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公元1127年,

靖康之難後,

北宋宣佈滅亡;

後來康王趙構雖然建立了南宋,但南宋相比於北宋到底要弱一些,至

1279年

崖山海戰後,

南宋

也宣佈

滅亡。

相比於其他封建王朝,宋朝一直

被後人稱為

“弱宋”,

然而這個朝代同時

也是中國古代

最難“造反”

的朝代。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異常頻繁的農民起義

宋朝

從建國到滅亡,

前後經歷了300多年時光,這期間宋朝

爆發了

433次農民起義。

但不管起義到底有多頻繁,

就是

沒有一個人“造反”成功。

在北宋時期,

比較有名的農民起義有

“王小波、李順起義”,

王小波於公元933年聚集起一支農民起義軍,佔領了青城和彭山,但是沒過多久,王小波就死在了戰場上。

隨後李順接替了王小波的位置,繼續帶領手底下的人起義,並且在公元934年時順利佔領成都,但是因為宋軍的討伐,李順也沒有堅持多久,李順戰死後起義軍群龍無首,

於公元955年被平叛。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南宋時期

稍為人熟知的農民起義有

“方臘起義”,

公元1120年,方臘聚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他們高舉“討伐朱勔”的旗幟,只要見到官吏及其爪牙就全部殺掉。

方臘宣佈起義後不久,大量農民跟從過來,他們攻城奪池,

接連拿下了幾十座州縣,方臘大軍的規模更是一度達到近百萬,威懾東南。

然而到

公元1121年,方臘起義就因為方臘被俘而宣告失敗。

像這樣的農民起義,在宋朝可謂是屢見不鮮。想到朝廷也已經習慣了農民起義,都說“一回生二回熟”,這種

平均每年爆發1.4次農民起義

的頻率,讓宋朝對“造反”勢力的平定頗有經驗可言。但為什麼宋朝會如此難以“造反”呢?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重文輕武的政治主張

原因之一在於

宋朝存在

嚴重的重文輕武

跡象,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

登基稱帝。

在慶幸之餘,趙匡胤也擔心武將們會再次搞出“黃袍加身”的騷操作,把自己掃下臺階,所以在

公元961年,趙匡胤

藉著宴會

對石守信等大將

威逼利誘,

將兵權全部收歸於自己手裡。

“杯酒釋兵權”以後,

趙匡胤

將幾乎所有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解除,

並且

從此不再授予他人。

這件事以及趙匡胤後來採取的有關政策,導致

宋朝

兵權分散嚴重,軍隊的戰鬥力被大大削弱。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中國通史·北宋的積弱》記載稱:

“(太宗)滅北漢後,不顧兵力的疲敝,立刻進攻。於是有高梁河之敗……太宗又命將分道北伐,亦不利……自燕、雲割棄後,山西方面,還有雁門關可守,河北方面,徒恃塘濼以限戎馬,是可以御小敵,而不足以御大軍的。契丹大舉深入

,便可直達汴梁對岸的大名,宋朝受威脅殊甚。”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這段記述充分說明了

趙匡胤在兵權上的矯枉過正以及連年用兵,導致北宋根本沒有足夠強大的武力。

待趙匡胤去世,後來接任皇帝的人沒有一個能力超過趙匡胤的,他們

固守著“重文輕武”的極端政策,

這就導致

宋朝為了安定,不得不向契丹等少數民族妥協,

依然是《中國通史·北宋的積弱》篇中說:

“然畢竟以歲幣成和。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朝開國未幾,國勢業已陷於不振

了。”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完全不被放在眼裡的農民起義

對朝中的武將和轄下的軍隊都要

強行限制,

唯恐其壯大起來,就更別提對民間百姓了。

宋朝的統治者顯然很清楚民力的強大和恐怖,

為避免有人造反,宋朝採取了

一系列利民政策,

這些政策

很好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學者安格斯·麥迪森推算,

1000年時

中國的

GDP總量

已經

佔到當時

世界經濟總量的22.7%

在這種情況下,

民間就算有起義,其

規模也不會太大。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中國通史·政體》篇明確指出:

“從前讀史的人,每分政情為(一)內重,(二)外重,(三)內外俱輕三種。內重之世,每有權臣

篡竊之變。外重之世,易招強藩割據之憂。內外俱輕之世,則草澤英雄,乘機崛起;或外夷乘機入犯。”

很顯然,

宋朝的政情就是

“內外俱輕”,

從而導致內部起義頻繁,而外部少數民族不斷進犯。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為了緩解其間壓力,宋朝選擇先解決外夷問題,只不過沒有足夠強大的軍隊,宋朝到最後不得不

賠款以達到暫時安撫外夷的效果。

為了湊出賠款,

宋朝

添加了不少雜稅名錄。

《中國通史·賦稅》篇認為若有雜稅出現,那麼朝代也就接近衰亂了:

“田租、口賦、力

役以外的賦稅,昔人總稱為雜稅……歷代當衰亂之際,此等賦稅,還總是有的。”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從雜稅出現的過程來講,

“不

論在政治上,社會上,制度的改變,總是由事實逼迫出來的多,在理論指導之下發明的少。”

僅此就足以讓我們恍然大悟——

宋朝的

對外夷政策、態度上的變化,

逼迫出了

不少“雜稅”,

而這“雜稅”,又

逼得百姓不得不起義“造反”。

只是農民起義軍的實力實在是太弱小了,他們甚至都不是宋軍的對手,哪裡能真正的實現“造反”呢?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並且透過研究宋朝爆發的歷次農民起義,我們不難發現,除了

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規模稍大

以外,

其他的農民起義基本上都是

地域性

的。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哪裡出現了天災人禍,導致當地的百姓過不下去了,當地就會爆發農民起義。因為對其他地區的百姓生活沒有一丁點影響,故而這些起義的反響都不大。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其實宋朝如果能夠好好均衡“內外”,不要“內外俱輕”,讓各地官員擁有足夠的實權,在地區百姓遇到民生困難時及時解決,那麼也不至於爆發數百次起義。

唐朝“外重”的教訓歷歷在目,

宋朝統治者透過權衡,發現解決農民起義的難度可比解決“外重”要簡單的多,便也少將農民起義放在眼裡,反正對於統治者而言,

老百姓根本掀不起什麼風浪。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也弱也強

總的來講,

宋朝

對外不行,

對內有“放任造反”的底氣。

因為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國內根本沒有什麼特別強大的武裝力量,這就杜絕了國內爆發大規模動亂的可能。

至於民間起義,規模小實力弱,隨便派出一支部隊就能很快解決,於是乎就出現了

“宋朝成為

最難‘造反’

的朝代”

的情況。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宋朝軍事弱無法辯駁,但其

在別的領域堪稱繁榮強大,

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可是

史家公認的

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時期

”,

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言:

“華夏民族之文化

,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呂思勉表示:“中國歷史是很繁的。要想博覽,很不容易。專看其一部分,則知識偏而不全。”正因如此,他希望寫出一部可以將中國數千年曆史講述清楚的作品。經過多年努力,《中國通史》誕生了。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這套書不僅分朝代對中國歷史變遷進行了闡述,同時還以時間為軸,分領域將中國歷史串聯在了一起,對於每一個熱愛學習和研究歷史的小夥伴,有著非常顯著的啟迪作用。作為“全民閱讀文庫”中的規定閱讀作品,《中國通史》值得反覆閱讀,細細品味。

宋朝:最難“造反”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有正在學習歷史的小夥伴,完全可以收一套《中國通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尋求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