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還原楊業之死歷史真相“潘仁美”不是大奸臣

1000多年前的宋朝,潘家出了個名將,叫潘美,因戰功卓著,屢受皇封。死後的牌位,還跟皇帝的放在一起供後人祭祀。

後來的《楊家將演義》小說中,卻把潘美寫成謀害楊家將的“大奸臣”,導致潘姓族人遭人追殺,還被楊家列為“永遠仇人”,世代不通婚。

1000多年來,潘姓後人一直對此不爽,希望為潘美“平反”,恢復名譽。

還原楊業之死歷史真相“潘仁美”不是大奸臣

千年譭譽

歷史上的潘美,其實不是奸臣

在不少影視作品和地方戲曲中,潘仁美都是作為一個奸臣形象出現,臉上永遠塗著白色的油彩,與楊家勢不兩立。“潘仁美”在歷史上確有原型,這便是北宋的開國大臣潘美。歷史上的潘美,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從潘氏宗譜上查到:潘美,字仲詢,河北大名人,出生於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卒於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是潘姓始祖季孫公的第69世孫。

潘美是將門之後,在後周朝廷任官客省使。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潘美隨他南征北戰,屢立大功,累官至同平章事,死後被追封為鄭王,配享太宗廟庭。

潘美的五個兒子,後來都做過顯官,女兒更是做過皇后。北宋開寶年間,漢中發生叛亂,皇帝命令潘美的弟弟潘騫率兵10萬鎮守九江,其子潘惟文(潘美幼子,後過繼給潘騫)選擇在九江湓浦安家。

《潘楊訟》中的‘奸賊’潘仁美,原型就是潘美。其實,他既沒有陷害過楊業,也沒有射死楊七郎,更沒有投降遼國。恰恰相反,北宋初年,無論是在統一戰爭中,還是在抗擊遼兵的戰爭中,潘美都立過很多戰功,是一位應當受到尊敬的歷史人物。死後配享太宗廟庭,是一種極大的榮譽,說明他是朝廷的宰輔之臣。

還原楊業之死歷史真相“潘仁美”不是大奸臣

“陷害忠良”的歷史真相

小說中,潘仁美“陷害忠良”,使楊令公在陳家谷戰敗後,一頭撞死在李陵碑上。歷史上的“陳家谷之戰”,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

北宋雍熙三年,遼軍來犯,潘美、曹彬、田重進禦敵,楊業是潘美的副將。宋軍連敗,潘美召集副將楊業、監軍使王侁商量對策,商定在陳家谷設伏,楊業率兵誘敵,潘美、王侁埋伏在谷口東西兩側。

楊業向耶律斜軫挑戰,然後佯裝敗退,遼軍一路追趕到陳家谷,而谷口卻不見任何動靜。原來,王侁等得不耐煩了,率軍奔往朔州,潘美製止無果,只好也率部下離開。楊業孤立無援,部下死傷殆盡,他自己在手刃百餘人後墜馬被擒,其子楊延玉被敵軍射死。

楊業被俘後誓死不降,絕食而死,潘美和王侁則逃回太原。潘美因戰敗被降職,王侁被髮配為役。

文學形象

潘美被後人寫的小說害慘了

陳家谷戰敗,潘美應該承擔什麼責任?他是不是真的故意陷害了楊業?

《宋史》中,並沒有“潘美與楊業不睦”之類的記載。陳家谷一戰中,潘美的責任其實只是指揮失誤。而他用兵猶豫,或許是對皇帝派來的監軍使王侁有所顧忌。

潘美這次的“沒主見”,害得自己在小說、戲曲中成了永遠的反派。小說《楊家將演義》,最早編述“潘仁美陷害了楊業”。“潘美之冤,是典型的小說改變歷史。小說中很多情節明顯不真實。京劇《李陵碑》更玄乎:楊業被潘仁美陷害,在兩狼山被圍,又凍又餓,不得不燒帳篷取暖。這更是無中生有,陳家谷之戰發生在夏天,當時天氣正熱哩……”

還原楊業之死歷史真相“潘仁美”不是大奸臣

世代恩怨

楊家後人曾派殺手向潘家後人尋仇

因小說《楊家將演義》的傳播,民間開始有了“潘楊不通婚”的說法。

潘楊不通婚,其實只是傳說。

開封的潘楊湖,也有“潘湖水渾,楊湖水清”的說法。其實真實的潘湖、楊湖湖水都很清澈,水色並無二致。

“潘仁美陷害楊業”的說法,在民間廣泛流傳,元、明時期,楊家後人甚至多次派人追殺潘家後人。如果回答自己姓潘,可能會當場身首異處。

有一次,一位潘姓人被逼問“是不是姓潘”時,連聲說“不、不、不”,才逃過一劫。此後,他便真的改姓為“不”。有人被追殺時趴在牲口槽躲過一劫,便改姓曹。有人因被逼問“姓什麼”時鍋裡的飯淤了,忙說“淤、淤……”躲過一刀,後來便改姓為“於”。如今,開封市附近,有很多曹姓和于姓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