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黃巢運動為什麼會在晚唐發展起來?

文/納蘭談史

自安史之亂後,唐王朝藩鎮割據的局面日趨擴大化,雖然藩鎮對唐政權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但是地方在形式上依舊承認唐王朝正統的合法地位,因此唐王朝在藩鎮強權的夾縫中舉步維艱的延續了一百多年。

在晚唐最後的崢嶸歲月裡,以黃巢為首的農民運動從昔日的零星微弱迅速發展壯大,並席捲全國,儘管後來戰亂被平息,但也把唐王朝的國力耗盡,為朱溫篡唐開啟五代十國亂世提供了條件,這不禁會令人沉思,唐王朝為何會坐視義軍的發展壯大而無所作為呢?

黃巢運動為什麼會在晚唐發展起來?

農民運動,相信任何一個王朝的統治者都不願意看到這一幕的發生,也都會竭盡全力的規避並控制這一情況的發生與發展,唐王朝自然也不例外,面對著愈演愈烈的大規模的民變,唐王朝的統治階級不斷地採取應對之策,但卻都是成效甚微,為什麼會這樣呢?

藩鎮割據是病根

安史之亂為藩鎮割據開了一個壞頭,藩鎮割據的形成令國家政治組織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地方的各自為政也就相當於一個個自治政權的誕生,不僅為唐王朝被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也成為了農民義軍發展的契機。

朝廷此時已無力掌控地方藩鎮,於是地方藩鎮彼此之間就形成了相互牽制的微妙關係。牽制的同時自然少不了地方藩鎮之間的爭權奪利,所以藩鎮間的彼此傾軋就成為了家常便飯,當農民義軍四處攻城略地之時,許多藩鎮之間依舊在為了自身利益勾心鬥角,敷衍出兵以致於貽誤戰機,再加上黃巢軍採取了靈活的流動作戰方式,巧妙地藉助了藩鎮間的矛盾避開了地方藩鎮的兵峰,獲得了快速壯大的機會。

黃巢運動為什麼會在晚唐發展起來?

邊疆外患無休止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日漸衰微,朝廷對國土邊疆的控制力大不如前。一來是派駐戍邊的將士人數不斷減少,畢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此時唐王朝已然負擔不起沉重的軍務財政支出;二來是國內農民運動此起彼伏,分散了的邊疆兵力與財力,朝廷主要集中力量來拱衛京畿腹地,於是便有了周圍鄰國的趁虛而入。

鄰國的乘人之危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每每在中國中央王朝日漸衰微之時,總有為了國家利益趁火打劫現象的發生。曾依附於唐朝的南詔國見唐廷不振,竟打起了四川的主意,還出兵把成都給劫掠一空;西北的吐蕃趁唐朝內亂也動起了壞心思,出兵把唐朝中亞的領土給侵佔了,晚唐時期中國的疆域縮水不少。

黃巢運動為什麼會在晚唐發展起來?

儘管此時的大唐已經逝去了當年盛唐的威風,但遭到如此恥辱還是讓統治階級難以接受的,也斷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的常態化,所以朝廷毅然調重兵戍邊,這就令朝廷軍事力量分散,導致了無力鎮壓國內農民運動,從而令黃巢義軍有了發展的時機。

財政危機逼民反

晚唐財政危機的加劇大肆搜刮民財乃是農民運動爆發的關鍵原因。自藩鎮割據的局面形成後,地方掌控財政,藩鎮上交給中央的稅負微乎其微,以致朝廷財政收入入不敷出,加之對外戰事的擴大,造成了晚唐經濟的崩潰,於是朝廷只能指望著收取一些苛捐雜稅來勉強運轉國家機器。

黃巢運動為什麼會在晚唐發展起來?

老百姓收成不錯交完雜稅也沒什麼,就怕自己都沒得吃還要被逼稅,這就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乾符年間,關東大旱,地方官吏不僅沒有盡力救災反而強迫農民租稅服差役,而身處藩鎮管制下的百姓也生存困難,百姓被逼的走投無路遂發生民變。

而義軍並非黃巢的義軍一支,在此之前已有裘甫、龐勳等人發動的運動前赴後繼的進行著,各地的流民為圖生存匯聚到黃巢旗下,數十萬大軍短短几年就摧毀了唐王朝苦心孤詣上百年建立的統治基礎。

晚唐處在一個內憂外患的環境下,其政治上的率先崩盤決定了其經濟和軍事上的相繼崩潰,只需一場歷史風暴的檢驗,便可把一個朝代的弱點悉數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