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引言

《禮記·玉藻》:“童子之節也,緇布衣,錦緣,錦紳並紐,錦束髮。”根據史料記載,從我國周代開始,根據禮制的要求中國男子就有了束髮的習慣,這個年齡是從15歲開始計算的。從目前的文物出土情況來看,束髮表示著一個男子進入成年階段,可以享受全部權利也應該履行必要的義務,是人生階段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這個習慣一直被漢民族傳承下去,一直到了清朝建立戛然而止。01

滿洲人於明末之際突破山海關入主中原,因為其為東北遊牧民族,在風俗習慣上與漢族擁有較大的區別,因此自周代以來男子束髮的現象被制止,替代的就是“留辮”。這一點我們在時下很多的清宮劇中都能看到。

有很多朋友稱這種獨特的髮型為“陰陽頭”,其實很形象,前半部剃光,後邊則有長長的辮子。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當然了,在很多劇中也有前面不剃光頭直接在後面留一條辮子的。那麼哪一個才是真的?清朝的大辮子究竟長什麼樣子呢?下面就跟大家解釋一下,

別被清宮劇騙了,清朝時期的髮型根本就不是這樣,而是比劇中還醜。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其實最早清王朝南下漢地之時,就強令過漢族人民改變髮型,這就是《剃髮令》中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但是《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幾千年的傳承怎麼能因外族的強迫而中斷?

因此漢民族為對抗這一命令被血腥鎮壓,出現了著名的“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02

當然了,隨著清王朝的統治時間越來越長,漢民族最終也反抗未果,只能被迫剃髮易服。但是歷史上的清朝髮型並非是我們上面提到的那兩種樣式。《榕城紀聞》雲:“剃髮,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

這是早期滿洲人和其在全國推廣的髮飾標準。具體來說就是留一小撮頭髮然後蓄成辮子。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這一發型一直持續到清朝中期,一直到了乾隆皇帝執政期間,起初的髮型發生了變化,也可以稱之為改良。人們普遍在頭頂處開始擴大留髮的面積,但是也遠沒有清宮劇中那樣誇張,最多隻是有巴掌大小。

同時為了配合整體的美觀度,後面的辮子也從細長變為了粗長。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當時有很多來中國的外國人在看到中國人這一獨特的髮型後感覺不可思議,他們完全看不出有什麼美感,更不具有藝術價值,為了給他們國家形容中國人的特點,只能把這個髮型比喻為“豬尾巴”,後來辮子變粗了一些,

外國人就改成了“牛尾巴”,現在看來也真的是個笑話。

03

至於現在清宮劇中的人物髮型以及像周星馳時期那種前面不剃髮的樣式,最早也應該出現在清朝晚期。那時候民間百姓都以擁有一條粗大的辮子為榮,因此頭頂的頭髮預留面積進一步加大,後面的頭髮也開始不斷延長和加粗。這僅僅是清王朝統治中國的最後階段才出現的,

電視上常見的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他們的真實發量遠不及此,而是少得多,大家也可以腦補一下。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中國人從滿洲人入關到辛亥革命之後,留辮的習慣持續了三百餘年的時間,這一短短的過程由於時代的變革,對歷史和民間風俗產生了重大影響。

思想和文化上的變革讓漢族幾乎忘記了此前數千年的束髮習慣,也忘記了漢民族王朝的典制禮儀,這著實是一大遺憾。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另外還要說一件事,清王朝後期人們都願意留著又大又粗的辮子,但當時普通民眾生活的環境並不好,能夠利用的資源也很有限,因此這些頭髮綁上之後幾乎是不打理也不清洗的。身體的油汙和汗漬不斷的浸入其中味道十分的刺鼻。

就像很多外國人形容的:“一旦靠近,就會聞到一股類似腐爛的味道。”這也是國人的悲哀。

結語

清王朝實行的剃髮易服政策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才杜絕,雖然這個命令成為了歷史,但是其影響十分深遠,甚至遺留到了現在。比如清朝時期的髮飾服飾早已深入人心,包含滿族元素的旗袍的唐裝不僅被國人喜愛甚至還走向了世界。這些都是算是正面的影響。

參考資料:

《禮記·玉藻》

《剃髮令》

《榕城紀聞》

《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