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對於“發揮餘熱”長者一聽就來氣

“退休後繼續為社會做貢獻被叫作‘發揮餘熱’,這讓人難以接受!”近日,山東青島69歲的田加進對“發揮餘熱”一詞提出質疑。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在退休後繼續發光發熱,老有所為。這是不是“發揮餘熱”呢?

心聲“餘熱”需要重新被定義

“‘餘’字在漢語詞典有三種解釋:剩下、殘留、多出來。很明顯,老年人不是多餘的,退休後也不是消磨殘生,把老年人做貢獻說成‘發揮餘熱’,是對老年人的貶損和歧視。”田加進非常認真地說。

田加進2013年從青島市人民檢察院退休後,在黨校當老師,到各單位講課,“講預防職務犯罪和西方哲學,每場都爆滿”。2015年後,田加進開始寫作。他創作了600多萬字的文章,在各大網站和刊物被轉載。現在,他還在知乎和微博等平臺,給年輕人普及哲學知識。

“退休後,我把愛好變成了專業,服務更多的人,為什麼反而成了‘發揮餘熱’?”田加進認為,凡是“熱”就沒有多餘的。“我身邊有很多法官和檢察官都退而不休,有人免費普及法律知識,有人專為弱勢群體維權,他們的‘熱量’和退休前並無差別。因此,‘發揮餘熱’的說法應該重新被定義。”田加進告訴記者。

調查過半人不認可“發揮餘熱”

2月7日、8日,記者在對336名受訪者中發現,194人認為“把退休後繼續發光發熱稱為‘發揮餘熱’”不妥當,佔比近六成。

湖南邵陽63歲的陳自立是退休教師,2019年被返聘,繼續教書。“很多人誇我‘發揮餘熱’,我一笑了之。我的工作性質和內容都沒變化,難道60歲是一道門檻,60歲以前是‘發熱’,60歲以後就變成了‘發揮餘熱’?”陳自立說。

黑龍江哈爾濱61歲的張樹程同樣不認可“發揮餘熱”一說。2011年從單位下崗後,他到海南三亞開出租車。空餘時間,他加入志願隊,在三亞灣撿垃圾保護環境。他說:“在製革廠我只是一個普通質檢員,退休後我開出租車、做志願者,服務幾萬人,能量比以前更大了,這還能說是‘發揮餘熱’?”

在天津68歲的於文仲看來,一句“發揮餘熱”,讓他感覺自己瞬間變老了。退休後,於文仲和老伴成立公益馬拉松訓練交流平臺,免費教2000多人訓練長跑。“你可以說我‘老有所為’,但別誇我‘發揮餘熱’。在我這裡,只有‘熱’和‘涼’。公益訓練長跑就是繼續製造‘熱’,哪天我身體不行倒下了就是‘涼’,沒有‘餘熱’的說法。”於文仲說。

觀點

老年人“熱量”或超年輕人

田加進等人提出,要否定“發揮餘熱”之說,以此對老年人的社會價值進行重估。而在“全國離退休人才網”創始人陸建華看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散發的“熱量”其實超過了年輕人。2009年,陸建華創立“全國離退休人才網”,至今已為一萬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退休人才。陸建華告訴記者,全國離退休人才網的註冊會員來自全國各地,“有高階工程師,有職業營養師,還有搞發明的……他們工作敬業,毫無保留地與年輕人分享經驗,手把手教年輕人學技術。他們是一道閃亮的光,絕不是所謂的‘餘熱’。”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也指出,目前大量老年人在創業、就業、志願服務、家庭教育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富有朝氣、活力,“把老有所為稱作‘發揮餘熱’確實不妥,需要為之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