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衛生體系,告別髒亂差,底層百姓不接受怎麼辦?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衛生體系,告別髒亂差,底層百姓不接受怎麼辦?

我們今天享受著現代文明下的衛生秩序,但古代的中國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衛生觀念。中國衛生治理的現代化,是怎樣實現的呢?

中國古代的公共衛生極差,在城市中,糞便的處理是一大難題。清康熙年間的方苞就說過,北京城內臟亂差,人多牲畜也多,混雜在一起,人們又喜歡吃魚吃肉,每家每戶還沒有廁所,水溝裡都是臭水,隔著螢幕都能聞著味兒。

在外國人眼中,哪怕是中國上流社會的男性,也隨地大小便,毫無顧忌。婦女會把馬桶裡的濁物,連同各種生活汙水,直接倒在街邊的溝渠。只有每年春耕時才有人掏出溝裡的糞土,拉到農村當糞肥賣,農民也可以自己進城來掏糞。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衛生體系,告別髒亂差,底層百姓不接受怎麼辦?

當時人們還有一種習慣就是將垃圾直接拋入河中。居民的生活垃圾傾倒入河中,一部分被水沖走,一部分沉積到河底,所以經常會造成河道的堵塞,官府或者富戶不得不經常派人疏浚河道。城市街道溝渠多通河流,且南方城市多傍水而居,從宋代開始,文人筆下就記載著江水的渾濁。南宋陸游說,他從長江裡打來的水,得先用杏仁澄清,再放一晚上才能喝。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衛生體系,告別髒亂差,底層百姓不接受怎麼辦?

到了民國初年,一個日本人在遊記裡寫道:“黃河水和長江水是一樣渾濁的,但長江水像黃醬湯,而黃河水就像番茄汁一樣。”在當時的外國人的描述中,中國的河流是渾濁且惡臭的,河流裡飄著各種垃圾,甚至人畜的屍體。八國聯軍佔領天津後不久,就拆除了天津的城牆填了護城河,他們的藉口就是護城河水黑如墨汁,味道讓人作嘔,為了天津居民的衛生考慮必須把城牆拆了填河。

中國城市居民飲用的水,主要就是從這些河裡打的。所以飲用前,居民都會先用明礬進行淨化處理。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疫病流行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公共衛生太差,垃圾堆積,且飲用水質過差。清末的報紙《申報》就報道過這事。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衛生體系,告別髒亂差,底層百姓不接受怎麼辦?

“衛生”一詞已經成為我們今天日常使用的詞彙,但這一詞彙其實非常年輕。早在我國的先秦典籍《莊子·庚桑楚》中就有“衛生”一詞,但這裡的衛生,指的是一種養生術,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衛生。直到近代日本人在翻譯英語hygiene一詞時,才引用《莊子》中的“衛生”一詞,來指代現代意義上的衛生,然後才傳到我國。

人生活在乾淨的場所是一種天性,但是古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和風俗禁忌在今天看來,是非常不衛生的。比如古人受迷信影響在生病時喝符水;還有將赤小豆扔在井裡辟邪,其中這隻會導致井水變渾或者滋生細菌。

中國古代官府也有一些措施來維護公共環境。自南宋起,官府就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如淨河、禁止大量汙水排放到河流;派人定期清理街頭的垃圾和糞便。當然,這些行為只是為了預防瘟疫,還談不上保持公共環境潔淨的觀念。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衛生體系,告別髒亂差,底層百姓不接受怎麼辦?

近代以來,西方人特別鄙視中國的公共衛生,他們指責中國人缺乏衛生觀念,不懂也不講衛生。近代的中國人遊歷了西方和日本後,也開始意識到中國的落後。尤其在甲午戰爭之後,有識之士認識到中日之間的差距,更呼籲建立現代的衛生體系。

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文,指責官府在公共衛生治理上不作為。他甚至更激進地講道,“不講衛生”,人“皆為病夫”,國家也變成“病國”。梁啟超為何如此憤怒?只因一個字:髒!當然這種說法,也是面對列強對中國的鄙夷,甚至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的有感而發。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衛生體系,告別髒亂差,底層百姓不接受怎麼辦?

1905年清政府實行新政,在借鑑日本等國衛生行政的基礎上,在新設立的巡警部設衛生科,次年升為衛生司。衛生司專管“檢查醫藥,設定病院”,將衛生工作正式納入國家行政範圍之內。報紙也大力向社會宣傳衛生觀念。中國的衛生體系開始建立,衛生觀念開始萌芽。

晚清以來,在西方文明的影響下,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開始起步。在租界,殖民者設定了專業的衛生管理人員和機構,建立了專業的垃圾處理機制。如果讀一讀晚晴民國時期的報紙《申報》,就會發現,上海租界內外完全是兩個世界,租界內街道清潔衛生,租借外仍是垃圾塵土堆積。

這種鮮明的對比帶給時人直接而強烈的刺激,報紙上常常有人大聲疾呼:“中國不欲改革則矣,苟欲改革,必自注意衛生始,不然者……烏能與列強相抗乎?”意思是說,中國要改革,必須先從改變衛生習慣開始,否則沒法和列強抗衡。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衛生體系,告別髒亂差,底層百姓不接受怎麼辦?

社會上也普遍認為,清潔是民族強大和國家文明的一個體現,是防疫衛生的根本要務,而防疫衛生則被視作健身強種的國家大事,個人的健康和種族的強壯被認為是國家強盛的前提。

於是,租界的一些模式被率先引用到一些城市中來,一方面注重日常環境、飲食和個人清潔衛生的監管,另一方面完善應對傳染病的強制清潔措施。維護公共清潔成為官府的日常事務,官府需要加強衛生巡查和檢查,增配人力、裝置等進行公共衛生治理。官府還經常強制民眾進行清潔活動。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衛生體系,告別髒亂差,底層百姓不接受怎麼辦?

對於這些新的要求,下層民眾很難適應,尤其是隨意傾倒垃圾、隨地大小便這種積俗是很難改變的。在一些大城市,巡捕會直接將犯禁者押去巡捕房,上海的監獄一度人滿為患,更是激起了下層民眾的不滿情緒。香港發生鼠疫時,政府消毒、隔離等防疫措施,讓民眾很不理解,引發了民眾的大逃亡。

傳統中國社會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衛生和清潔觀念,對公共環境衛生的治理比較忽視,尤其人們亂扔垃圾、隨地便溺的習慣,導致公共衛生環境十分糟糕。近代以來,隨著西方近代衛生知識和衛生制度的傳入,中國的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中國社會的落後,清潔觀念在文明、進步的名義下越來越神聖化,認為這是關乎國家興亡和種族強弱的政治大事。但在現代衛生制度建設的同時,底層人們的生活習慣受到顛覆性挑戰,他們成為近代衛生化的反對者,這也是近代以來全民清潔創衛活動下的一個側面。

餘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和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餘新忠:《清代衛生防疫機制及其近代演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