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南北朝北人南遷,只為

南北朝北人南遷,只為

當時司馬睿帶領著中原計程車大夫建政江左,在王導的輔佐下終於形成了東晉政權。無論是胡人,還是中原人,每每都是喜歡往南走。一個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另一個則是為了躲避戰亂。

“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移,射獵為業”。北人南遷似乎成了一個歷史的定律,每當北方戰亂紛繁時統治者或者百姓們都喜歡跑到南方避難。比如玄宗逃到川蜀,還有建炎南渡,還有南明諸多小朝廷。他們都是在失去北方以後,在南方地區與敵國分庭抗禮。但是在南北朝時期,卻出現了相反的跡象。

1。 戰亂紛繁,流離失所

“寧為盛世犬,不為亂世人”。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平寧的社會環境之下,一旦發生戰亂,人命就如同草芥一般。歷史上的數次衣冠南渡,皆是如此。南北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當時的政權更迭非常頻繁,你方唱罷我登場。

南北朝北人南遷,只為

而前朝的宗室貴族們,往往就會在新主繼任時成為眼中釘,肉中刺。所以,要說南人北遷,其實還是以那些養尊處優的王宮貴胄們為主。因為他們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而且也非常害怕遭到清算。索性就直接前往北方,說不定還能獲得好的待遇。

在侯景之亂時,就出現了很多北人南遷的現象。《魏書》“蕭衍子弟北兗州刺史湘潭侯蕭抵,徐州刺史蕭正,湘潭侯蕭退競相來降”。“太清三年,王顯貴以壽陽降東魏”。《北史》“至北齊天保年間,梁地淮南,淮北一帶皆入北齊”。

2。 帶地來降,待遇優渥

尊重是互相的,如果想要在投奔其他國家以後還能夠獲得至高無上的地位,自己當然要有些真本事。侯景亂梁時,南梁的宗室子弟們都分封在各處。而且,大家眼看著帝國將要崩塌,心中自然是萬分恐懼。

此時能夠容納他們的,也就只有北方的國家了。蕭姓貴族們,帶著自己分封來的土地去投奔,就相當於交了一份投名狀。換回來的是他們的保護以及免受侯景的屠戮,這筆賬算起來是非常划算的。而且,這些人的選擇也是很多的。

南北朝北人南遷,只為

就像江陵之變時,宗室子弟們除了去東魏和北齊,還有很多都跑到了西魏。誰開的價高,就去投奔誰。而無論對北方哪個政權而言,都是非常需要這一大塊不用一兵一卒就能獲取的土地的。為了躲避戰亂,南方的貴族們就開始逐步的往北走。此外,也有很多是戰敗後被俘的。

其實,說白了,是他們自身的能力不足,而且平時又習慣了瀟灑不羈的生活。面對戰事來臨,除了向他國投降,以獲得暫時的安全,別無他法。所有的自主遷徙,都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當下生活的土地,使得自己難以為繼。

南方貴族們北遷,就是害怕自己會遭到清算或者不想再受戰亂之苦。雖然有些人沒有自己的封地,但是卻有金銀財寶,盤纏是十分豐裕的。相比較他們而言,那些底層的黎民百姓才是最酷的。

南北朝北人南遷,只為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除卻上層階級,佔據北遷主流的其實還是那些沒有社會地位,沒有經濟能力,一無所有的平民。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以後,連年征戰,互相攻伐,人口數量急劇下降。而中原自古土地相對肥沃,若是絕佳的土地無人開墾,千里無雞鳴,對於統治者而言是非常難堪的。

因為,沒有人就交不上稅,稅收不上來,就無法支撐龐大的軍事開支,會有亡國的危險。

1。 主動北歸,尋覓生機

永嘉之亂以後,出現了大量的北人南遷。而南北朝末期,又發生了大規模的南人北遷現象。在這些人中,主力軍還是黎民百姓。“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既然現下的生活環境無法滿足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倒不如主動北上。

《北史》“西魏大統十五年,梁州刺史蕭循率所部五萬人口入朝”;“元和五年,自南北上至百姓逾三萬二千人”。關於百姓入北朝的記載並不多,但是人數卻不少。南方人滿為患,而此時的北方又相對而言比自己所在的國家有發展前途。

南北朝北人南遷,只為

其實,最終原因還是中原地區大片荒地無人開墾。而他們去到之後,既能夠為當朝政權緩解壓力,那些統治者自然是雙手歡迎;對於其自己而言,可以暫時的逃避戰亂紛繁,重要的是能夠安心的吃兩口飽飯。

2。 被俘入境,甘當奴隸

孟子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但是古往今來,能夠達到這種水平之人,可謂是少之又少。起初的十六國或者後來的北朝,都曾經大肆的在南方掠奪民力。《周書·文帝下》“及西魏破江陵,並虜其百官及人民以歸,為奴婢者於十萬”。

這是史書記載中,北方政權擄掠平民最多的一次。這些百姓們,手無縛雞之力,也沒有能力和強大的政權對抗。而他們原先的歸屬之國,更沒有能力保護他們。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百姓們淪為了鮮卑人的奴隸。

隋朝建立以後,為了自己統治的鞏固,也開始從南方大規模劫掠百姓。而且,當時的陳朝非常軟弱,只能任人宰割。最後一次是發生在隋滅陳,統一全國之前。北地常年打仗,人口銳減是一定的。

南北朝北人南遷,只為

而沒有了底層之人給其做奴隸,他們的皇位自然做的也不安生。所以,這些人的北遷是非常不自願的。

“永嘉初,連歲寇掠,百姓失業,流亡歸附者日月相繼”。衣冠南渡的時候,看著世家大族和豪強們紛紛遷往南方地區,很多百姓也不願意在異族的統治下生活,於是紛紛跟隨朝廷入江南一帶。梁陳之際,又有很多人開始向北方遷徙。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政權要遠比自己的國家有發展前景,還有因為避災,避亂等諸多因素。

1。 樹挪死,人挪活

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力,這也是促使社會不斷進步的根本因素。對於南北朝晚期的人而言,他們的祖先費盡周折為了躲避戰亂,來到南方定居。而此時的江南,已經因為侯景之亂以及江陵之亂搞的一塌糊塗。

如果有能力選擇,誰也不想整日生活在刀光劍影之中。歷史典籍中,記錄最多的北遷群體還是那些朝中的王宮貴胄。他們之所以向北發展,也有兩種動因。首先,就是自己主動歸附。“梁武帝兄弟鄱陽王恢之子,乃奔於齊”;“及江陵亂,蕭該與何妥同至長安”。

南北朝北人南遷,只為

這些人都是因為戰爭,或者是統治集團之間的內鬥而無法繼續於封地上生活下去的。雖然他們沒有帶著自己的封地,但是畢竟身份顯赫。所以,大體而言,還是受到了優待的。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是兵敗被俘。

不論是兩種原因的任何一種,他們的歸附,絕對不會是孑然一身。縱使沒有城池奉上,也帶著很多的金銀財寶或者士兵,奴隸。一般而言,待遇都不會很差。

2。 投機主義心理

除卻皇室和平民階層以外,文人士大夫階級在北遷過程中也是不容小覷的一批人馬。當時除了傳統的豪門士族以外,還出現了很多新興庶族。

因為統治政權的更迭頻繁以及內鬥的不斷出現,使得很多文人們都開始往北走。畢竟,北朝的文脈發展要遠遠不如南方。所以,他們眼中北方就是自己的未來所在。於是,庶族文人看到高層如此,也隨之紛紛遷往北方。

在嚐到了甜頭之後,北朝政權也開始逐步的強迫文人遷徙。因為北方的軍事實力過硬,就每每在獲勝以後將各地的文人士大夫強行帶到自己的地盤。這種人不在少數,就像吳明車,裴既,詹文河還有耿勳等。

南北朝北人南遷,只為

“不害性至孝,居父憂過禮”。此外,還有很多人都是受到仁義禮智信的影響,而遷往北朝。他們大都是妻子或者父母在戰爭中被俘虜,為了能夠和家人團聚,故而九死一生,毅然前往北方與家人團聚。

此外,還有很多人是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被強制的扣留了下來。“太清二年,徐陵出使東魏。時侯景之亂,遂以此由,被強留於此”。統治者藉著侯景之亂,回去不安全的名義就對南朝的文人軟磨硬泡,把他們留了下來。

南北朝末期人們的大規模北遷,無外乎主動與被動兩種因素。主動,是因為朝廷內鬥或者戰亂紛繁,難以繼續活下去,故而選擇相對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其中還是以被動的最多。北方連年征戰,人口稀少,所以他們開始擄掠人口。其實,不管哪種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北方政權強硬,而南方政權羸弱。

參考文獻:

《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