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長平之戰時,趙國有樂毅廉頗李牧龐煖田單等名將,為何派趙括出戰

戰國晚期,戰亂頻繁,亂世出名將,名將都是伴隨著戰爭的洗禮而成名的,秦、趙兩國是戰國晚期名將最多的諸侯國,秦國有司馬錯、白起、王齕、王翦、王賁、蒙驁,趙國有趙奢、廉頗、樂毅、李牧、龐煖、田單。

長平之戰時,最初秦軍主將是王齕,趙軍主將是廉頗,秦軍主攻,趙軍主守,王齕率領的秦軍數次擊敗廉頗率領的趙軍,趙軍被斬殺6名都尉,1名裨將,被攻破兩座重要城池以及數個營壘,直接導致廉頗領導的趙軍堅守不戰。

秦軍在野外作戰,戰鬥力最強,東方六國無一是其敵手,如果秦國強行攻打城池及營壘,雖然能夠攻下一些營壘,但是損失較大,是難以接收的,廉頗拒不出戰後,秦軍也非常為難,畢竟每天有幾十萬軍隊在前線作戰,後勤壓力及損耗是相當巨大的。

長平之戰時,趙國有樂毅廉頗李牧龐煖田單等名將,為何派趙括出戰

王齕

根據史書的記載,戰事處於膠著時,秦國丞相范雎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反間計,同時散佈傳言說道: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於是趙孝成王就傻呼呼地把趙括派到前線接替廉頗。

趙孝成王再怎麼傻,也不可能光憑傳言就把一個毫無作戰經驗的人派到戰場去統領趙國40餘萬將士吧?這可是國本之戰,萬一輸了,趙國能不能存在都是個問題,趙孝成王在歷史上的名聲雖然不是很好,但好歹也不會傻到這種地步,筆者認為趙國讓趙括當統帥絕對不是因為秦國的傳言和反間計,而是另有原因。

一、趙國無將可用

1、趙奢

長平之戰時,名將趙奢已經去世,趙奢憑藉閼與之戰擊敗秦軍,受封馬服君,發生在公元270年的閼與之戰是秦軍少有的慘敗之仗,當時秦軍的主將是胡陽,擔任秦國客卿,曾經與白一起指揮過華陽之戰,華陽之戰時胡陽與白起聯合韓國斬殺魏趙聯軍15萬人。

長平之戰時,趙國有樂毅廉頗李牧龐煖田單等名將,為何派趙括出戰

趙奢

但在閼與之戰,趙奢表面示弱,暗中爭行軍佔據制高點,配合閼與守軍,裡應外合大敗秦軍,秦軍傷亡過半,失去戰鬥力,趙奢則一戰成名,但是長平之戰發生在閼與之戰的十年後,此時趙奢已經去世了。

2、樂毅

樂毅是樂羊的後裔,樂羊是戰國初期魏國的將領,曾率領魏軍滅亡中山戰,一戰成名,樂毅最初也在趙國做官,當時發生了趙武靈王被困沙丘活活餓死一事,樂毅就離開趙國來到魏國,也受不到重用,後來又到了燕國。

當時的燕國是燕昭王統治,是燕國曆史上最英明的國君,燕昭王禮賢下士,到處招攬人才,以圖強燕國,山東的齊國強盛,其國君齊湣王四處征戰,得罪了其他諸侯國,結果發生了五國伐齊,五國聯軍的統帥就是樂毅,樂毅用了幾年時間攻下了齊國幾十座城池,只有三座城池沒有攻下來。

長平之戰時,趙國有樂毅廉頗李牧龐煖田單等名將,為何派趙括出戰

樂毅

後來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他猜忌樂毅,派騎劫接替樂毅指揮燕軍攻打齊國,結果騎劫被田單打敗,燕軍也因此失敗,而樂毅不敢回燕國,直接跑到他的家鄉投靠了趙國,被趙國封為望諸君。

樂毅投靠趙國的時間大概是公元前279年,此時趙國國君還是趙惠文王,離長平之戰還有19年,樂毅在投靠趙國之後,幾乎沒有作為,應該是沒有得到趙國的重用,他原本就是趙國人,當燕國大將卻不受信任,到趙國也可能不受信任,樂毅後來死在趙國,他的去世年份不詳,以他一生的活動軌跡來看,他很可能在長平之戰發生前就已經去世了。

3、龐煖

龐煖的身世比較神性,他是趙武靈王時期的將領,曾與趙武靈王談論後事,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跟隨趙武靈王的那一批人大多離開或者隱居,龐煖就是其中之一。

自此之後的四五年之中,沒有龐煖的訊息,也可能是他沒有受到趙國重用,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即位,趙王想用樂乘來接替廉頗帶兵,但是廉頗卻不理智地率軍攻擊樂乘,樂乘也失蹤,趙國一下子損失兩員大將。

長平之戰時,趙國有樂毅廉頗李牧龐煖田單等名將,為何派趙括出戰

龐煖

於是就有人想到了80多歲的龐煖,因此龐煖被任命為趙國大將,當時正值並國大舉攻打趙國,趙國在長平之戰後損失了40多萬主力軍隊,實力大減,被燕國認為可以欺負,燕趙一戰,燕國大敗,龐煖俘殺燕國大將劇辛,斬殺2萬燕軍。

隨後趙國聯合韓國、魏國、楚國、衛國一起攻打秦國,這就是公元前241的五國伐秦,但被呂不韋領導的秦軍挫敗,之後龐煖下落不明。

長平之戰時期,龐煖應該是活著的,雖然他是趙武靈王時期的將領,算是四朝元老了,但由於長期不受重用,龐煖在趙國也沒啥知名度,更沒有實戰戰績,並且年齡還很大,相比於趙括來說,龐煖並沒有特別的優勢,趙括好歹是趙奢的兒子,龐煖沒有這樣的身世。

4、田單

田單是齊國人,是齊國復國的大功臣,燕國大將樂毅幾乎就要滅亡齊國,只有2座城池沒有被攻破,而其中一座就是田單鎮守的即墨城,田單用火牛陣大破騎劫,並且擊敗了各路燕軍,成功復國,並迎立齊襄王即位。

長平之戰時,趙國有樂毅廉頗李牧龐煖田單等名將,為何派趙括出戰

田單

根據史書的記載,田單後來成為趙國丞相,趙國用三個大城池加上一些小村城鎮共五十七個送給齊國換來田單,趙國這是下了血本,田單成為趙相後,為趙國攻下燕國三座小城,趙國封田單為都平君。

田單擔任趙相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65年田單還率軍攻打過燕國與韓國,此時離長平之戰爆發相當近,趙孝成王為何不用田單代替廉頗而用趙括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趙孝成王不相信田單,也不敢重用田單,田單是齊國王族的遠親,齊趙兩國經常發生戰爭,把舉國之兵交給一個齊國人,趙孝成王沒有這個魄力,也不可能信任他,況且田單是趙國用城池換來的,這種政治交易產生的將領,不可能有忠誠度的。

5、李牧

李牧是趙國最有名的將領,也是能力最強的,李牧最早是鎮守邊境的將領,長期駐守代地雁門郡,以防備匈奴,李牧一生的活動時間大概是從公元前245年到公元前229年,長平之戰是在公元前260年爆發,那個時候的李牧要麼沒有威信,要麼還非常年輕,畢竟這中間隔了15年時間。

長平之戰時,趙國有樂毅廉頗李牧龐煖田單等名將,為何派趙括出戰

李牧

長平之戰時,李牧遠在邊關,還不甚出名,或者還相當年輕,也進不了趙孝成王的法眼,從趙孝成王的地位來看,他能夠選擇的將領並不多,除了廉頗之外,就只有趙括、田單、龐煖三人可以選擇,這三人中,能夠貫徹趙孝成王的戰略意圖只有趙括了。

因為趙括初出茅廬,急需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他是趙孝成王提拔的,顯然會貫徹趙孝成王的戰略意圖,而田單、龐煖都是有獨立思想的老將,很可能並不接受趙孝成王急於決戰的戰略意圖,綜合比較之下,趙孝成王只有選擇趙括了,趙國無將可用。

二、趙國急於決戰

促使趙孝成王拜趙括為統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趙國急於決戰,趙國為什麼急於決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趙國耗不起,戰爭拼的是資源與國力,長平之戰持續一年時間,幾十萬軍隊都在前線作戰,而且還是青壯年,國內的糧食耕種及農業生產都沒有青壯年,嚴重影響趙國的糧食供應。

長平之戰時,趙國有樂毅廉頗李牧龐煖田單等名將,為何派趙括出戰

廉頗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趙孝成王數次派人責備廉頗,他對廉頗的戰略非常不滿,一是生氣廉頗的指揮導致趙軍傷亡很多,二是生氣廉頗堅守營壘又不出戰,前線的消耗對於趙國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趙國耗不起,相比於秦國來說,趙國國力遠不如秦國,即使像廉頗這樣堅守,趙國依然耗不起,到時候沒有糧食和資源,趙國一樣會崩潰。

趙孝成王急於決戰,而廉頗的戰略是堅守不戰,很有可能廉頗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為由拒絕趙王的命令,作為一國之君,趙孝成王怨恨自己的命令不能在軍隊中實施,所以換掉不聽話的廉頗,把聽話的趙括換上,也實屬合情合理,這決不是秦國的反間計導致,反間計只是個巧合罷了。