皇親國戚享樂的地方,天寶之亂前的十年是華清宮的鼎盛期。可是,之後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時,唐玄宗、楊貴妃等人卻正在華清宮享樂。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而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圍繞著安史之亂的重要歷史人物及他們活動的主要場所——華清宮,自然就成為了後代詩人關注。以華清官、驪山等為題創作的詩人約有二十五人次,比如,李商隱的《華清宮》:‘’華清恩幸古無倫,猶恐蛾眉不勝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是在諷刺因楊貴妃而導致唐玄宗遇到叛亂,也是描寫大唐盛世的結束,和戰亂造成盛世消亡的傷感。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3,‘’詠華清宮‘’,體現詩人對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

再則,‘’詠華清宮‘’,體現詩人對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因為華清宮象徵著大唐的盛世繁華,承載著大唐盛世的種種史實。所以,即便有詩人借華清宮表示對統治者的諷刺,也有詩人借華清宮,來試圖重現大唐的盛世,體現詩人對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而這些詩人多生活在中唐、晚唐,因為華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所以,這些詩人雖然生不逢時,但仍度盛世下的大唐有巨大的崇拜和嚮往。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比如,張祜的《華清官》中有:‘’風樹離離月梢明,九天龍氣在華清。宮門深鎖無人覺,半夜雲中羯鼓聲。‘’寫的就是華清宮當年的繁華和熱鬧。比如,張祜的《華清官》之二有:‘’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寫的也是華清宮笙簫宴飲的場面,以及當時最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演練時的美好。比如,杜牧的《過華清官絕句》中有:‘’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是在借宴飲之樂,來表達當時盛世太平的景象。可見,在中唐和晚唐的詩人筆下,他們借笙歌仙曲和霓裳舞衣,來遙想當年通宵達旦的歡樂景象。雖有對統治者淫樂誤國的諷刺,但是主要的還是借對統治者享樂的重現,來表達對盛世不再的惋惜。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4,‘’詠華清宮‘’,是詩人借華清宮的昔盛今衰的對比,來傳達詩人的複雜情懷

另外,詩人們還借華清宮的昔盛今衰的對比,來來諷刺當權者。一來,將華清宮的昔盛今衰的對比和安史之亂聯絡起來,指責君主淫樂誤國。比如,竇鞏的《過驪山》:‘’有人說得當年事,曾見長生玉殿開。‘’寫的就是長生殿當年的繁盛和今日的荒涼破敗。二來,把安史之亂與霓裳曲直接聯絡起來。比如,李約的《過華清宮》:‘’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昇天人已盡,故宮又有樹長生。‘’既有指責唐玄宗只只享樂,導致叛亂禍亂四海,但也發出了長生殿古今對比強烈的感慨。比如,自居易的《長恨歌》中也說:‘’漁 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可見,中唐晚唐的詩人將霓裳羽衣舞定在了誤國的恥辱柱上。意在諷刺當權者的荒淫腐朽生活,黑暗腐敗的政治。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只是,‘’詠華清宮‘’除了諷刺當時的當權者,還有透過詠史喚醒對當朝統治者的意味。比如,李商隱的《華清官》中有:‘’華清恩幸古無倫,猶恐娥眉不勝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還使用了褒姒的亡國典故,意在諷刺唐玄宗因為寵愛楊玉懷而導致自己蒙塵在外,有對當朝統治者的驚醒意味,他還因為這首詩得罪了唐昭宗,導致他與登科失之交臂。足見其對當朝的諷刺意味。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5,‘’詠華清宮‘’,是一種透過朝代的更替興衰寄託情懷的宮殿情結

最後,‘’詠華清宮‘’,是唐代詩人‘’弔古諷今‘’的一種方式,究其原因,是一種透過朝代的更替興衰寄託情懷的宮殿情結。這和中國古代懷古詩歌的發展程序有關,我國的文明發展史非常久遠,而朝代更迭的歷史則將古今串聯在了一起。中國的先祖們,即從前代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同時還從前代的歷史中進行反思。而中國古代計程車子文人‘’出入經史百子‘’,對前朝的歷史非常的耳熟能詳,這也導致文學史上漸漸出現了大量吟詠前代的詠史懷古詩。詠史懷古詩自六朝發端,到了唐代中晚期逐漸成為詠史懷古詩的高峰。而詠史懷古詩的吟詠物件則會折射出詩人們的情感,體現出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情結。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而縱覽唐代的詠史懷古詩作,透過朝代的更替興衰寄託情懷的宮殿情結最為突出。因為在封建社會,宮殿是一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既是朝代興衰的縮影,也是朝代更迭的見證。歷史人物在這個核心舞臺上聚集,盛衰故事也在這裡演繹,有濃厚的歷史內涵。所以詩人們所有感慨古今的情緒都可以從這裡找到一個契合點,找到他們可以產生共鳴的觸媒。於是,唐代詩人對宮殿的吟詠中,華清宮成為了熱點。比如,李約的《過華清宮》中有:‘’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諷刺的是唐玄宗只顧享樂不理政事,導致四海生戰事。比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中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寫了千里送荔枝,明為寫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溺,諷刺的是君主的無道。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華清宮‘’,在唐詩中的文學內涵

華清宮從得名,到徹底沒落,它的發展歷程和大唐的歷史緊密相連。因為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華清宮成為唐代的文人墨客爭相吟詠、抒懷的物件,併產生了大量的詠古懷古詩。而在這些詩歌中,華清宮這一意象有了豐富的文學內涵:雍容的皇家勝地,神聖的權利核心,導致亡國的荒淫地,李、楊愛情的溫柔鄉。

1,‘’華清宮‘’,是象徵神聖雍容的皇家勝地

首先,‘’華清宮‘’,象徵神聖雍容的皇家勝地。比如,《舊唐書》中記載到:‘’十三載春正月丁酉朔,上御華清官觀風樓,受朝賀‘’說的是華清宮不僅是享樂的行宮,還是君王接見朝臣的場所,如此一來,華清宮有了政治意味,地位得到提高。比如,《南部新書》中也有記載:‘’百官羽衛,並諸方朝集,商賈繁會,里閭嗔咽焉。‘’將華清宮的皇家氣派描寫的非常到位,說它熱鬧非凡奢華至極。可見,華清宮在當時真的堪稱‘’皇家勝地‘’。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所以,在當時詩人的筆下,華清宮多是歌頌聖主,書寫皇家氣派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侍從遊宿溫泉宮作》中有:‘’嚴更千戶肅,清樂九天聞。日出瞻佳氣,蔥蔥繞聖君。‘’將華清宮描寫的宛若人間仙境,也是迎合玄宗通道求仙的思想,也讓華清宮有了仙境般神聖、神秘的內涵;還將唐玄宗描寫成猶如堯舜的聖明君主。可見,拍馬屁的意味十足,但也卻是寫出了華清宮的皇家氣派,也可見華清宮在當時詩歌中充滿著皇家勝地的意味,其背後是文人們想要奉承君主得到重用的政治熱忱。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2,‘’華清宮‘’,是象徵著神聖的權力核心

其次,‘’華清宮‘’,象徵著神聖的權利核心。一來,這和稱頌華清宮的詩作傳播有關,因為唐玄宗時期出現了大量對華清宮稱揚的作品,使得作品有了事功思想。所以,許多江湖的文人開始爭相模仿,表達自己對華清宮的敬仰,作為政治空間的驪山華清宮由此成為時代象徵;以文擢用,平步青雲則成為當時文土一種共同的時代理想,針對華清宮的詩賦作品層出不窮。比如,張說的《扈從溫泉宮獻詩》就有:‘’松間彩殿籠佳氣,山上朱旗繞瑞雲。不知遠夢華胥國,何如親奉帝堯君。‘’不僅將華清宮描寫的猶如仙境,還經唐玄宗描寫的猶如堯舜聖君,而作者本人則非常想要‘’親奉‘’猶如堯舜聖君的唐明皇。可見,華清宮所象徵的權力和慾望。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二來,在後世的‘’詠華清宮‘’詩中,華清宮是詩人表達理想,抒發懷才不遇之感的象徵。因為,華清宮雖然是君權的象徵,但是獻禮的詩賦如此之多,並不會所有人的作品都被君王賞識,所以,華清宮有了借代懷才不遇的意味。比如,錢起的《贈闕下裴舍人》中有:‘’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說的就是自己獻賦十年之久,卻沒有得到重用。比如,盧象的《駕幸溫泉》有:‘’此日小臣徒獻賦,漢家誰復重楊雄。‘’說的也是自己失敗的獻賦經歷。值得注意的是,華清宮已經變為了一個掌握所有人命運的政治機器,雖然仍是政治核心權力的代表,但是思想的主流已經從積極改為了哀怨,其背後仍是文人們想要得到君主重用的政治熱忱。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3,‘’華清宮‘’,是象徵著導致亡國的荒淫地

另外,‘’華清宮‘’,象徵著導致亡國的荒淫地。公元755 年的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開始了走向衰敗的過程,上文也簡單提及了華清宮是安史之亂中幾個重要人物經常活動的場所,有濃厚的歷史價值。所以,自然吸引了後世詩人的目光,只是,人們在提起它的時候卻帶著巨大的諷刺。比如,張繼的《華清宮》寫道:‘’玉樹長飄雲外曲,霓裳閒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溫泉水,嗚咽聲中感慨多。‘’說當日的華清宮只剩下了一汪泉水,霓裳羽衣曲也早已消失,留下的是無限的嗚咽之聲。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有:‘’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說的是君主貪圖享樂,最後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可見,‘’華清宮‘’,象徵著導致亡國的荒淫的意味。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4,‘’華清宮‘’,是象徵著李、楊愛情的溫柔鄉

最後,‘’華清宮‘’,是象徵著李、楊愛情的溫柔鄉。因為,華清宮的興衰還和楊玉環受到唐玄宗的寵愛息息相關。比如,《舊唐書》記載:‘’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鼯宅。比至亭午,上思之,不食。高力士探知上旨,請送貴妃院供帳、器玩、廩餼等辦具百餘車,上又分御饌以送之。‘’說楊貴妃一日回了孃家,結果唐玄宗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太過於想念她,連飯都吃不下了,還給楊貴妃送了一百多車的東西,以示自己的想念。比如,《天中記》記載:‘’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遊宴。‘’意思是說唐玄宗和楊貴妃經常在華清宮度過他們的時光。可見,唐玄宗對於楊貴妃的寵愛,是象徵著李、楊愛情的溫柔鄉,也從側面反映出楊貴妃會對華清宮的興盛衰亡有巨大的作用。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雖然,中國一直有女色誤國、女色亡國的思想,甚至像上文列舉的一些詩文一樣,將安史之亂的爆發,歸咎於楊貴妃。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感動於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甚至是歌頌他們的故事。比如,吳融的《華清宮四首》就有:‘’別殿和雲鎖翠微,太真遺像夢依依。玉皇掩淚頻惆悵,應嘆僧繇彩筆飛。‘’說楊貴妃死後,唐明皇對著她的遺像落淚,可見二人感情深厚。比如,自居易的《長恨歌》中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說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被迫生離死別後,唐玄宗想要追隨楊貴妃生死相依的感人愛情。可見,詩人在描寫他們的故事時,帶著人性的關懷,也是對這段愛情故事的讚揚。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總結

綜上所述,‘’詠華清宮‘’,是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而唐代的詩人們,之所以熱衷於描寫‘’華清宮‘’,是因為,華清宮之名雖然定於唐代,但是在唐代之前就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建築基礎和文化內涵;‘’詠華清宮‘’,也體現後世詩人對安史之亂的關注;‘’詠華清宮‘’,還體現詩人對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詠華清宮‘’,是詩人借華清宮的昔盛今衰的對比,來傳達詩人的複雜情懷;‘’詠華清宮‘’,是一種透過朝代的更替興衰寄託情懷的宮殿情結。

詠華清宮:唐代詩人的弔古諷今,既是唐人的懷舊之情也是政治熱忱

這也使得華清宮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雍容的皇家勝地,神聖的權利核心,導致亡國的荒淫地,李、楊愛情的溫柔鄉。而這些文化內涵的背後,是中晚唐的詩人們用‘’詠華清宮‘’的方式來弔古諷今,表達詩人們強烈的政治熱忱;同時,也是詩人對李隆基和楊貴妃愛情態度的變化,體現了詩人們的人性關注。足見,華清宮這一聞名於中國的宮殿,有多麼深厚的文化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