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善長年近80在家養老,為何還是被朱元璋滿門抄斬,他何錯之有?

1390年的一天,朱元璋舉起屠刀大開殺戒,李善長那張可以“免二死”的鐵券成為了一個大笑話。

76歲的李善長,連同妻子等共計70餘人被處死,理由是:

徘徊觀望,心懷兩端;知情不報,大逆不道。

被殺那一刻,李老爺子看透了朱元璋,全身都是涼意!都是打天下的哥們,自己還有朱元璋送的“免死鐵券”,怎麼說殺就殺了呢?

此事我們從明初說起。

1、李善長錯誤的開端

李善長,很多人不熟悉,但此人確實厲害,他是洪武三年(1370)封的國公。

李善長是淮西集團的意見領袖,這淮西集團背靠朱元璋,是朝廷“第一大黨派”。

為何如此?因為老朱也是淮西人啊!如果不是當了皇帝,老朱應該是淮西的領袖。不得不說,老朱的鄉土觀念很重,李善長很受重視。

而在朱元璋打天下過程中,立下不少功勞的劉基劉伯溫,後來,只是被封了一個誠意伯。

而且,劉基的俸祿竟然是伯爵當中最低的,俸祿差不多是李善長的二十分之一。

劉基為什麼會受到這樣不公正的待遇?

一句話,這小子既不是朱元璋老鄉,人又太聰明瞭,特別是,對於“君王之術”還爐火純青。老朱能不防著他嗎?

可是,劉基雖然爵位不高,但影響力不低,而且,他幹著一份很重要的工作:御史中丞。這官位不高,僅僅是四品,但“牙籤也能捅死人”,“村官也是幹部”,何況,這御史中丞還是言官的首領。

在朱元璋不知情的情況下,劉基已經暗暗成為了另一個“集團”的領袖,那是浙東集團。

李善長和劉伯溫的明爭暗鬥,早就開始了,始於洪武元年(1368年)。

所有的衝突,起自於一個叫李彬的人。

李彬是淮西集團的人,是李善長的親信。

此人仗著韓國公李善長,飛揚跋扈,犯了大明律,於是,劉伯溫按照規定,將李彬抓捕入獄。

自己的親信,救還是不救?

李善長很矛盾,如果不救,其他兄弟們怎麼看他?如果要救,就得過了劉伯溫這一關。

為了親信,李善長豁出來了,他跑到劉伯溫那裡,希望老劉高抬貴手。

可是,劉伯溫多驕傲啊,自己就是照章辦事,怎麼會聽李善長的?直接拒絕,很爺們!

李善長很生氣,憤怒地出了門。

可是,劉伯溫一看李善長的動靜,知道李善長會走朱元璋的路線,於是先發制人,報告李彬的惡行給朱元璋,想爭取得到朱元璋的同意。

朱元璋看到了劉伯溫的奏疏,直接火了,這李彬啥人啊,敢犯大明律,殺了!

很遺憾,命令劉伯溫還沒拿到,李善長先接上了。

接下來,朱元璋“出差”了,兩個老傢伙開始鬥法。

這話都說出來了,李善長江郎才盡了,只希望一直不要下雨。

偉大的天文學家劉伯溫這次失算了,如今的天氣預報都有不準的時候,何況是那個用肉眼看雲判斷天氣的時代?

殺了李彬後,久久無雨,朱元璋回來時,依然無雨。

於是,淮西集團的各種打擊和報復來了。雪片一樣的打擊劉伯溫的奏摺,讓朱元璋很為難。

不過,老朱沒有采取落井下石的態度,只是,劉伯溫自己待不下去了,就此,辭官回了老家。

這一局,李善長領導的淮西集團小勝,畢竟,把對手趕走了。

對於劉基的辭官回家,朱元璋還頗有內疚,畢竟,他感覺淮西集團合起夥來欺負了別人。

可是,老朱不知道的是,劉伯溫也不是個軟柿子,臨走之前,埋了個“釘子”,這個釘子是個人,叫楊憲,此人接了劉基的班。

老朱當了皇帝,不可能啥事都依著淮西的人,也得聽聽不同的意見,而楊憲就是老朱早期比較欣賞的一個官員。

此人接了劉基的班後,開始找例項、找證據確鑿的事,堅持長期說李善長的“壞話”。

聽著聽著,朱元璋對李善長有了意見,沒想到這李善長這麼多問題。於是,朱元璋看老李也不順眼了,指責也多了起來。

然後,劉基被重新任用。

這下,東風壓倒了西風,淮西集團處處被打壓。

怎麼辦?自己已經成了劉伯溫的活靶子了。

於是,李善長也扶持起一個淮西集團的代理人。

此代理人名字叫:胡惟庸。

只是,李善長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個選擇,讓自己的未來晚節不保,讓自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2、胡惟庸對李善長的影響

胡惟庸不是武將,也沒有做出卓越貢獻,可是,人家是淮西幫的,並且,早在1355年投奔了朱元璋,那時候,朱元璋還啥也不是。

李善長在1370年推薦了胡惟庸。

老李的推薦,朱元璋還是要給幾分薄面,同意胡惟庸擔任中書省參知政事。這是多大的官呢?是個從二品的官員,相當於副宰相。

這是第一步,李善長先把胡惟庸列為自己的副手。

很明顯,李善長認為,在劉伯溫的運作下,自己遲早撐不住,不如提拔一個得力的干將。

這邊李善長失寵,那邊,朱元璋和劉伯溫有了一個精彩的對話場面。

朱元璋:老劉啊,你認為誰可以頂替李善長?

這話問的,劉伯溫怎麼敢說真話?在謹慎之下,劉伯溫說道:這事陛下自己決定吧!

朱元璋開始了連環套:你認為楊憲如何?

這是在試探劉伯溫,因為楊憲是他的人。

“我感覺不行,能力不錯,格局還不夠!”

“汪廣洋呢?”朱元璋接著問道。

“此人能力不夠!”

“你感覺胡惟庸怎麼樣?”朱元璋端詳著劉伯溫說道。

如果說,劉伯溫此時說不行,就意味著打擊異己。

“胡惟庸現在就像一個小牛,假以時日,他會擺脫犁頭的束縛,一飛沖天!”

朱元璋點了一下頭,表示了默許。劉伯溫如釋重負,感覺一切都過去了,考驗結束了。

突然,朱元璋說道:我看這丞相之位只有你最合適!

劉伯溫不謙虛地說道:“我也知道我可以,我就是脾氣不好,有點嫉惡如仇!”這話讓朱元璋很不舒服,還沒完,劉伯溫接著說:“李善長不幹了,朝廷暫時就沒有合適的人!”

劉伯溫瘋了嗎?難道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氣?把他的人說的一無是處,如何不難過?

事實證明,劉伯溫確實大意了。

從此,劉伯溫被冷淡,後來,被朱元璋“送“回了老家。

扯得有點遠了,但是,如此以來,大家就明白當時的狀況了。

劉伯溫走了,在同一年(1371年),李善長也辭官養老了。不同的是,李善長養老得到了朱元璋送來的禮物:一大片土地。

看來,朱元璋還是偏向於老鄉。

兩位大佬走了,1373年,胡惟庸成了左丞相,就此活躍在大明朝廷。

而1375年,朱元璋打發胡惟庸去探望劉伯溫的疾病,並帶去了藥。

胡惟庸和劉伯溫可是“政敵”,朱元璋此舉為何?老朱什麼意思不知道,反正是,劉伯溫在胡惟庸看過他之後,很快就死了。

1376年,李善長被重新啟用,朱元璋還是信任李善長的。

可是,李善長髮現胡惟庸已經從小草長成了參天大樹。

1377年,胡惟庸成了右丞相,這是妥妥的朝廷政壇上的一哥了,這是絕對的大佬,可以呼風喚雨,可以影響眾生。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天狂有雨,人狂有禍。

胡惟庸開始了上躥下跳、結黨營私的生活。

因為官居高位,所以胡惟庸獨斷專行;因為官居高位,胡惟庸開始攔截奏章;因為官居高位,胡惟庸開始將老朱不放到眼裡。

胡惟庸有了可怕的思想,和他有交情的人也越來越多,胡惟庸對自己的前途不太擔心,他認為,自己的黨羽太多,滿朝文武皆是朋友,朱元璋怎麼可能撼動?如果朱元璋下不了手,那麼,他就可以取而代之。

看著胡惟庸和小丑一樣的表演,朱元璋靜靜地等著,等一個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胡惟庸的兒子坐馬車,奔跑中招搖過市,不幸,掉下來摔死了。

胡惟庸一氣之下,把馬車伕殺了。

此事影響面很大,胡惟庸必須給朱元璋一個解釋,在緊張中把事情講完,朱元璋就說了四個字:殺人償命!

這四個字猶如雷霆萬鈞,讓胡惟庸涼透了身體。

回去後,胡惟庸認為“篡權之事”不能拖了,要開始準備了。

1379年,占城國(越南南部的一個國家)來納貢,胡惟庸接待了,但沒有通知朱元璋。

這還了得?朱元璋大怒,胡惟庸把責任推給了禮部。禮部反彈了過來,說胡惟庸和汪廣洋有問題。

後來,胡惟庸曾經的死黨塗節背叛了胡惟庸,將胡惟庸意圖造反的事情說給了朱元璋。

老朱龍顏大怒,舉起了明晃晃的鋼刀,計劃開始屠殺之路。

從1380年起,朱元璋誅殺胡惟庸三族,並且將所有有錢牽連的人,開始一一徹查,一一屠殺。

於是乎,朝廷一片慘烈,大臣們陸續被殺,幾年下來,竟然高達一萬多人被殺。

不過,精明的李善長,逃過一劫,因為他和胡惟庸的距離控制得非常好。朱元璋暫時沒發現大問題。

3、李善長的末路

李善長就這樣在心驚膽顫中過著日子。

幾年下來,李善長還是巧妙地躲了過去。

1390年4月,京城有百姓犯了事被髮配至邊境,其中,就有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的心腹丁斌。

為了留住心腹,李存義讓哥哥李善長對朱元璋求個情。這事李善長喜歡幹,可是,朱元璋拒絕了。

看主子救不出自己,丁斌把“李存義曾經和胡惟庸交往密切”向朱元璋揭發了出來。

於是,李存義等人被抓了。

而李存義被酷刑審理的時候,說了一個李善長的事情,當年胡惟庸要拉李善長下水,李善長不同意,並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死後,你們愛怎麼幹就怎麼幹!

這麼大的事情,李善長竟然沒有告訴自己,朱元璋氣得要命。

而後來,李善長的奴僕盧仲謙揭發李善長曾經和胡惟庸關係非常親密。

另外,彈劾李善長的奏章如雪片般紛紛湧來。

這是大臣們要痛打落水狗!

終於,朱元璋下定了決心,殺李善長,理由是:徘徊觀望,心懷兩端;知情不報,大逆不道。

於是乎,李善長和妻子、兒女、弟、侄等70多號人,一起被 朱元璋送到了閻王殿。

李善長終究還是被胡惟庸影響了,要知道這後果,李善長絕不會扶持胡惟庸做淮西幫的帶頭大哥。

古代的官場仕途當中,步步驚心,太需要擦亮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