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2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1

7

聽說關注“

印象桂陽

”你會更幸福哦!

榜眼故里大灣村

大灣村位於蓮塘鎮境內,北倚白阜嶺,南傍潭流水,東對大字嶺,西靠鸞山,自古以來,就有白阜開雲、鏡潭印月、鸞山暮雨等“八景”之說。據《桂陽大灣夏氏譜序》記載:“夏氏自明代初葉來居桂郡北鄉大字山下(即大灣村)”,至今650多年。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據《夏氏宗譜》記載,夏氏由江西泰和縣鵝頸丘徒居桂北。始祖以布衣農耕,自足自給,故家無鉅富,亦少怠惰,至十八世梅心公始發家。夏梅心少時習武,早年從軍,隨湘軍名將陳士傑平定太平軍,戰死在江西瑞州府,誥封為“中憲大夫”。清光緒八年(1882),四川總督丁寶楨上奏朝廷,調梅心公三子夏時【1】入四川管理鹽務,後官至陝西巡撫。夏時去世後,誥授“光祿大夫”,追授建威將軍(正一品),獲賜御筆“武德騎慰”牌匾。夏時之子夏壽田【2】於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二十四年(1898)中進士第八名,殿試榜眼及第,歷任翰林院編修、學部圖書館總纂等職務。據《夏氏宗譜》統計,明清兩代,大灣村有七品以上官員36人。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整個村落佔地面積約50000多平方米,現存明清古民居有100餘棟。村內房屋呈“一”字形排立,青石板街橫貫東西,房舍坐北朝南。村內房屋大多為四合院式佈局,磚木結構,中間置有天井,馬頭牆飛簷翹角,既有客家文化痕跡,又有湘南古民居風格。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夏氏宗祠位於大灣村的西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正大門有對聯“塗山聚秀輝甲地,白阜鍾靈毓人龍”。宗祠由戲臺、天井、後堂三部分組成,左右有臥房和雜房。戲臺長4。6米,寬4。4米,屏風兩側有左右兩扇門,戲臺中頂有藻井,石柱上盤龍纏繞,封簷板雕龍畫鳳,飛簷瓦稜前端有白膏泥塑龍頭,正面高懸“國陽春”牌匾,整個戲臺儲存清時建築風格。清光緒年間,夏時任陝西陝西巡撫時,回故鄉重修夏氏宗祠。王闓運為夏氏宗祠撰聯:“錫祚自玄桂,門列雙旌,更有五雲扶棟宇;發祥依白阜,枝分百世,定榮丹桂報馨香。”此聯懸掛在戲臺前的兩根大柱上。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夏時、夏壽田父子故居建於同治、光緒年間,至今仍存11棟。這些古建築群包括巡撫居、榜眼第、中丞第、翰林坊、家祠,還有祖先遺居及夏時贈給三兄弟住房各一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二層樓房。總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570平方米。其中,榜眼第最為宏闊,東西長33米,南北長34米,建築面積2276平方米,五進五間,兩層樓房,共有40個房間,其木牆,天花板,窗欞均以木質雕花。故居門前有池塘3口。整個建築保持清代傳統建築風格,工藝精細,環境幽雅。夏時、夏壽田父子故居現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往西半里有大字嶺,山下有一泓清水湧出,北流至鏡潭,夏氏族人在潭邊建有“鏡潭書院”,旁有惜字爐。夏氏族人重視耕讀傳家,由此可見一斑。

夏時

(1861-1907),輩名佑簡,字書命,號菽軒,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舉人,任過工部主事,四川機器局總辦,滇黔邊計鹽務、川東兵備道,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督察院右副督御史,誥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光緒三十三年7月(1907)被誣革職而死。歸葬故里。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夏壽田

(1870-1935),輩名啟中,字午貽,又字直心,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二十四年朝考獲戊戌科第八名進士,殿試得一甲第二(榜眼及第),任翰林院編修,學部圖書館總纂,皇帝侍讀,隨駕。因替父申冤,被慈禧革職,宣統三年(1911)誥授朝議大夫。民國初任袁世凱內史、曹錕秘書長,曾協助孫中山處理陳炯明廣州叛變,幫助上海地下黨組織開展活動,淞滬會戰期間,為前線國軍捐獻全部家產購置武器。病逝後,葬於上海佛會公墓。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

文 / 雷曉明 圖 / 至陽

大灣有大屋,桂陽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