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史:李善長死因分析,或是讓朱元璋感到了威脅?或是洩憤殺人

明史:李善長死因分析,或是讓朱元璋感到了威脅?或是洩憤殺人

李善長,濠州定遠(今安徽省定遠縣)人,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時開始輔佐朱元璋,成為朱元璋麾下的首席文臣。

吳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稱吳王是在公元1364年,直到小明王韓林兒死後,才換成自己的年號),李善長因功被封為宣國公,官任左相國,位居百官第一。

當時,跟李善長同時封公爵者(追封不論),僅信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二人。

明朝建立後,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再次大封功臣,李善長被封為世襲的韓國公,在同時受封的六位公爵中排序第一,享俸、官位皆居百官之首,朱元璋將其比作蕭何,《明史·李善長傳》中記載:

帝謂:“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乃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時封公者,徐達、常遇春子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及善長六人。而善長位第一,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

顯然,朱元璋在評定功臣榜時,認為李善長才是開國第一功臣,不但將他比作蕭何,給他的待遇也比肩漢初的蕭何。

明史:李善長死因分析,或是讓朱元璋感到了威脅?或是洩憤殺人

李善長只有一個兒子,朱元璋把自己的長女許配給了其子,李善長也順帶跟朱元璋成了親戚。

不過,李善長這位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享受到的尊寵也只維持到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

當年,已經77歲的李善長被朱元璋打成胡惟庸案的餘黨,以“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的罪名處死。

同時,李善長的“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也全部被處死,只有李善長的兒子因娶了公主,躲過了屠刀,被判流放了事。

二百多年後,南明的弘光皇帝追封開國功臣,其中也包括了李善長,給了他一個“襄愍”的追諡。

一般來說,出現這種追封的情況,基本上就是明朝官方認定李善長被殺比較冤,否則,後人是不會推翻朱元璋的定論的。

像胡惟庸、藍玉這樣的鐵案是不可能翻案的,但李善長、傅友德、馮勝這樣的只是朱元璋基於某種政治心理幹掉的功臣們,朱元璋的後代們還是予以一定程度上的平反。

比如,嘉靖朝時,朝廷就允許在雲南給傅友德立廟,馮勝也在弘光朝時有追封。

還有許多被朱元璋剝奪了爵位的功臣,他們的後人從明朝中期就開始被恢復了一定級別的待遇和爵位。

扯遠了,回來說李善長,關於他77歲了還被朱元璋揪出來殺掉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李善長為何而死?本文就聊聊這個事。

一:李善長都有哪些事激怒了朱元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善長那麼大年紀了還被揪出來殺掉,甚至殺全家,朱元璋對他的憤恨不是一天兩天能積攢出來的。

根據《明史·李善長傳》中的記載,李善長自明朝開國了,大概有如下幾件事,讓朱元璋很不滿:

身居高位後開始驕縱,“貴富極,意稍驕,帝始微厭之。”

朱元璋患病,李善長不來問候,“善長狎寵自恣,陛下病不視朝幾及旬,不問候。駙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

李善長的弟弟被牽連進胡惟庸案時,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沒有追究其弟之罪,李善長拒絕謝恩,“十八年,有人告存義父子實惟庸黨者,詔免死,安置崇明。善長不謝,帝銜之。”

身為退休文臣,私自聯絡軍中大將,調兵私用,“嘗欲營第,從信國公湯和假衛卒三百人,和密以聞。”

為親信罔法,“京民坐罪應徙邊者,善長數請免其私親丁斌等。”

明知胡惟庸想謀反,卻不予以揭發,而是聽之任之,“惟庸有反謀,使存義陰說善長……善長驚不許,然頗心動。惟庸乃自往說善長,猶不許。居久之,惟庸復遣存義進說,善長嘆曰:‘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

刻意隱瞞胡惟庸勾結外敵事宜,“將軍藍玉出塞,至捕魚兒海,獲惟庸通沙漠使者封績,善長匿不以聞。”

這些都是李善長從明朝開國後,被記錄在冊的過失,至於是否全部是真有其事,現代人也只能以史書記載為準。

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到,李善長不敬朱元璋,對朱元璋給予的恩待視為理所當然,擅自調兵私用,身為皇親加待遇第一的開國功臣卻不理會胡惟庸的謀反,而是預設。

種種事項,別說是朱元璋了,給李世民、趙匡胤來,估計也忍受不了。

但李善長真是因為這些被書寫出來的罪名才被殺掉的嗎?我分析,應該不是,而是另外兩種可能。

二:朱元璋因擔心所謂的胡惟庸餘黨死灰復燃而殺掉李善長的可能?

實際上,朱元璋對於李善長雖有憤恨,但未必想殺掉他,畢竟,這是自己親口承認的開國第一功臣,要殺掉,壞影響太大。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李善長的弟弟被告發是胡惟庸餘黨,朱元璋就沒有刻意牽連李善長,其實,就是沒想動李善長。

“胡惟庸案”雖然是發生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可餘波卻持續了十多年。

原因是,胡惟庸背後其實也有很多開國勳貴支援,主要就是淮西勳貴集團,在某些利益分配上,他們跟朱元璋已經有了嫌隙。

朱元璋對胡惟庸背後的所謂的餘黨,一直沒有真正的進行清洗,他也沒法把所有的淮西勳貴殺光,畢竟是朱元璋的起家根底和統治基本力量。

這些餘黨中對朱元璋不滿的,肯定還大有人才,朱元璋本來並不在乎,大魚都幹掉了,些許小蝦米,能翻起什麼大浪花?

蛇無頭不行,小蝦米要想掀起風浪,必須要有個威望足夠高,淮西勳貴集團也能信服的元老重臣把他們重新組織起來,才有可能成為新的政治威脅,否則,不過是一盤散沙而已。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時,朱元璋發現,似乎已經退休的李善長,有可能成為將一盤散沙的淮西勳貴們組織起來的人。

李善長有沒有這個心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沒有這個能力,顯然,以李善長的威望,是辦得到的。

讓朱元璋真正動了殺心的,恐怕是前面所講述的李善長讓朱元璋不滿的事情中的最後一件事。

也就是藍玉抓到了胡惟庸派去勾結外敵的使者,李善長隱瞞不報,而藍玉也沒有上奏(洪武二十三年,這個使者被抓,事情才被揭發出來)。

這個事情很嚴重,不在於幫助死去的胡惟庸隱瞞造反的證據,而是李善長跟藍玉在政治動向上有了一致。

此前李善長找湯和借兵修宅子,湯和都知道趕緊知會朱元璋一聲,藍玉卻認可了李善長的隱瞞不報。

這證明,有那麼一些軍中將領,或者說勳貴們,是認可李善長作為他們在朝中的代表的,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認可李善長的處理意見。

李善長極有可能成為新的胡惟庸,甚至比胡惟庸還厲害,他在淮西勳貴集團中的地位不是胡惟庸能比的。

所以,朱元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必須幹掉這個有可能的潛在的政治威脅。

實際上,“胡惟庸案”被牽連最廣泛的時候,就是李善長被殺這一年,誅連達三萬多人。

表面上,這些人是因胡惟庸被殺,其實,都是因李善長而被殺。胡惟庸都死了十多年了,死人還能幹什麼?無非是這些人把李善長當成了新的依靠或頭目。

而李善長本人沒有真正的謀反舉動和證據,只能把罪名全部推到“胡惟庸案”上,才能堵住天下人之口。

李善長平時的一些不注重維護君臣關係的行為,也讓朱元璋看到了李善長跳反的可能。

於是,能串聯起淮西勳貴集團給朱元璋帶去一定政治威脅的李善長被殺了。以他的地位,不會是胡惟庸餘黨,胡惟庸是他的黨羽還差不多。

三:朱元璋以私怨殺掉李善長的可能?

從前面講到的李善長得罪朱元璋的一些舉動看,朱元璋以私怨,也就是想洩憤,才殺掉李善長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朱元璋是不是個小心眼的皇帝?從歷史記載來看,很可能是。

他給予了李善長很多,給了他功臣排序第一的地位,給了最高的俸祿待遇,還給了李善長最大的權柄。

朱元璋讓李善長的兒子娶自己的女兒,李善長的弟弟被告發是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開恩不殺。

種種舉動,都讓朱元璋認為自己對李善長仁至義盡,李善長應該對自己感恩戴德才對。

說實話,從史書上記載的李善長的部分行為來看,以封建社會的皇權和臣子的關係來看,確實是李善長太不小心了。

朱元璋畢竟不是一個特別大度的皇帝,給了恩惠,李善長應該時刻牢記在心,時刻表現出來。

供李善長學習的榜樣又不是沒有?徐達、湯和都是很好的榜樣。

可李善長或許沒有在意,也或許是故意,日積月累下來的不恭敬的行為終於讓朱元璋忍無可忍,乾脆殺掉他洩憤。

四:總結

前面分析了朱元璋為何殺掉李善長的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政治防禦性的殺人,朱元璋擔心李善長會成為取代胡惟庸且串聯起淮西勳貴那樣的中心人物,對皇權帶來威脅,又沒有切實證據,只能以“胡惟庸案”的名義幹掉他。

第二種的原因就是所謂的激情殺人了,因一時憤慨,加上部分勾連軍方大將、勾連胡惟庸的證據的刺激,就把開國第一功臣給幹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善長死後第二年,有個叫王國用的官員就給李善長鳴冤,其中還有批評朱元璋的言論,《明史·李善長傳》中記載了這份奏章的內容:

……勳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藉令欲自圖不軌,尚未可知,而今謂其欲佐胡惟庸者,則大謬不然……使善長佐惟庸成,不過勳臣第一而已矣,太師國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納妃而已矣,寧復有加於今日?……若謂天象告變,大臣當災,殺之以應天象,則尤不可。臣恐天下聞之,謂功如善長且如此,四方因之解體也。今善長已死,言之無益,所願陛下作戒將來耳。

這樣的奏章呈遞上去後,朱元璋毫無反應,“太祖得書,竟亦不罪也。”

這或許能證明,朱元璋以第二種理由,即為私怨洩憤而殺李善長的可能性更大一,如果是這樣的原因,就很荒謬了。

南明朝的弘光帝后來為李善長追加名譽,也是知道,李善長其實無罪,老祖宗朱元璋心狠了些。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