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華為小米官宣之後,微信也做了這個“大動作”

微信的體積佔用問題,我們已經討論過太多次,也討論得相當深入了。

無論是長期使用後聊天產生的資料日積月累下來的,還是越來越多的工作生活交流和辦事流程轉移到微信中,亦或是微信自身業務規模擴充套件增長等其他因素,微信已經成長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產生的資料更是在手機和電腦中佔用了相當可觀的儲存空間。

華為小米官宣之後,微信也做了這個“大動作”

(圖源:雷科技)

事實是每個人都不會有無限的儲存空間,讓微信或是其他的大型App來存放資料

,因此人們開始尋求各種方法來儘可能消除日常使用中產生的無用資料,及時清理來緩解裝置儲存空間焦慮以及避開真正的效能問題。有不少第三方App開發相應功能,微信也有內建資料管理。

這些第三方App有用嗎?從結果上來說給到了一定幫助,讓使用者可以相對直觀地清理那些不再有意義的資料。甚至連微信自己也主動做出了改變,在手機和PC端都提供了更加精細的檔案管理功能,能夠不再“盲人摸象”般處理龐大的微信資料。

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都知道了解鈴還需繫鈴人,那麼就應該一開始便不製造多餘的資料資料,也就不會有相應的管理需求和一系列事件了,使用者和裝置之間的關係能更簡單更輕鬆。令人開心的是,在這一現象影響數千萬數億使用者數年後,終於有了轉機。

從今天起,轉發檔案不再加小尾巴了

可能你也產生過疑惑,微信傳送或接收的檔案,不時會在檔名末尾多出個(1)字樣。即使在接受和轉發時指定了預設目錄之外的資料夾,一不小心也難逃微信式檔案重新命名的“魔爪”,不僅影響透過檔名來直接管理檔案,還佔用了額外儲存空間。

這跟微信此前的檔案管理邏輯有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微信並不會把同一份檔案精簡處理,而是會在接收、儲存、轉發等步驟當中,機械地在原始檔基礎上建立完全一樣的副本進行處理。

於是每當你轉發一次檔案,檔名的尾巴上就會多出一個(1)

華為小米官宣之後,微信也做了這個“大動作”

(圖源:雷科技)

起初這僅僅影響到檔案管理工作,大不了自己忍一忍手動修改檔名就行,但隨著微信的地位逐漸上升變成每個人都離不開的App,帶來的儲存空間壓力與日俱增。再加上圖片、影片等形式的資料也會有類似的處理模式,久而久之資料夾變得相當龐大。

使用微信自帶的關鍵管理、第三方App或者是直接開啟資料夾,試圖清理掉這些僅僅是檔名不同而內容完全相同的資料時,會讓人感覺到不小負擔——

程式還不能精確地為所有檔案去除重複,想要“不錯殺不漏過”,就得使用者親自挨個檢查處理

在最近更新的8。0。30版本中,微信終於願意幫助使用者減輕負擔:重新構建了管理和分發檔案的方式,轉發時雖然仍舊會產生新檔案來完成整個工作流程,但檔案實際上只有對應原始檔的指向資料。

檔案體積得到大幅縮小,微信所能佔用的手機空間也就可以變小

華為小米官宣之後,微信也做了這個“大動作”

(圖源:雷科技)

對於我們而言,

以後的微信體驗總算是可以減負了,手機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放置照片、影片、遊戲、音樂等內容

。今年年初以來微信有過數次改善基礎體驗的更新,這次修復了持續多年的檔案管理問題,也能再一次看出微信想要移除“病根”的態度。

不過對於會在更多裝置上使用微信,在電腦上的辦公學習離不開微信的使用者來說,不太稱心如意的檔案邏輯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目前僅有iOS和安卓的手機版微信發生改變,在PC版微信上轉發檔案時依然會多一個調皮的小尾巴。

手機廠商很積極,但不能是全部

於情於理,微信的檔案轉發邏輯都源自於這個App自身,應當自行全權處理。無論是同為騰訊王牌產品的老大哥QQ,還是在海外市場贏得國際友人喜愛的那些即時通訊服務,都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問題,這不過是微信快捷開發中遺留的又一個技術債。

跳脫出微信本身,資料管理不便著實影響到了相當數量的使用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們使用檔案的方式。對此,需要對使用者使用體驗負責的手機廠商站了出來,

一些廠商在微信主動改變之前,就先從系統層面針對性開發功能來節省空間佔用

華為小米官宣之後,微信也做了這個“大動作”

(圖源:華為)

最先發布相關功能的是華為,於搭載鴻蒙3系統的Mate50系列手機中搭載了“超空間壓縮技術”。拋開浮誇的名稱不談,這項技術的的確確解決了不僅限於微信的手機內檔案重複問題,把內部儲存重複的數個檔案“壓縮”到只有單個大小,不佔用多餘空間。

小米在12月初發布的MIUI 14系統,

也提供了系統層重複檔案合併功能,並且表示“多重轉發,合併一份”,顯然是直指微信此前存在的不便

。手機廠商之前或許有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因素,但不能否認的是,都在改善使用者體驗上走得比App還要遠。

這在智慧裝置的商業環境中有些反常識,往往是系統提供底層資源和上層應用可以呼叫的介面,然後各軟體/App開發公司充分利用來完成目標功能,如有需要還會利用到系統中本不公開的能力。手機系統反過來給微信解決問題,屬實是有一些新鮮。

華為小米官宣之後,微信也做了這個“大動作”

(圖源:小米)

需要再次提到微信作為網際網路服務的影響力,從表面上看不過是即時通訊、公眾號文章、小程式、支付錢包等多個子系統的集合,但已是根深蒂固的“基礎型設施”了。

它對於每一個普通人的正常生活都那麼重要,以至於手機廠商願意積極參與體驗最佳化

不過從長遠來看,讓手機系統為微信的體驗“兜底”並不是值得推廣和長期延續的事情:不是每個廠商都有研發資源都有意願去配合微信,像是iOS就幾乎不針對微信做改變,更何況,微信作為獨立的商業專案應該為使用者體驗和其他事情完全負責。

全民智慧體驗是時候擔起責任了

最後,有必要聊聊今後的全民級別網際網路/智慧體驗應當具備的能力和態度。微信是移動網際網路大爆發時期的奇蹟,不過就像歷史上出現過的所有頂級服務那樣,“王權”很可能不會永恆,會有新一代的服務像微信之於QQ那般佔領更重要的生態位。

在二十世紀,人們把透過機械或是電子裝置拓展身體能力的人稱作賽博格(Cyborg),並認為人類距離賽博格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而短短二三十年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出身的人們,都在透過智慧裝置進行各種活動,儼然是全民賽博格。

華為小米官宣之後,微信也做了這個“大動作”

(圖源:微信)

就像水電氣成為人類活動必須的資源和基礎設施一樣,微信和同樣的大型App在人與智慧手機等智慧裝置結合的過程中,擔當了同樣的職能並在規模上遠超前者。

且不說網際網路出現中斷之類的特大事件,就算是微信通訊服務產生些許波動,也能對所有人的生產生活造成不小影響

承擔起與規模、地位相對應的責任,是微信和同類App必須要完成的轉型過程。如今著手解決了轉發產生重複檔案的陳年弊病,接下來就有望在更大的範圍改善服務質量,我們已經在2022年的諸多“小更新”看到了改變,但也希望這只是開始而非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