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乾隆一生寫詩4萬多首,如何評價他的水平錢鍾書令人作嘔

乾隆一生寫詩4萬多首,如何評價他的水平錢鍾書令人作嘔

“不殊圖畫倪黃境,真是樓臺煙雨中。”有沒有覺得這句很熟悉?唐朝詩人杜牧寫過一首《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尾句是這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乾隆照搬前人成果,搬得相當理直氣壯;同時,他又對自己的詩歌成就相當滿意,曾自我總結過:

乾隆一生寫詩4萬多首,如何評價他的水平錢鍾書令人作嘔

當然我們都知道乾隆帝想太多了,這事並沒成為“藝林佳話”,反而成了“藝林笑話”。原因是乾隆帝所寫的詩,沒有哪首老少皆知、人人誦讀、傳為經典。大清滅亡後,大家不需要再捧皇帝,文化界出現了不少“如何評價乾隆帝作詩水平”的話題,錢鍾書也曾經評價過。

乾隆一生寫詩4萬多首,如何評價他的水平錢鍾書令人作嘔

如果是你,會如何評價呢?細讀之下可以發現,乾隆的詩,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白話特別多,就像流水賬一樣缺少味道,與小學生寫日記的方式極其相似;二,乾隆帝特別愛用虛字堆砌,“亦”、“但”、“卻將”等虛字出現的頻率太高,格式看著像詩,內容卻空洞、無聊。

乾隆一生寫詩4萬多首,如何評價他的水平錢鍾書令人作嘔

乾隆一生寫詩4萬多首,如何評價他的水平錢鍾書令人作嘔

比如“讐”、“簷”、“瘝”等字,常常出現在乾隆詩作中。文風雖然直白,但格調不能少,這是乾隆的作詩宗旨之一;其二,詩的主旨大多是勤政愛民、謙虛自省、關心百姓,說來說去總一個套路,這些綜合成了乾隆詩作不受歡迎的幾個主要原因,再加上乾隆帝以自己的“高產”為榮,時常自誇,怎麼可能不引起後人反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